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妇联搭平台,大师进凉山,巾帼脱贫“ip”驶入快车道!

西蜀巧妹
2020-05-10 03: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近日,四川省妇联组织多位国家级、省级手工艺大师走进凉山,为喜德、越西、甘洛等贫困县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量身打造增收脱贫ip产品。

4月28日,工美大师一行先后走进喜德县郊的彝欣社区和冕山镇小山村,考察当地妇联组织群众发展彝绣和竹编产业情况。

彝欣社区喜德县最大的扶贫异地搬迁安置点。居民们虽然住进了崭新的楼房,但由于附近无足够耕地,除家中部分青壮年可外出务工外,老年人和需要照顾家庭的妇女迫切需要提升技能,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才能真正开创新业态,开启新生活。早在2018年九月,当地妇联就已经为当地群众开展了彝绣培训,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43岁的马海伍支就是当年经过培训成长起来的彝绣脱贫带头人。接受培训前,她用传统手艺加工绣品,一件的工钱只有十来元。经过培训后,她的彝绣技能得到极大提高,每月能通过订单式生产增收2000余元,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而且带动身边的妇女也来培训。如今,马海伍支大妈是彝欣社区彝绣培训点的管理团队一员,她积极发动妇女姐妹们来参加培训,还经常帮已经毕业的姐妹们领取材料、交付绣品。这些毕业学员也通过订单式采购,每月增收一千到两千元不等,极大地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大家都说“党的政策瓦吉瓦(彝语,意为非常好)!共产党和卡沙沙(彝语,意为谢谢)!妇联卡沙沙!”

在彝欣社区的甘哈觉莫村彝绣培训基地,工艺美术大师宋凝、刘俊英坐到50名绣娘学员中间,通过彝语翻译与大家交流,传授针法,讨论纹样。未来,她们将为这个培训点设计更与市场接轨的纹样、产品,进一步优化生产管理,采购合格绣品,推动绣娘增收脱贫,激励更多妇女姐妹加入。

在冕山镇小山村,竹编工艺大师陈云华张保珍夫妇与当地有竹编技能的村民亲切交流,反复摩挲他们的竹编产品。陈云华肯定了村民的竹编技艺,但他指出,大家的产品都是传统产品,耗时多,产量低,单价偏高,销量不大。村民们纷纷点头。陈云华继而展示了自己开发的几款销量大的竹编产品,告诉大家,一定要转变观念,创新产品,希望村民们参加培训,学会用新技艺生产附加值更高、更受市场欢迎的产品,这样才能更稳定地增收致富。几位村民跃跃欲试,都希望能搭乘上技能培训的快车,早日奔向小康。

29日,大师们又前往越西县普雄镇嘎古村彝绣合作社,甘洛县海棠镇正西村集中安置点妇女儿童之家、廖坪乡清水村集中安置点彝绣服装店,开展订单式生产的可行性调研。

嘎古村彝绣合作社的作品极大地激发了工美大师宋凝的创作灵感。她找来纸笔现场设计,以当地传统纹样为主元素,手把手教合作社负责人阿洛拉作如何提炼文化符号、结合不同材质进行包装、制作成各种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感的产品。阿洛拉作捧着宋凝手绘的设计稿,激动地说:“太感谢您了!我们一直用最传统的‘笨办法’生产,耗时长、成本高。现在知道了要用市场的眼光来审视产品,才能以最精炼的方式提升产品文化内涵,提高商品价值。”

在甘洛县海棠镇西桥村,工艺美术大师刘俊英与绣品作者——非遗传承人阿西巫支莫相见恨晚。她们手拉着手,阿西大娘为她讲解各种绣片的应用场景。刘俊英耐心地听完大妈讲解,感叹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她说,阿西大妈的绣品非常有特色,尤其是结合了苗绣、羌绣工艺,创新了彝绣的表达方式,色彩鲜艳,视觉冲击感强。但同时,刘俊英也表示,这样的艺术风格和时尚消费群体的主流需求有一定差异,如果能进一步提炼,可以减少生产时间,降低成本,扩大销量。

甘洛县廖坪乡清水村是位于茶马古道上的彝藏汉多民族杂居村。省州县妇联领导、工美大师们在与当地村干部交流中得知,这里1129位村民中约有二三百名妇女具备一定彝绣、藏绣技能,其中不乏工艺精美的绣娘。州妇联说,高度融合的文化特色是这里绣品的一大特色,但清水村交通不便,附近旅游景点少,单靠店面销售增收效果有限,但只要订单式生产开展得好,有望为绣娘们提供长期、稳定的增收来源。

调研结束后,工艺美术大师们纷纷愿意为贫困村妇女群众提高技能、增收致富发挥作用,他们的爱心义举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

省妇联副主席李敏表示,搬进来只是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步,还要在聚居点进一步推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工作,开展技能培训,探索启动订单式生产,引导更多贫困妇女群众通过从事彝绣、竹编生产,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本文转载自四川幸福女性)

原标题:《妇联搭平台,大师进凉山,巾帼脱贫“ip”驶入快车道!》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