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罗兴亚难民:终于凑齐了85元,却没能赎回我的孩子

2020-05-18 08: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李玲 中南屋世界公民教育

2019年的4月,一个罗兴亚男孩Faisal突然失踪了。

据他的父母回忆,当天早些时候,一名孟加拉男性造访了他们由竹子和塑料板搭成的家。那个男性的妻子也是罗兴亚人,他说可以带小Faisal离开难民营,一起去逛逛集市。Faisal的父母因为认识男人的妻子,所以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就如Faisal母亲所说,她只是想要她的孩子能出去透透气,哪怕只是短暂的离开难民营,都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不常有的——自由。

可惜的是,她并没有等到Faisal回来。取而代之的,是一通勒索电话:男子要求他们付1000塔卡,折合成人民币是85元,去赎回他们的孩子。

为了凑齐这85元,Faisal 一家卖掉了全家三个月的口粮。但是绑架Faisal的人在收到赎金后却没有了音讯。

四个月后,Faisal突然瘦骨如柴地出现在了难民营附近的垃圾堆里。大家大吃一惊,因为这种故事通常的结局都是母亲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 Faisal的母亲拿着照片到处求助/CNN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报警?为什么那么轻易的就让孩子跟不熟悉的人离开家?

对于罗兴亚人,一切常识都很难应用在他们的身上。

罗兴亚人是谁?

想要理解Faisal一家的处境,首先需要理解罗兴亚人这个群体,以及他们是如何移居到孟加拉并沦为难民的。

罗兴亚人(Rohingya)是一个族群,其中大多数是穆斯林。他们主要是阿拉干封建王朝(今若开邦所在地)的后人。

在缅甸1784年征服该王朝后,一部分罗兴亚人便随着版图一同被并入了以佛教为主的缅甸,并继续生存在他们旧王朝所在的地界上。而另一部分罗兴亚族群则逐渐迁移到了孟加拉的吉大港山区(孟缅边境,也是之后难民营的所在地)。

目前,东南亚地区大约有110万罗兴亚人,他们说罗兴亚语或鲁昂加语,这是一种与缅甸其他地区方言截然不同的语言。

自此,历史的纷争为罗兴亚人沦为难民埋下了伏笔。

被强制剥夺的国籍

罗兴亚难民危机的成因之一

最初,根据1947年的宪法,罗兴亚人作为缅甸的“原住民”是有其合法身份的。当时缅甸与其各民族还处在新建国后的“蜜月期”,也屡次在公共场合上承认了罗兴亚人的地位。

然而,好景不长。缅甸于1982年颁布了新的《缅甸公民法》,该法推翻了原有的国籍制度,并将罗兴亚人的身份之争提升到了一个无法解决的境地。

该法规定,一位公民想要拥有缅甸国籍,则必须能够证明自己在1948年(缅甸独立年)之前就有缅甸的合法身份,并至少掌握一门官方的语言。虽然条件看上去简单,但这确实难住了罗兴亚人:

首先,很多罗兴亚原住民的居留证件都在二战期间丢失了,而战后,缅甸政府也并未为其补发新身份证,这使得他们完全没有办法提供相关证明;更重要的是,缅甸新颁布的官方语言里并没有罗兴亚语,而80%以上的罗兴亚人又因贫穷无法接受缅语教育,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达到第二个条件。

就这样,全体罗兴亚人无可奈何地被缅甸政府所遗弃,变成了无国籍人士。

无国籍的身份给罗兴亚人带来的伤害是结构性的 : 他们不能拥有土地,不能随意迁移,因而无法申请医疗保险,无法工作,无法让孩子接受教育…

▲作为无国籍人是怎么样的感受?/ASEAN Post 作者翻译

升级的种族冲突

罗兴亚难民危机的成因之二

2012年6月,若开邦发生了一起三名穆斯林男子强奸一佛教女孩的案件,它成为了该邦佛教徒和罗兴亚人之间流血冲突的导火线。截止当年年底,持续的紧张局势导致了192余人死亡,超过14万人流离失所。

但讽刺的是,缅甸政府只将这场危机归因于“两个群体因宗教差异造成的不信任”。他们无视根本原因,并对罗兴亚人采取了更严格的人身限制,以试图解决冲突。

世界历史已不止一次向我们证明,限制文化多样性或自由并不能带来国家的稳定;相反,它只能带来冲突和战争,甚至种族灭绝。罗兴亚人这个案例也不会例外。随着每况愈下的压迫情势,部分被限制生存自由的罗兴亚人便组织了一个独立反抗组织— Rohingya Solidary Organisation(RSO),作为抗击政府不公的一种极端而激进的手段。

2014年到2016年,RSO的战士不仅袭击了若开邦边境站,还策划了对边防警察基地的袭击,试图炸死政府官员……暴力冲突于2017年达到顶点。最终,缅甸军方、边防警察以及武装了的若开邦佛教村民组成了同盟,开始了对罗兴亚人的全面围堵袭击。

在屠杀、强奸和酷刑交织着的疯狂中,数十万罗兴亚人逃离了缅甸并涌向了孟加拉边境。

孟加拉国不堪重负的救援

由于地理和文化原因,罗兴亚人在逃离缅甸时一直偏爱孟加拉国。为了逃避政府的压迫和种族歧视,约有50万罗兴亚人逃到了考克斯巴扎尔(Cox's Bazar,孟加拉国的边境城市)。根据国际法中难民不驱逐(non-refoulement)的原则,孟加拉国政府并没有拒绝这些无家可归的罗兴亚人,而是将他们安置在已经人满为患的难民营中。

然而,孟加拉国既不是《难民公约》的签署国,也没有任何有关难民庇护问题的国内立法,接收罗兴亚人只是为了显示国家的人道主义责任。

在这次难民危机里,孟加拉共接受了约73万的罗兴亚人,并与国际社会一道向他们提供援助。但不可否认的是,罗兴亚人带给孟加拉国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其本身的人权问题,孟加拉国内部正因此面临着潜在社会、经济和安全的威胁;同时,这还成为了缅甸与孟加拉国之间紧张局势的根源。

▲难民营与若开邦的地理位置 /Aljazeera

▲85%孟加拉人都不愿意靠近罗兴亚人聚集区 /Xchange

在罗兴亚问题上,孟加拉国政府实在是进退两难。一方面,孟加拉国与缅甸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中国在东南亚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罗兴亚问题的悬而未决将影响 “一带一路”进入孟加拉湾,以及中国在两国的安全投资,而中国的投资对于双方来讲都十分重要;但另一方面,以穆斯林为根基的孟加拉如果遣返罗兴亚人的话,可能会影响他们在穆斯林世界中的正面形象。

昂山素季及缅甸政府的抉择

同时,缅甸在罗兴亚难民危机发生之后,遭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联合国屡次要求缅方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其最高法院甚至于2018年对缅甸发起了“种族清洗罪”的指控。

但是,于1991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缅甸实际最高领导人昂山素季,宁愿丢失诺奖(该奖已因该问题被收回),也要在国际法庭上为缅军的行为进行辩护。

▲昂山素季对BBC表示罗兴亚危机并不是种族清洗 /BBC

昂山素季的这一举动,撇开其背后与军政府的政治纠缠,主要还是由于缅甸人民对罗兴亚人的不认同感。僧侣在缅甸享有极其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对缅甸群众有很高的领导力;而罗兴亚穆斯林的身份以及其革命军对佛教徒们的暴力行为,让公众对罗兴亚人的印象里充斥着恐怖及野蛮。

因此,缅甸主流民意普遍认可军方对罗兴亚人的打压行动,昂山素季从海牙回国后受到民众夹道欢迎就是其证明。换言之,想要缅甸在近期内修改《公民法》,或是以任何方式去重新接纳罗兴亚人,是几乎不可能的。

贫困与犯罪交织的难民营

回到本文开头Faisal的故事,他们一家就是被迫随着其他族人一起逃亡到考克斯巴扎尔难民营的。难民营内部的环境异常拥挤,卫生设施缺乏,疾病横行。此外,由于该地区经常出现山体滑坡和洪水泛滥,许多难民时时刻刻处于死亡的边缘。这些情况的叠加使他们极易受到恐怖组织的招募或有组织犯罪集团的威胁,而其中最猖獗的就是人口贩卖和毒品贩卖。

在难民营中,像Faisal这样的儿童是没有国籍的。因为他们的父母已被缅甸定为无国籍人员,而又由于孟加拉国法律规定国籍从于血源,所以这50多万的罗兴亚小孩便不能获得任何国家的公民权。这样的国籍状态限制了他们的家庭向任何一国的警方寻求援助,也便于犯罪者隐藏他们的行踪。

▲逃难中的罗兴亚小孩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17/11/myanmar-bangladesh-sign-rohingya-return-deal-171123103014940.html

通常,被拐走的孩子们会被运到印度:被贩运的女孩可能最终以卖淫为生,而男孩则被迫接受奴役、鞭打,饥饿和劳累是他们的常态。可他们没有办法逃离他们的“买家”,因为作为罗兴亚人,离开难民营本身就是一种犯罪,他们即使逃出去也将会面临牢狱之灾。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调查,罗兴亚小孩的小学入学率是全球最低的。这些孩子缺乏教育,甚至缺乏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他们在个性,才智,身心上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这让他们更容易受到剥削,也使他们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考克斯巴扎尔难民营里,光孟加拉全国妇女律师协会(Bangladesh National Women Lawyers' Association)一家NGO,就能每天接到近60个小孩失踪的案件。而难民营的人口数约为91.2万,比整个旧金山人口还多,每天还会迎接100多个新出生的婴儿。如果罗兴亚人不能被妥善的安置,这些婴儿将陷入被剥削的悲惨循环,毫无未来可言。

流亡第三年

罗兴亚人仍旧无路归乡

现今,除了联合国的支援之外,来自世界各国的慈善机构都在各自的领域为罗兴亚人提供帮助。然而,罗兴亚人身份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虽然孟加拉国、缅甸和联合国一直在商讨关于罗兴亚人返回自己的土地的可能性——截止2019年底,有3450名罗兴亚人获准返回缅甸;但是,许多罗兴亚人情愿继续留在难民营,因为如果缅甸不能赋予他们合法的身份,那么即使他们回去了,又怎么保证自己不会再次被赶出来呢?

▲被雨水淹没的难民营 /UNICEF

雨季将至,难民营里的孩子们在积水的泥坑里踩水玩耍,却不知一个更加艰难的季节即将到来。而他们自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难民营里,仍旧以为世界的面目本就如此。

来自联合国、国际组织的援助帐篷搭在矮矮的铁皮房旁边,志愿者们来了又走,带来了物资与援助,却无法解救这些孩子的命运。他们的痛苦并非朝夕就能解决,这需要更多人的了解,关注与援手。

原标题:《罗兴亚难民:“终于凑齐了85元,却没能赎回我的孩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