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哥拉:差点把民主刚果堵成内陆国,卡宾达飞地是如何形成的?

2020-05-18 06: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环球情报员 环球情报员

卡宾达飞地

作者|皮皮侠

责编|Thomas

自公元15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海运就逐渐取代陆路成为人类主要的运输方式。沿海地区不仅因交通便捷而适宜发展经济,更因海洋蕴藏的丰富资源和海上交通线的关键性而具有战略意义。可以说,海洋是一个国家走向世界的窗口。

提起出海口,非洲领土面积第二大国——民主刚果 [或称刚果(金)] 苦不堪言,作为沿海国家,它的海岸线只有37公里,与23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相差悬殊。

▲ 刚果河口,刚果(金)唯一的入海通道

造成刚果(金)狭窄出海口的原因在于邻国安哥拉的飞地—卡宾达,这块面积不过0.7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几乎把刚果(金)堵成内陆国,如今这个国家的最大港口,竟是刚果河上的一个河港。

▲ 刚果(金)最大港口马塔迪,位于刚果河下游,距离大西洋有135公里之遥

安哥拉的卡宾达飞地在历史上是怎样形成的?这块飞地的存在又对两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 安哥拉和刚果(金)在非洲的地理位置

一、葡萄牙殖民安哥拉

在非洲的中西部,坐落着世界最大的刚果盆地,世界径流量第二的大河—刚果河在盆地内流淌,最后向西注入大西洋。刚果盆地气候湿热,覆盖着世界第二大的热带雨林,在它的南面是地势高耸,气候较为温和的高原地区。

刚果盆地及其南方高原广袤的土地上,植被繁茂,水热条件充足,为这里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

▲ 非洲中西部地形图,中间绿色是地势较低的刚果盆地,左下黄色部分是地势较高的高原地区

公元6世纪初,来自西非的班图人一部分迁徙到刚果盆地及其南面的高原,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到公元13世纪,班图人发展成具有不同民族特征的族群,并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国家,其中以刚果王国最为强盛,它的势力范围囊括了刚果河中下游流域的大片土地 [今安哥拉北部,刚果(金)和刚果(布)西部] ,其南面是国力较弱,对它称臣纳贡的恩东戈王国(今安哥拉中部)。

▲ 班图人建立的刚果王国和恩东戈王国势力范围示意图

假如没有外部因素的干扰,班图人的国家本可以沿着自己的路线演化, 然而,葡萄牙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个轨迹。

葡萄牙是欧洲西南部的国家,公元14世纪末建立起稳定的君主体制。它的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因此具有强烈的对外扩张的野心。当时,在近东崛起的奥斯曼帝国日渐强大,控制了传统的地中海商路,葡萄牙只能另辟蹊径,向西边的大西洋扬帆远航,寻找一条通往黄金和香料的财富之路。

▲ 公元14世纪起,奥斯曼帝国的扩张,葡萄牙的地中海商路被切断

公元1482年,葡萄牙探险家沿非洲西海岸考察,途中发现刚果河入海口,随后在南边不远处的海岸登陆,他们在两地树立石柱,宣誓葡萄牙在这里的主权,并与刚果王国建立了联系,这是葡萄牙在安哥拉殖民活动的开始。

葡萄牙人为寻找黄金而来,但直到16世纪中叶,他们也没有在刚果王国发现这种贵金属,此地的气候又湿热难耐,失望之下,他们向南探索,把目光投向了恩东戈王国。恩东戈国王的称号为“Ngola”,葡萄牙人将其翻译为“Angola”,这就是安哥拉国名的由来。

▲ 葡萄牙在安哥拉第一个殖民据点罗安达,如今是该国首都

公元1576年,葡萄牙人在恩东戈王国西部海岸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并将其命名为罗安达,这就是日后的安哥拉首都。葡萄牙人在沿海地区的殖民活动大获成功,但在内陆地区碰上了硬钉子。

内陆是恩东戈王国的统治核心,这里高山林立,易守难攻,他们凭借险要的地势坚决抵抗,葡萄牙人损兵折将,直到1675年才将其征服。虽然葡萄牙人在恩东戈王国同样没有发现黄金,但这里的气候适宜欧洲人居住,他们通过奴隶贸易,攫取了大量财富。

▲ 描绘恩东戈王国杰出领袖恩津加女王(1582-1663)与葡萄牙总督谈判的画面,她被誉为非洲的贞德

葡萄牙人在安哥拉的活动使得英法两国垂涎欲滴,它们向葡萄牙的独霸地位发起挑战,葡萄牙被迫以承认一切欧洲国家在刚果河以北地区贸易自由为代价,换取其对刚果河以南的安哥拉殖民地的认可。此后,葡萄牙专心向安哥拉南部扩张,直到公元19世纪安哥拉附近的均势再次被打破。

二、三国瓜分刚果,葡萄牙占据卡宾达

列强在非洲进行殖民活动由来已久,但由于内陆地理环境复杂,开发成本过高,因此起初主要占据沿海地区,后来,国际形势的变化打破了这一局面。

▲ 公元17-18世纪,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彩色代表殖民地,可见其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公元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列强对工业原料的需求剧增;同时,为了获取巨额利润,其生产的大量工业品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然而,美洲在当时被日益强大的美国视为后院,亚洲又几乎被瓜分殆尽,因此他们把触角伸向了非洲。

欧洲列强对非洲内陆的殖民依然以探险为先导,公元1879-1884年,比利时组织起一支探险队,在刚果河流域开展殖民活动。当时的刚果王国已经名存实亡,探险队以武力威胁沿途各部落酋长臣服,建立起一连串殖民据点,比利时大有独占刚果河流域之势。

▲公元1879-1884年,比利时在刚果河流域的探险活动

老牌欧洲列强英法两国再次看红了眼,它们也各自凑出一支队伍前往刚果河流域。而在该地区最早开展殖民活动的葡萄牙人也不甘落后,他们以最早发现刚果河入海口为名,同样提出了土地诉求。

公元1884年,为了协调在非洲的利益划分,欧洲列强和美国召开了柏林会议,非洲国家被排除在外。瓜分刚果王国是会议的重点,比利时获得安哥拉以北的刚果河左岸地区,法国分得刚果河右岸的土地,葡萄牙原本希望占据刚果河以北的沿海地区,但比利时要求拥有出海口,葡萄牙在各国的压力下被迫让出刚果河下游的狭长地带,分到其以北的小块土地,这就是葡属刚果,并因其最大城市而得名卡宾达。

▲ 比利时、法国、葡萄牙对刚果王国的瓜分,黄色区域为葡属刚果(卡宾达),绿色区域为比属刚果,可见卡宾达与安哥拉没有陆地边界

安哥拉与卡宾达在陆地上并不相邻,葡萄牙占据初期,两地是平行关系,互不隶属,拥有两套管理体系。但在1956年,为了精简殖民机构,节约治理成本,葡萄牙将两地置于同一总督治下,为之后卡宾达并入安哥拉埋下了伏笔。

三、安哥拉独立,卡宾达并入形成飞地

二战期间,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列强在战争中受到极大削弱,它们在非洲的殖民统治难以为继。因此,战后的非洲各殖民地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

▲ 1960年,比属刚果独立,它就是现在的刚果(金)

1960年,比属刚果和法属刚果获得独立,虽然它们在历史上都是刚果王国的一部分,但由于长期归属不同国家殖民统治,在社会制度等方面有了很大差异,因此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刚果国家。为了便于区分,习惯上用首都的名字分别简称为刚果(金)和刚果(布)。

与比利时和法国不同,葡萄牙未受二战波及,在右翼政权的统治下,反而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掌控。但是,这种逆历史潮流的做法收效甚微,在周边国家独立的影响下,安哥拉的民族解放意识高涨,自1961年起开始了对葡萄牙殖民者的武装斗争。值得一提的是,安哥拉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解放力量,这是它独立后陷入长期内战的根源。

▲ 葡萄牙的非洲殖民地, 在1961-1974年的葡属殖民地独立战争中先后获得独立

葡萄牙对安哥拉的反殖民斗争进行了残酷镇压,激起国际社会的谴责,安哥拉民族解放力量得到国际的舆论支持和物质援助。十多年间,葡萄牙深陷战争泥潭,付出了巨大的军事和经济代价。1974年,葡萄牙国内对殖民地政策的分歧最终引发政变,政权更替之后,葡萄牙所属殖民地的独立进入快车道。

▲ 古巴领导人切·格瓦拉,他在1965年与安哥拉民族解放力量会晤,古巴是介入安哥拉独立运动最深的国家

1975年,葡萄牙政府与安哥拉各派民族解放力量领导人达成协议,葡萄牙在安哥拉长达五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同时,原属同一总督管理的卡宾达被划为安哥拉的领土,形成了一块飞地。这个面积虽小,但扼守刚果(金)出海口,极具战略价值的要地,即将对安哥拉和刚果(金)两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 卡宾达夹在“两个刚果”之间

四、卡宾达飞地对两国各自产生的影响

安哥拉和刚果(金)两国均地大物博,前者人口约3000万,后者约8000万。刚果(金)拥有更丰富的有色金属等自然资源,被誉为世界原料仓库。但如今,两国经济相差悬殊,安哥拉人均GDP达到3400多美元,是刚果(金)的六倍之多。

然而,在两国独立之初,经济经济差距并不明显。同样的班图人祖先,同样被欧洲人殖民的经历,同样在21世纪初才结束的内战,出现两国现在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卡宾达飞地。

▲ 安哥拉和刚果(金)人均GDP走势图,可见两国独立之初经济差距并不明显

早在1966年,卡宾达就发现了安哥拉第一个近海油田,随后的更多勘探结果表明,这里的石油储量丰富,质地优良,易于开采。但由于反葡独立战争和内战的影响,产量一直很低。21世纪初,安哥拉内战结束,为发展经济迎来了和平环境,凭借卡宾达的石油资源,安哥拉开始了经济腾飞。

▲ 运输繁忙的卡宾达港口

据统计,卡宾达的石油储量占安哥拉总储量的近八成,而产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助力安哥拉成为非洲第二大产油国。由于安哥拉本国石油消费有限,开采的石油80%以上用于出口,而卡宾达濒临大西洋,具有便利的海运条件,从油田到港口的运输成本大为降低,源源不断的石油出口给安哥拉带来巨额财富,一跃成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奇迹。

▲ 2019年,世界各国石油产量排名,安哥拉高居第15位,在非洲更是名列第二,卡宾达对此功不可没

卡宾达以另一种方式影响了刚果(金),虽然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对于矿产品等大宗商品,海运是最廉价的运输方式,而作为刚果(金)唯一出海通道的刚果河入海口,南岸是安哥拉本土,北岸又紧邻卡宾达,难以修建海港。

为了打开远洋航线,刚果(金)政府颇费周折,他们选择在刚果河下游修建河港,但由于河道水深的限制,万吨级以上船舶只有在汛期才得以进入,对矿产品出口造成很大限制。

面对本国远洋航运远不能满足出口需求的尴尬处境,刚果(金)只得寻求通过铁路将矿产品转运至刚果(布)和东非国家的港口,然后通过海运销往国际市场。但是,修建铁路等基础设施耗费了国家大量财政收入,而矿产品从其他国家通过又抬高了运输成本,利润大打折扣。出海口对矿产品出口的限制,是刚果(金)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眼看邻国安哥拉经济的日新月异,刚果(金)羡慕之余,只能徒唤奈何。狭窄的出海口,成了这个非洲大国永远的痛。

▲ 望洋兴叹的刚果(金),其三大出海通道中,只有刚果河入海口位于国内

参考文献:

[1] 吴云权. 美国对安哥拉政策研究:1961-1976[D].陕西师范大学,2008.

[2] 王忠丽. 矿产资源开发与安哥拉经济现代化进程研究(1961-2006)[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 杨昆鹏. 能源外交视角中的中国与安哥拉关系[D].外交学院,2009.

[4] 汪峰. 刚果(金)内战研究(1996-2003)[D].上海师范大学,2011.

[5] 苏琳. 北方公司刚果(金)铜钴项目的战略分析和策略选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作者|皮皮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读工科博士|史地爱好者

责编|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本文为「环球情报员」作者原创作品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未经许可,请勿擅自转载

原标题:《安哥拉:差点把民主刚果堵成内陆国,卡宾达飞地是如何形成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