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感动!第二届红河暖新闻故事分享会在这里举办

2020-05-22 20: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讲述普通人的平凡故事

传递新时代的动感声音

5月21日下午

由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办

红河广播电视台、蒙自市委宣传部承办

红河日报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

“第二届红河暖新闻故事分享会”

在蒙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

本届红河暖新闻共有入选新闻作品11件,这些故事中的当事人、亲历者以及部分采访记者纷纷登台,以故事分享的形式,将正能量传递到观众面前,激发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

普豪轩和他的老师在上台分享故事

在分享会现场,79岁高龄的蒙自创文志愿者方能安、不满8岁的创文志愿者普豪轩先后登台,讲述着志愿服务活动中“老与幼”的动人故事;用辛勤劳动供养3个孩子上学的贫困户李安周和女儿李勒崩也来到了现场,和观众分享一家人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父女二人的深情拥抱深深地感染着台下的观众;而驰援湖北医护人员蒋金芳和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医生蒙艳的到来,则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倾听红河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的那些感人故事和动情瞬间,大家不禁流下感动的泪水……

79岁高龄的志愿者方能安在台上分享自己的故事

李安周的女儿在台上向父亲倾诉心里话

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蒋金芳(中)、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医生蒙艳(右)和采访记者(左)上台分享故事

2019年以来,全州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用脚步丈量红河大地,用心灵感受社情民意,用笔端书写人间温暖,采写了一大批反映普通人生活,接地气、有温度、有情怀,带着浓浓汗水味道和泥土芳香的新闻作品。特别是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精神文明创建三大主题,从小切口入手,将一个个普通人在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精神文明创建中的所做、所思、所想,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呈现在读者、听众和观众面前。

拉祜寨驻村工作队在台上分享扶贫路上的故事

余小运的姐姐和挂联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上台分享余小运的故事

“只有在基层亲身体验,才能写出鲜活生动的新闻作品,这样的新闻才能回应时代需求,写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在分享了《特殊的婚礼》这个故事后,红河日报社记者吴富水说道,未来将用心写出更多好的新闻作品,回应百姓心声。

红河日报社记者吴富水分享稿件采写过程中的故事

全体人员合影

第二届红河暖新闻入选作品

1. 《学雷锋:从“邻”做起 从“小事”做起》

蒙自市从2017年起全面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不少热心市民也纷纷加入了创文志愿者团队,为蒙自创文奉献增加的一份力量,其中有一位79岁高龄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来自蒙自群乐社区的老志愿者方能安。他多年如一日地关心社区建设、关心城市发展,尽力帮助身边每个需要帮助的人,用不胜枚举的点滴小事践行着一位老党员的初心!

2. 《我为“创文”出份力 小小志愿者在行动》

在蒙自有这样一个小学生,年纪还不满8岁,却已经有多年的志愿服务经历,他就是蒙自二小一年级的学生普豪轩。他小小的身影就和妈妈一起出现在蒙自“创文”志愿者的行列中,当时,他还是蒙自年纪最小的志愿者。几年的坚守, 让普豪轩从一个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影响并带动身边一批批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来的好少年。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未来!

3. 《李生来:脱贫致富不忘贫困户》

李生来是建水县临安镇罗卜甸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脱贫攻坚中,他不等不靠,通过发展种植业顺利脱贫。脱贫后的李生来不仅是贫困户的榜样,更是助人者的楷模。“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李生来用朴素语言传递的,不仅是他的实际行动,也是希望的田野里响亮的誓言,更是一个大地之子对父老乡亲最朴素的情怀。

4. 《余小运: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彝族小伙余小运是开远市碑格乡下米者村委会阿优村民小组的一名普通群众,2016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忙碌的一天是从照料患有残疾的奶奶开始的。父母和爷爷的相继离世,让余小运从小便挑起了家里的重担。两年来,余小运转变思想观念,自力更生,不等不靠,通过打工、发展种植、养殖业成功脱贫,完成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他用最挚朴的坚守把勤劳致富、孝老爱亲演绎成了日常生活……最平凡的余小运,却给了我们最多的感动。

5. 《李安周:再穷不能穷教育》

在红河,有这样一位父亲,面对贫困,他努力奋斗。面对贫困,他大声喊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心声。作为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安周坚持供养三个孩子上学,多年来,一家5口人只能挤在4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里,生活十分拮据,但他始终坚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贫穷现状,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一家人成功脱贫出列,成为当地村民学习的榜样。他用朴实的行动,证明了教育能改变一个家庭的面貌,教育也能推动社会进步的深刻道理。

6. 《拉祜寨驻村工作队:小康路上绝不让拉祜同胞掉队》

在中越边境的大山之中,活跃着这样一支扶贫队伍,他们敢啃硬骨头,不向困难低头,探索实践“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的守边固边工作模式,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集中开展拉祜寨毒品综合整治与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实现了一个贫穷落后民族村寨的历史性巨变,他们就是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驻村工作队。当贫困的山寨脱贫换新颜、实现了历史性巨变,他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用忠诚、责任和担当诠译了共产党员的深刻内涵!

7. 《642个红手印:面对疫情许下的郑重承诺》

“如果祖国需要,我随时随地愿意加入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救治工作中,服从工作安排、遵守工作纪律,为此次疫情的防控救治工作做出奉献!我积极请战!”这是在汹涌来袭的新冠疫情面前,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积极踊跃报名,请求参加一线防控救治工作的郑重承诺。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危难之时,红河白衣战士逆行而上,在荆楚大地执甲奋战,驱散黑夜,带来光明。幸得有你,山河无恙。

8. 《马背上的乡村医生李玉忠:坚守农村防疫第一线》

同样是医生,背负着同样的使命,尽管山道崎岖,路途艰险,元阳县攀枝花乡碧播村的村医李玉忠,和他的战友——一匹驮药的马,在疫情面前,不惧个人安危,勇于担起医者使命,毅然站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遏制疫情蔓延作出积极贡献。“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在抗疫的战场上,忠诚的白衣战士李玉忠,永葆前进的姿态。

9. 《莲花滩乡坡头小组村民向湖北捐赠22吨香蕉》

“我有的不多,但我愿意倾尽所有。”爱心,没有山河的隔绝,没有地域的界限。对于中华民族各族儿女来说,不管贫困还是富有,只要同胞需要,爱心就不会缺席。疫情面前,河口县莲花滩乡石板寨村坡头小组93户村民自发捐赠了价值13.2万元的22吨香蕉驰援湖北。而他们当中,有47户是建档立卡户。“曾经我们受到过大家的帮助。这次我们也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这22吨香蕉,是爱的接力棒,盛满了村民们的感恩和回馈之心。

10. 《一场特殊的婚礼》

塑料袋做的头纱、戒指,矿泉水瓶做的手捧花……今年2月14日16时,在州一院驰援湖北9名医护人员的见证下,援助武汉的护士李莎站在武汉驻地的酒店房间内,通过视频和爱人李超完成了一个超越空间的特殊“婚礼”——新娘在湖北、新郎在云南。在国家有难、人民生命遭受威胁时,李莎挺身而出,把已定好的婚礼暂时取消,逆行湖北。在湖北战斗的空隙,战友们为她准备的特殊 “婚礼”,既是爱的庄严承诺,更见证着人间大爱。

11. 《建水:一家四口在战“疫”一线同坚守》

在建水抗“疫”第一线,有这样一家四口,在各自的战场上守护着家园的安全和健康,他们把对亲人柔软的牵挂、对团聚深深的期盼藏在战斗的盔甲下,舍小家、为大家,充分发挥党员冲锋在前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一家四口中,父亲王云彪是建水县公安局警务保障室四级高级警长;大儿子王麒沣是建水县李浩寨派出所民警;大儿媳赵梦娇是建水县中医医院国医馆主任;小儿子王杰晖是建水县城北派出所的一名辅警。母亲师华仙虽然未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却在用实际行动支持着前线的家人,“你们放心地去忙工作吧,家里我会照顾好的。” 他们一家人,用最淳朴的行动,诠释着国家有难时共和国公民的责任担当。

记者:车安达 实习记者:胡钰圆 文/图

责编:普薇 实习编辑:金贤柔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红河日报(hhrb_hh)!

爆料、广告热线:0873—3055081 13808772119

原标题:《感动!第二届红河暖新闻故事分享会在这里举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