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给家长的一封信|面对“熊孩子”,该怎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2020-05-20 02: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自2019年8月起,长兴县关工委、县妇联、县教育局、县传媒集团联合,每月推出“给家长的一封信”,社会反响良好。

今年是《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实施的第一年。自2020年1月起,市妇联、市教育局在全市推广长兴做法,联合长兴关老师工作室,推出《给家长的一封信》专栏,用最温情的方式,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

叮咚!

这是给家长的一封信③

请查收~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亲爱的家长朋友:

教育孩子犹如栽种小树苗。让小树苗长成树干挺直的大树,是每位家长的向往。

小树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园丁对其加固保护、修剪枝条、浇水施肥,需要精心呵护和培育。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园丁,让孩子茁壮成长,需要家长格外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尤其要管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方法得当,孩子会心甘情愿积极配合;如果方法不得当,孩子不但不配合,还会出现抵触、对抗、破罐子破摔等,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2019年4月17日晚十点左右,上海卢浦大桥上,一辆白色轿车突然停在车流之中,前后车辆自动避行。数分钟后,一女子下车,对后排说了些什么,随即回驾驶位就座。5秒钟后一男孩突然跑下车,快跑至桥边纵身跃下。女子紧随其后,试图将其拉住,但未果。这名女子向坠桥者方向张望,然后跪在地上,双手多次拍打地面并痛哭。据上海警方调查,跳桥的是一名17岁男孩,就读于上海某职校,驾车者是男孩的母亲。母亲称,当时她正带着孩子回家,孩子因在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自己就一路上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孩子一直犟嘴辩解,母亲情绪失控,直接把车停在了卢浦大桥上,继续批评孩子,之后男孩拉开车门跳桥身亡。悲剧就这样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亲子冲突,使17岁花季少年永远消失在黄浦江的夜色中。

跳桥事件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有人认为男孩心理素质差、抗挫能力弱,有人指责男孩不负责任、不珍爱生命,但显然,主要的原因是孩子母亲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批评教育孩子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方法出了问题。冲动地把车停在了卢浦大桥路中间,这本身充满了危险;停车时间长达数分钟,母子俩的对话无疑充斥着责备和否定。正是这长达数分钟充满硝烟、没有温情的母子对话,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造成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情绪失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观念的影响,比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希望子女必须是优秀的,每件事情都要做得完美;也有父母自身的原因,缺乏在孩子出现问题时的正确应对办法,显得简单粗暴;更重要的是,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等到发现时,孩子心中已伤痕累累。

当然,还有孩子自身的原因,不少孩子在顺境中长大,缺乏磨炼、挫折和接受失败的经历,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一些孩子不同程度地患有“玻璃心”,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打击,而且比较任性,有不堪学习压力跳楼的,有不让玩手机跳河的,有高考没考好喝农药的,等等。

因此,家长一定要理性分析、正确对待,教育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长期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务。批评教育孩子要注重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

要注意场合,当外人面批评不可取。孩子们都比较敏感,也懂得要面子,他们通过家长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自己在大人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当众斥责孩子,不仅打击了他的自尊心,还会导致孩子出现自卑倾向。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进步而不是无地自容。如果家长不当众批评孩子,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尊重了,也会切实体验到尊重对于个人的意义,会同样维护别人的尊严,尊重别人。

要注意方式,经常吼孩子要不得。“吼”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暴力,会给孩子带来难以消除的创伤。如果经常用吼对待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变得自卑、懦弱、没主见,成年后会缺乏自信心和优柔寡断,尤其是那些被吼完不说话的孩子,更会变得孤僻、不爱社交。

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治理好水患,关键在疏不在堵。每个孩子都会做错事,作为家长,应当与孩子一起,找出原因,共同克服,用爱和温柔给孩子自信与力量。

要注意适度,唠叨的习惯要改掉。好父母话都不多,但比较管用。调查显示,在最反感父母的六大行为排行榜中,“唠叨”竟位居第一!父母过多唠叨,一般会产生三种结果。一种是“物极必反、事与愿违”。父母过多唠叨往往引起逆反心理,温顺的孩子会假装倾听,极端点的孩子会表现出讨厌,甚至对着干。一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不停唠叨,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他们认为反正有人会提醒,便不会用心做事,而当问题出现后,就会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还有一种是“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家长唠叨多了,说服力和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就像病人长期使用抗生素,药效会越来越差。

当孩子的行为让你感到愤怒时,家长该批评就批评,不必隐忍。但必须运用恰当的方式、语气和措词,尤其要避免发生激烈的亲子冲突。

情绪上,要学会自我放松。可以尝试做深呼吸,自我放松缓解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和孩子沟通。小品演员郭冬临演过一个小品,当小品中的妻子要发怒的时候,他就会说“冲动是魔鬼”这句话,可以为家长借鉴,让家长及时在错误的方向上刹住车。

行为上,要采取迂回策略。可以暂时离开现场,待自己冷静下来、情绪缓和之后,再回到孩子身边,用理智、温和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时候,孩子一些错误的行为,导致了家长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大多是由于无意识、无经验造成的。

有时在事情发生之后,孩子也会意识到不应该,产生自责、改正的想法。所以,等到家长和孩子都处于冷静状态时,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一定能出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语言上,要温和而不是粗暴。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使用伤害孩子自尊的话语。这些话语只是家长自己宣泄了情绪,对于教育孩子完全没有好处,孩子不但很难得到教育,反而成了家长倾倒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变得焦躁易怒,所以不使用粗暴言语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底线。

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应该是温和、温柔、温暖的,但是执行力必须是坚定的;只有坚定的执行力才会帮助家长建立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这是教育孩子的原则。

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要培养优秀的孩子,就必须做一个能够控制好自己情绪的家长。

END

本期小编:王彬怡

欢迎关注 浙江女性( ID: zjsfnlhh)

携手打造网上巾帼家园

公众号ID:hzsfl0572

复制,搜一搜“菰娘”最新动态

爱我请给我好看!

原标题:《给家长的一封信|面对“熊孩子”,该怎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