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口述核史丨我在大火中淡定加工核弹

2020-05-15 02: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06

◎李宪州 口述 申文聪 整理

图左为年轻时期的李宪州,右为其近照

回想起在221厂的工作,我记忆犹新。1959年,作为一名车工,我从辽宁本溪钢厂调到二二一厂。刚到厂里时,条件非常艰苦,我们吃的是青稞面,住的是四面漏风的帐篷。在这种条件下,没点儿毅力,很难待下去。我们本溪钢厂一起调过来十几个人,最后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其他人都因忍受不了艰苦离开了。我的家人都在辽宁,但是我不想当逃兵,怀着为国争光的责任心,一心一意地就在厂子里干下去了。

从头做“学徒”,一招练习2个月

我刚到二二一厂时,由于厂里的基建都还没完成,根本没法生产。在厂里的安排下,我和一起调来的同事先在西宁工学院实习工厂当了不到一年老师。1960年,二二一厂小电厂发电了,我们才陆续到金银滩。进厂后,我们先是在辅助单位电厂工作,生产一些电厂要用的设备零件或检修备用件。大约是到1963年,随着我国原子弹理论研究的完成,开始转到制造阶段,我也调入了二二一厂第一生产部。刚开始在512车间干了一段时间,等到第二年,生产终于走上正轨,我才正式调入第一生产部102车间,从事重材料加工。

由于102车间从事的是“两弹”核材料生产的关键环节,且生产用的铀材料非常珍贵,因此对工人的技能要求非常高,最低也要五级工才行。即便达到了技能等级,也不是上来就能动手操作。比如我们车工,因为过去我们在钢厂时生产零件车的是直线,而在102车间我们的工作需要车球形,技术上与以前显然不大一样。为了保证能顺利生产,在正式开工前,我们这些以前厂里的技术能手像一名普通的学徒工那样,开始接受严格的培训。

重材料的比重和水银相当,看着不大的材料拿起来相当费劲儿,更别说还要车成球形,技术上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为了能让车工掌握好技术,练习时车间工艺组的技术员还在旁边为我们指导。车间也对我们车工做了严格的分工,车内球的只干内球,车外球的只干外球,工作非常单一,不能交叉,为的就是让我们保持熟练度,在工作中尽量不出差错。我们日夜加紧练习了整整两个月,到1964年3月份,车间正式投产,我们开始用真正的铀材料加工第一颗原子弹需要的部件了。

原二二一厂一分厂重工段外景

活越干胆儿越小

那时候,我们的生产设备非常落后,和现在没法比。现在,工厂用的都是数控机床,把程序设置好,大多都是自动操作。虽然102车间的设备是从苏联进口的,我们车工用的是两台大球车、两台小球车和一台仿形机床,与当时普通工厂的设备相比已经算是先进的,但是,操作起来依然不那么便利。

开始时,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真正用铀材料加工,对铀材料的认识不够,哪怕是表面出现一点划痕,都会惊动到上边的设计人员、科学家和领导到现场研究解决。但是,等我们熟悉了之后,就不被允许再出现丁点差错。实在是因为我们生产的部件太重要,责任重大,车间主任要求在我们这里绝不能出问题。在领导的严格要求下,大家越干胆子越小,生怕下刀时出现问题,有的工人甚至怕到连上刀都不敢。我属于胆大的,每个床的最后一刀经几个人研究后,都由我来操作,所幸从来没出过差错。

为尽量清除影响工作的因素,每次开机前,我们还会组织召开班前会。我作为车工组组长,除了交代工作内容,讲安全,讲质量,讲要注意的问题之外,还会询问每个人的思想状况、身体状况,甚至家里有没有需要解决的事情,为的就是让大家能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1964年9月,我们终于按期把第一颗原子弹需要的产品生产出来了,经检验全部合格。

我在二二一厂时期,我们车间先后加工过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核航弹等产品,有些还实现了批量生产。

原二二一厂一分厂重工段

车间着火了,继续车刀!

当时,我们从事重材料加工是6小时一班。进到车间,哪怕外边发生了天大的事情,也要把这个时间段的活儿干完了,才能出来。因为进出一次车间并不容易,进去前要穿戴防护眼镜、帽子、几层手套,出来后为减少辐射当量,还要洗澡等。

1964年6月的一天下午,我所在的班组正在紧张地为第一颗原子弹生产核材料部件时,突然听到外边“失火啦,失火啦”的呼叫声,原来在我们车间大厅外的装卸厅里,发生了火灾。由于大火把我们车间的大门封死了,车间里没有加工任务的同事赶快绕到四号大厅,打破消防玻璃,爬出去帮忙救火去了。

外边大火熊熊燃烧着,可是,我们在球车上正在加工的工人与技术员等,依然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该车刀的车刀,该检查的检查,该捡铀切屑的继续捡,没有一个人因害怕危险,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因为一旦撤刀,我们正在加工的铀材料就报废了。这时候,对于我们来说,任务比生命更加重要。一直等到我加工完最后一刀,大家才从车床上撤下来,赶去救火。

大火扑灭后,我们又紧急对设备进行去污清理,以确保第一颗原子弹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后来经过调查,查明了发生火灾的原因,并进行了改进,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意外。

我在二二一厂102车间一直工作到1975年。后来,因国家战略调整,我调到四川三线,继续从事重材料加工工作,直到退休。其间,只因工作原因回过几次二二一厂。

(李宪州,1959年调入221厂,在102车间从事特种材料加工,1975年调入中物院工作,曾任中物院材料研究所某车间副主任、党支部书记,1978年获四川省科学大会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994年退休。)

原标题:《口述核史丨我在大火中淡定加工核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