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达旗这个村靠种蔬菜出名!你吃过吗?

2020-05-18 04: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达拉特旗树林召西北,黄河南岸,有一村庄,叫林原村。林原村占地23平方公里,辖13个自然村,人口四千多,耕地2.3万亩。林原村土地平整肥沃,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越,农牧业发达。与达拉特旗东部的产粮区有所不同的是,林原村以种蔬菜而闻名。靠城近路,水足田肥,蔬菜产销,闻名遐迩。

2002年,林原村的蔬菜商标“保善堂”注册成功。立足于无公害种植,经营多种蔬菜产销,是“保善堂”创建品牌意识的初心。商道酬信,经过几年发展,“保善堂”蔬菜远销全国十多个省。2014年,“保善堂”成为内蒙古著名商标。在此期间,蔬菜协会的成立及壮大、惠农政策的鼓励和引领,带动了一大批周边村社蔬菜种植的积极性。一时间,蔬菜种植蔚然成风,成为此地主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蔬菜物流园区应用而生,储存、包装、深加工,园区内相关配套设施逐渐齐备。2019年,“保善堂”被荣选为中国驰名品牌。

成熟的产业模式,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当下为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村提供了有利条件。鉴于此林原村被选定为乡村振兴的试点,其包扶单位鄂尔多斯市农牧局的工作队,也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理所当然被点将挂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进驻林原村以来,鄂尔多斯市农牧局工作队全面开展“五星达标 特色培育”示范村的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持续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确定了经营项目,还需提高经营质量。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土地的价值,以及市场供需的不可预期性、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被束缚的生产力……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快了“科技兴农、人才兴农”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

驻村工作队选优配强,人才助力,其中包括鄂尔多斯经济作物站的五名成员,有研究员刘星和项鹏宇、即将退休的高级农艺师邵庆华、农艺师张小军、以及为了工作暂时放弃怀孕的农艺师刘婷璐。尤其是邵庆华和刘婷璐,这一老一少,一个即将退休还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一个为了干好驻村工作暂时放弃了怀孕生产,他们恰似前浪勇立潮头,后浪奔涌紧跟上,为了乡村振兴的百年大计,他们紧贴时代的脉搏,投身到这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中来。整个工作队呈现出一派神采奕奕的精气神。他们权责分明,相互配合,入田调研,入户指导。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也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2019年,对林原村来说,这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是继往开来翻新篇的一年:

这一年,林原村的包扶单位鄂尔多斯市农牧局抽调最有经验的工作队进驻林原村。在此之前,这个工作队一直包扶乌审旗的王窑湾村,并成功运作了蔬菜大棚的产销一体化模式,可谓经验丰富,技术过硬,整个工作队对林原村的发展也是信心满满。把相关的科技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产业链上,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

这一年,鄂尔多斯市农牧局的驻村工作队协助林原村村委会,把党支部建在生产链上,以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引进鲜农公司,成立了鲜农支部。鲜农公司的进入,为“抓村带户”的发展模式,提供了资金和科技保障。鲜农公司是一家集土地流转、绿色蔬菜种植、农业科技服务、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工厂化本土育苗、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副产品加工和购销、乡村旅游的开发,新农村建设、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涉农公司。进驻林原村,公司预计投资2.3亿元,占地一万亩,建造温室440栋。首期设施2260亩。一排排厚墙体、大跨度、土钢结构的温室相继建成。敲锣打鼓,载歌载舞,鲜农公司和农户的入股签字仪式顺利完成。土地流转,企业承建,农民承租,利益联结。286户农民,是首批入股的受惠者。有村民说:“种了三十多年的蔬菜,收一年欠一年,供需不清楚,种什么也难把握。有一年,眼看着满地丰收的芹菜却卖不出去,最后只能割的喂羊。现在鲜农公司进来,省了菜农许多后顾之忧。而且土地流转后,有能力的承包大棚,没能力的务工挣钱。村里还提供公益岗位也可以就业,只要人勤快,有的是活儿干,咋算账都比以前强。”听工作队的人讲,一个农户承包一个大棚,纯收入是5万元,还有每亩地的流转费600元,仔细算下来,收入确实不错。并且,依托大棚大量的有利条件,别出心裁的工作队还帮助林原村村民建起了庭院小拱棚。这种小拱棚种植成本低,投入小,易搭建,种植的蔬菜除了自家吃,还可以向外销售增加收入,是庭院经济很好的推广模式。

这一年,林原村土地流转几千亩,预计将来要建成温室600栋。绿色蔬菜,四季生产。引进嫁接,品种多样。本土育苗,种质优良,以及引进特色花果蔬菜的示范种植,实现了绿色蔬菜产品的提档升级;建成100亩多功能的园区贸易中心,初步形成了仓储、冷鲜、加工、包装、展示、配送等设施完善的一条龙服务体系。30多个蔬菜品种,6万吨的产量,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外,还远销外省市,甚至辐射到周边一些国家。每栋温室产值10万元,也带动了物流、加工、农资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吸纳流转土地农民、返乡农民、城市下岗职工、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毕业生等一千多人。实现了“有活儿干,有钱赚,有保障,带动更多农户稳步增收”的目的。

这一年,初具规模的蔬菜大棚集中连片,令人瞩目。每一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是解决了无数个问题的结果。当初,建设材料、虫害、土壤的酸碱度不平衡、有机肥短缺等等这些层出不穷的实际问题,也曾困扰着工作队的每个成员,好在通过研究学习反复实验,这些问题都得以解决:通过检测电导率,解决农药和化肥超标过量的问题,从而解决了死苗的问题;通过增施农家肥,解决了蔬菜容易短期变质的问题,从而解决了蔬菜长途运输中保质保鲜的问题;通过建设鲜农产业园,解决了农产品深加工的问题,从而解决了滞销蔬菜的后顾之忧。由此可见,在生产销售一条龙的流程中,资金的投入、科技的投入、人才的投入,使得农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得以解决。

林原村是个幸福村,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又凝聚了多方资源,俨然成为走在乡村发展的排头兵。村里的大喇叭定时向村民传达各种信息,无论村民在田间地头,还是在院里炕头,都能及时地接收到最新资讯,思想文化紧跟着经济一起发展,这才是新时代农民的必须成长。在新时代下,林原村构建了“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新农村景象。

END

阅读推荐

✎来源:鄂尔多斯新闻网

原标题:《达旗这个村靠种蔬菜出名!你吃过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