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9处提及“就业”,政府工作报告定新增就业900万人目标

澎湃新闻记者 韩声江
2020-05-22 22:12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最高频词是“就业”,共提及39次,用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形的话说,“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今年对中国来讲,稳住就业是最重要的,稳住了就业就保住了基本民生,这是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最大的成就所在。

“包括没有提出GDP增长具体目标,很大程度上就是把大家的积极性、把大家的关注点和精力集中到稳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上来。”黄守宏说。

就业问题此前就提到了中央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排在第一。

黄守宏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之一,就是就业和民生问题。受疫情冲击的影响,一些产业特别是服务业领域,有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比较困难,有的裁员或者降薪。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提出“六保”并把保就业列为“六保”之首?黄守宏表示,因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动因所在。保就业靠什么?就是要稳住企业、稳住市场主体,特别是稳住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是实现就业最主要的渠道,80%以上的就业都依靠中小微企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从未如此详细对就业问题提出具体要求。

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就业压力明显上升。人社部门统计的1至4月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比上年同期少增105万人。

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就业相关目标设定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900万以上”的目标比去年“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少了200万人,这一变化应该如何理解?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表示,今年的就业压力很大,就业目标适当下调,提出来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是实事求是的。如果今年新增就业能达到900万以上,调查失业率就会控制在6%左右,这和现在的经济形势是相匹配的。

孙国君还表示,虽然按照前些年的经验数据,一个点的GDP增长速度对应大概200万新增就业。但是不能机械地理解为今年提出就业900万人以上目标就是对应GDP4.5%以上增速。

“在不同的经济增速区间,它对应的新增就业值是不同的。比如GDP增速在6%左右时,一个点对应200万左右的新增就业;但是把这个区间放大的时候,它就不是完全的线性关系。在经济增速相对低一些的时候,政策会重点向稳就业倾斜。这时候1个点经济增速与新增就业的对应关系,和经济增速相对高的状态下是不一样的。”孙国君说。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将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保障就业和民生,就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针对当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困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目的就是为了稳就业。如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采取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举措。去年减税降费总额为2.36万亿元,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减税降费2.5万亿元。除了减税降费以外,还有一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政策,比如今年要继续降低电价,继续推动网络降费15%。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同时,要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实行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中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农民就业问题是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关注的,明确要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