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小蔬菜走向大市场 夜间蔬菜交易市场为村民搭建“买卖桥梁”
2020-05-24 03: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崖头村村民:从地头到市场只需十分钟," 再也不用半夜起来去挂菜了 "!
5月20日傍晚6时左右,在距离市区约6公里的崖头村蔬菜交易市场斜对面,村民刘正祥正麻利的将一把把捆好的绿菠菜进行清洗工作,"一会我就要去市场卖呢,市场近了我们确实方便。"记者看到,刘正祥捆好的有油菜、绿菠菜。他告诉记者这些菜大约有六百多斤重,他说虽然自己只种了一亩地,但是一年能收四五茬,行情好的话算下来收入还可以。

"往年要么在下面的挂菜市场卖、要么就在马路边上卖,距离远,人还辛苦。凌晨一两点去挂菜市场。现在,从地头到市场就十分钟,我们只需把菜种好、扎好就可以了,再也不用半夜三更去挂菜了。" 刚卖完菜的祁世秀一边数着刚买完菜的钱一边满脸笑意地对记者说道。记者了解到,来收菜的菜贩也是来自大青山、张苏滩、安宁各地,他们边忙乎着边告诉记者," 我们天天来,这里挺方便的。"
崖头村村委会:扩大规范市场提供细致服务 让农民安心卖菜交易
今年受疫情影响,蔬菜运输和销售为当地村民带来了难题:怎样减少运输成本?怎样及时把新鲜蔬菜销售出去?在种种难题困扰之下,崖头村党支部突破常规,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将传统的 " 田间收菜,地头喊价 " 的传统经销模式,引导为集约化、规范化的经营模式。将原有的蔬菜交易中心重新整合,进行地块平整,建立市场管理制度,交由专人进行日常消毒及清扫管理。对本村村民实行免费开放。同时提供自来水对蔬菜进行清洗,地磅称重等服务,同时也鼓励附近村镇及县区的蔬菜交易者参与经营活动,打破传统壁垒,建立良性竞争模式。

崖头村专职党组织书记李文婷介绍,崖头村辖区水浇地面积约800 亩,主要种植油菜、绿菠菜、芹菜以及少量胡萝卜、香菜,种菜收入是该村村民主要收入。目前高原夏菜正值上市季,我市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与蔬菜有关的餐饮等行业全面复工复产,正是基于此,崖头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早将交易市场管理、运行各方面完善规范,让农户安心卖菜,其实不仅仅是惠及本村村民,邻村石嘴子村、二十里铺、后五泉村,甚至是十几公里以外榆中县银山乡的蔬菜农户也会时常选择来这里交易。
党建引领发力:跟进后续服务与培训 让小蔬菜有更大的市场
党建+服务,把市场做大做活。这是崖头村党支部的思路和目标,目前现在到了挂菜高峰期,市场每天交易量在1万5千斤至2万斤,每天在市场交易的有十余家较为固定的菜贩,六十余家菜农,交易双方已对市场已有了充分的"粘性",并从中得到了相应的便捷和收益,党群服务中心党建引领发展的成效已初步显现。

不仅仅完善规范了这样的蔬菜交易市场,崖头村党支部书记何国斌还告诉记者,崖头村党群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在现有已开放的"图书阅览室 "、"党员活动中心"等基础上,与党员群众积极沟通,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招募村内优秀的党员同志参与到党支部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将各位村民的需求融入到我们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中。接下来将会针对村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里,号召党员志愿者做一些针对性工作,充分发挥好服务中心作用。
"后期我们也会加强管理,逐步探索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农产品自检自查制度,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服务,确保我们的蔬菜质量稳步提升,让老百姓吃的放心,村民种菜种的安心。让我们崖头村的小蔬菜,走向大市场,走向大未来。"何国斌说。
原标题:《【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小蔬菜走向大市场 夜间蔬菜交易市场为村民搭建“买卖桥梁”》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