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题策划丨英烈精神不朽 后人接续奋斗——汶川大地震过去12年,烈士后人家风不变

2020-05-12 20: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邱锋 军嫂微平台

《军嫂》杂志为您推荐温暖故事

邱光华 四川茂县人,羌族,1957年4月出生,1974年4月入伍,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陆军航空兵某部特级飞行员、机长,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2008年5月,主动请缨参加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任务。5月31日下午,在执行任务中牺牲,后被追记一等功。6月13日,邱光华机组五位成员被批准为烈士。2009年9月,邱光华被评为“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我的父亲邱光华离开我们快12年了,但他那大爱无私的崇高精神和英勇无畏的军人品格,时刻都在影响着我、激励着我。

我很自豪,我的曾祖父、父亲、岳父、妻子和我都有过从军经历。我的曾祖父是一名红军老战士,参加过长征和抗日战争,最后光荣牺牲在了战场上。曾祖父从军后再没归来,后来政府按牺牲处理,家属享受烈士待遇。我的祖父虽没有参过军,但当了几十年村支书,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受到家庭熏陶,父亲从小就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更要热爱祖国、忠诚奉献。

父亲牺牲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父亲身为某陆航团特级飞行员、机长,不顾还有几个月就到停飞年龄和家中严重受灾的情况主动请战,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飞赴重灾区,累计飞行50多个小时、63架次,运送物资25.8吨,转移受灾群众200余人。

我当时也在陆航团工作,任汽车修理所副所长,主要担负物资输送任务,经常搭乘直升机到灾区投放救灾物资,转运伤员。我曾跟乘父亲驾驶的飞机4次飞往灾区。记得其中一次,在完成了准备工作和交接仪式后,父亲的同事开玩笑地说:“哎哟,这不是上阵父子兵吗?”机组成员都笑了起来。

地震后第四天,父亲才知道老家房屋被毁,年近80岁的爷爷、奶奶住进了窝棚。从地震发生当天起,父亲先后6次飞赴家乡茂县执行任务。一次抢运伤员时,机降点距家不足800米,在等待升空的间隙,他仍然没有离机回家看看。

灾区的地形远比预想中还要复杂,但因为任务紧急,往往是只知道飞行高度就出发,上天以后再观察天气和地形条件。可父亲说,只要伤员在下面,冒死也要飞下去。5月31日,父亲在运送防疫专家的途中,突遇低云大雾强气流,不幸撞山,光荣牺牲。

在寻找失事飞机那些天,我每天盼望着能听到父亲平安归来的消息。6月10日上午,直升机残骸被找到,辨认父亲遗体时,人们在他飞行服上衣口袋的钱包里,看到了3张照片,分别是上小学、高中和军校时的我。从来不曾想到父亲会把我的照片随身携带,我一听说就哭了。

父亲和他的战友牺牲后,我心里非常难过。可是,身为一名军人,在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还有许多事等着我和战友们去完成。我以父亲为榜样,以我是陆航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为荣,所以,我必须选择坚强。处理完父亲后事的第二天,我不顾战友劝阻,投入到紧张的救灾任务中。

父亲生前对我说,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1974年,周恩来总理指示,从新疆、青海和四川等省区的少数民族青年中招收100人进航校学习。父亲当时17岁,经过层层严格选拔,进入原空军第八航空学校学习,成为羌族第一个飞行员。

父亲在部队34年,把部队当家,把飞行当作毕生的事业。“地面苦练、空中精飞”,这句飞行员们的行话,他一直挂在嘴边,飞行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生活节约,直到出事为止,基本没有什么便装,经常是一身军装,他对物质没有要求。他也是一个正直的人,从来不会为了我上学、工作的事去“走关系”。他经常说:有本事就靠自己,不要想着找我,我是一名军人,不能因为你的私事违背原则。

父亲心胸宽广,乐于助人。1999年9月,父亲得知,单位有一名年轻飞行员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便主动找到上级说明情况,建议提前预支工资,并带头号召全团飞行员捐款,帮助解决手术费问题。后来,这名飞行员的女儿得到有效治疗,身体恢复了健康。时至今日,每当谈起此事,战友们依然为之感动、为之崇敬、为之怀念。

1995年7月,邱峰与父母在云南石林旅游

勤勉工作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在部队服役期间,特别是在军区机关从事物资采购工作的6年,累计组织采购80余亿元的各类物资,结余率达20%,未发生一起违纪违规,受到上级表彰和好评。2017年在基层任职期间,作为单位纪委书记,我与官兵一起,顺利完成单位全面停止有偿服务的工作,受到上级表彰,年底荣立个人三等功。

2018年,考虑到母亲身体不好,我向组织提出转业,想抽出时间多照顾母亲。2019年,我被安置在成都市金牛区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成为一名纪检“新兵”。

从部队练兵场到纪检监察阵地,变换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为了更快地适应新岗位,我主动申请到地方高校学习相关专业,并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2020年1月23日,腊月二十九,武汉封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全面打响。凭借多年在部队养成的战备意识,我感到此次疫情非同一般,于是立刻取消春节旅游安排,待命在家。1月26日,我接到返岗的紧急通知,立即投入到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工作中。

随着春运返程高峰的到来,疫情防控难度陡然增大,2月3日,区委、区政府发出号召,激励党员干部争赴疫情防控一线,组成志愿先锋队冲锋在前。

没有丝毫犹豫,我立刻请战加入志愿队伍,与我一起的还有9名纪检同事。根据组织安排,我到金牛区天回镇街道宝年社区增援防控工作。2月4日,到达宝年社区后,我立刻开始熟悉社区情况、了解工作进展,第一时间转变角色,进入工作状态。

一线防控工作中,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时了解防疫困难,积极提出解决对策。我把每日收集的问题向督导组反映,主动发现并解决6个实际难题,在配合社区科学有效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还对物资管理、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等情况进行监督,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邱光华和妻子李弟燕

雄鹰犹在

父亲离开以后,家里仍保持原来的摆设。母亲说,就当父亲去执行一次时间很长的任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母亲喜欢上了健身,有时还和朋友一起去爬山。我知道,那是她想打发时间,转移对父亲的思念。

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母亲选择了坚强,平时自己能办到的事情,绝不麻烦他人。如果国家发生灾难,母亲总会贡献一分力量。2014年8月,云南省鲁甸县发生地震,母亲捐出了1万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母亲时刻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感到担忧,在多番筹措购买口罩无果的情况下,她一人去街道办,捐出1万元积蓄,用于疫区添置防护物资。妻子经常由衷地说:“母亲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父亲牺牲12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很关心我们。母亲教育我要感恩组织,脚踏实地为党、为人民多作贡献。她常对我讲:“你父亲的牺牲重于泰山,要以你父亲为榜样,向你父亲学习。”

我现在儿女双全,父亲留下的家风家训一直影响着我,我也秉承父亲的遗志教育子女。儿子邱俊霖今年8岁,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很小就懂得“军人”两个字的含义,还是个十足的“小军迷”,唱军歌、敬军礼,有模有样。他对飞机尤其感兴趣,能说出很多型号及对应的基本性能,还能在数不清的飞机模型玩具中,一眼挑出爷爷驾驶过的机型。儿子说,长大以后要像爷爷那样,做一个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做一个为国家贡献力量的人。

这一切离不开母亲的辛勤付出,她经常给俊霖讲他爷爷的故事,指着手机中的视频、相片,告诉他:爷爷是开飞机的,为了救人壮烈牺牲了。一次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们讲英雄故事,儿子很自豪地讲了爷爷的故事。每年的5月12日汶川地震纪念日、5月31日父亲的祭日和9月30日烈士纪念日,我们一家人都要到成都市烈士陵园看望父亲。我站在墓碑前,默默鞠躬,告诉天堂的父亲:家中一切安好,您不用挂念。

父亲的一生初心不渝,坚守信念,用生命践行了军人誓言,用行动书写了代代相传的家风:热爱祖国、努力学习、踏实做人、勤恳做事、不怕牺牲。对于我而言,无论岗位如何变化,任务如何艰巨,父亲留下来的精神财富都是我为人做事的准则,是我勇往无前的不竭动力。

2009年,《军嫂》杂志社慰问邱光华机组5名烈士的亲属。图为本刊编委刘晓连(左)与邱光华妻子李弟燕

编后

一位烈士的牺牲,也是一个家庭的付出。2009年,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军嫂》杂志社曾专程前往四川成都慰问邱光华机组5名烈士的亲属。在活动现场,本刊编委、首批“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获得者刘晓连将军,与几名烈士妻子含泪拥抱。她动情地说,军人的妻子和亲人,为军人的坚强而坚强,因军人的荣耀而荣耀,无愧是军人的坚实后盾!

烈士永去,生者还将坚强地生活。在这次组稿中,我们总被烈士的英勇无畏及其亲人的高尚情怀所感动和激励。不忘烈士,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国家、民族的宝贵记忆与财富。关爱烈士亲属,这是对烈士的尊重与怀念。

(本文刊登于《军嫂》2020年第4期,图片由作者提供)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新刊抢鲜看丨英烈精神不朽 后人接续奋斗——2020年第4期《军嫂》封面、卷首语、目录

编辑:牛鹏飞

制作:崔馨月

“军嫂微平台”(junsaozazhi)为《军嫂》杂志社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号,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投稿(010-66983834、528152233@qq.com)和订阅(010-53636722、QQ528176633)。如需转载《军嫂》杂志原创作品,请与我社联系

最美期刊、最美《军嫂》

让我们因共同的军旅情怀一起营造温暖的精神家园

原标题:《专题策划丨英烈精神不朽 后人接续奋斗——汶川大地震过去12年,烈士后人家风不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