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志愿者抗疫记︱“全球看武汉”志愿者群的那些事儿

澎湃新闻首席编辑 冯婧
2020-05-27 12:06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应世界经济论坛的中文播客栏目《我们在“疫”线,打捞好故事》邀请,正好借机梳理一下,由澎湃研究所的市政厅栏目组织的“全球看武汉”志愿者团队都做了些什么。从1月23日起,“全球看武汉”共发布了50多篇文章,从及时传递和翻译疫情相关的信息和防疫指南,到将9种语言两个版本的“防疫指南”传递到全球各地,其背后是志愿者们不分昼夜的接力工作。

在我们的志愿者群里有00后的高中生,也有大学教授;有在国外留学生活的中国人,也有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籍人士,还有来自武汉的普通人。不论处境如何,每个志愿者都在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澎湃新闻的编辑,我也是第一次组织志愿者,摸着石头过河。很多时候,都是志愿者的热情和敬业推着我们向前。此前,澎湃新闻的同事在冬枣树上分享了自己的志愿者体会,以下是我作为一名志愿者的一份总结,以此感谢“全球看武汉”近200名志愿者。

1月21日,早上一醒来,就收到妈妈发给我的信息,说她不舒服。妈妈一周前从老家来上海,我们计划去潮汕过春节。我们特意看了很多潮汕美食节目,把要吃的美食都在地图里定位好了。

妈妈说,身体发冷,没有力气,可能没法坐中午的飞机了。

我有些紧张,想到前一天晚上,钟南山院士说,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人传人”。妈妈前两天去了附近的菜场,该不会被传染了?

我记得新闻里说,被感染会发烧,就赶紧在网上买了温度计。我们迅速决定取消行程,不到10分钟,我就退了所有的交通和酒店预定。还好妈妈没有发烧,过了两天身体就好转了。我一边照顾妈妈,一边完成了第一篇关于疫情的报道

后来,我们回想起那天早上的情景,妈妈开玩笑说,可能是“在天之灵”在保护我们。我也开玩笑说,也可能是要我继续工作。

争分夺秒地提供信息

在疫情暴发初期,最重要的是及时的信息和具体的措施。

1月23日早上10点,武汉封城。早上,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招募志愿者一起翻译防疫信息,原本就想找几个人帮忙。没想到招募信息被转发到不同的网络平台,来了100多人,我只能关闭群。但至今我都不知道哪些好心人在帮忙转发招募信息。

当天晚上,同事和志愿者一起翻译了世卫组织发布的临时自救指南,这个指南的点击量超过百万,说明人们此刻非常需要这样具体的操作信息。

志愿者来了,如何组织大家做事情呢?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组织志愿者,没什么经验,还好群里几位志愿者一直帮忙组织。到1月26日,经过几天的忙乱和摸索,终于有了一个工作流程。从那以后,我在群里发布任务,然后大家认领任务,由任务负责人拉任务群,志愿者们进行翻译、整理和制图,再由澎湃的同事进行编辑,最终发布在澎湃新闻上。

在最初的10多天里,用“度日如年”来形容绝不为过。因为,没有人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眼看武汉的确诊病例越来越多,各种信息轰炸让大家应接不暇。不夸张地说,我们时时掌握着当时能获取到的大部分疫情信息。

那段时间,每天早上不到6点,我就醒了,一打开手机,就是重磅消息。晚上睡觉前,也可能刷到类似“抢购双黄连”这样令人难以入眠的信息。说实话,这种状态让人很兴奋,而只有不停地工作才能缓解焦虑。

每天,志愿者们不断往群里发信息,如何判断和筛选信息也是难题。一方面要能给武汉的人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不能浪费志愿者的时间。有好几次,我都不想继续了,因为确实有些“心力交瘁”,但又不能辜负志愿者的热情。我猜想,很多志愿者也和我一样,是靠着别人的坚持而坚持下来的。

随着大家积累的信息越来越多,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疫情情况,及时提供相应的信息。

比如,在大家都关注戴口罩时,1月27日,我们发布了美国专家的建议,要勤洗手、戴手套,可能比戴口罩更有用。当时,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手部防护的重要性。但很多读者质疑为什么说“戴口罩”没用。之后,我们才知道西方国家对于“戴口罩”有自己的认知。

1月30日,我们翻译了一个美国心理公益网站上的心理健康指南,做了一张长图,呼吁大家注意疫期的心理健康。

2月7日,我们又翻译了一个心理指南,如何应对失去亲友的悲痛,作为对逝去的李文亮医生的一份悼念。同一天,还发布了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报告摘要,因为保护医务人员的生命,最重要的是科学严谨的防护措施。

2月2日,内蒙古出现一名没有出门的确诊案例,其楼上住着确诊病人。这让大家想起了2003年非典暴发期间的淘大花园案例。于是,我们赶紧整理发布了预防粪口传播的香港防疫经验——U型聚水器

2月8日,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出现院内感染,遗憾的是,此后中国及全世界各地的养老院、护理院等特殊机构都出现了群体性感染。第二天,我们就发布了德国法兰克福的流感疫情应对预案中,如何保护特殊人群的具体措施。而此前,我们已经翻译了法兰克福应对预案中,如何安置逝者,企业如何开工等文章。

这些信息让我对防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2月16号我们翻译的由全球防范工作监测委员会撰写的全球突发卫生事件防范报告则让我意识到,这次疫情有可能会在全球暴发。但当时只是一个模糊的担忧,谁曾想到,如今全球确诊病例已经超过500万。

内销转出口

在家宅了一个月,眼看武汉的疫情慢慢缓和了。韩国突然疫情暴发了,重灾区是大邱——去年11月我去那里参加了韩国同学的婚礼。2月19日,韩国同学发来消息说,大邱出现确诊病例了。他们都在大邱市政府工作,说情况不妙。一时间,我们几个中国同学开始在群里苦口婆心地劝说。大家三言两语的,韩国同学也不知道听进去多少。

我突然想到,倒不如把自己是怎么防疫的写出来,翻译成韩语,还能给更多的韩国人看。没想到,这个朴素的想法在1个多月后变成了9种语言版本的H5

2月22日,我写了“致外国友人的生活防疫指南”,找了志愿者和朋友翻译成英日韩三语,大家只用了一天多就做好了长图。原本我就打算在朋友圈转发下,主要是给韩国和日本的朋友看,没想到伊朗也暴发了。编辑部讨论后决定,再做个波斯语版。

于是,2月24日,我不得不再次招募,拉了一个新群——内销转出口,还特意写上“这是纯干活群,入群请谨慎”。然而,这样的“威胁”也无法阻挡志愿者们的热情,很快群里人数就过百了。不同于将外语翻译成中文,将中文翻译成其他语言,要难很多,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2月25日,丁香园企业社会责任中心的负责人樊常亚联系到我,说看到韩语版的防疫指南,希望能合作,把丁香园的防疫信息翻译成更多语言。根据之前的经验,我们制定了一个新的工作流程。通过三次校对(其中第三次校对由母语者担任)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翻译的过程也有不少波折。欧美的志愿者们有时差,有时候沟通不及时,不过大家接力干活,一觉起来就能看到成果,反而节约了时间。

波斯语是最困难的,翻译难,做图更难。不像其他语言,看字母和形状还能辨别,波斯语对一般人来说就是天书,而且是从右往左写的。制图志愿者第一次做的图几乎都是乱码,需要在做图软件上装插件,不知道让校对看了多少遍才完全正确。

其实,我们最早只想翻译成波斯语和意大利语,因为群里正好有德语和西班牙语的志愿者,就顺带做了,那时也没人想到欧洲会成为新的疫情中心。

3月7日,我们完成了八种语言版的生活防疫指南,3月15日,完成了八种语言版的丁香园居家隔离指南

《致外国友人的生活防疫指南》海报。制图:孙露

《丁香园居家隔离指南》海报。制图:孙露

3月12日,在家宅了52天后,我第一次出“远门”——坐地铁去办公室上班。眼看着生活要慢慢恢复正常了,欧洲的疫情却大规模暴发了。应大家的强烈建议,我不得不在3月17日,又拉了一个法语群。说实话,真的不想把之前的艰难过程再来一遍,但是想到法语不光对欧洲有用,也可能对非洲也有用,还是果断做了。

生活在巴黎的法语志愿者将防疫指南打印出来,贴在楼道里。唐敏 图

总之,我们就是跟随病毒扩散的脚步,一步步被推着前行。此时,因腰痛,我开始双腿发麻。我不得不告诉志愿者们,做完法语后,就不再继续了,本群的任务也随之完成。

不过,庆幸的是,我们不做了,还有更多的志愿者团队在继续坚持,不同的志愿者团体之间也共享资源,互相推送信息。

病毒解药:团结和信任

在生活防疫指南里,我写了两句话:

“歧视和封闭无法消灭病毒,只有团结和信任才能帮我们共渡难关。这不是一份官方指南,就是一些普通人传递给另外一些普通人的疫期生活经验。”

这是我们建立志愿者团队的初衷,也是我们将防疫信息传递给更多人的朴素想法。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为了躲避病毒,从2020年1月20日起的近3个月时间,过着宅家为主的生活。期间,我一直在工作,最大的愿望是能心情放松地在周末看剧,这个愿望到4月才实现。然而我是幸运的,我没有被病毒感染,也没有因为疫情丢掉工作。

大概所有人都希望疫情能尽快过去,生活能恢复正常,但这取决于全世界的疫情情况;取决于经历过的人是否愿意分享,向正在或即将经历的人伸出援手;也取决于正在或即将经历的人如何接过伸来的援手。

另一个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向我求助过,她说,没想到把翻译的防疫信息分享出去却受到了攻击。我没有问攻击者是什么人,因为,当我发出生活防疫指南时,也有很多人质疑。其实,最开始我们还想翻译更多的中国经验,希望其他国家不要重蹈覆辙,不要掉进我们曾掉进的坑里。但是一方面,我们时间和精力有限;另一方面,考虑到网络上糟心的舆论环境,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就放弃了。

忽略网络上少数制造隔阂和矛盾的噪音,世界便安静了很多。那时候,你才会注意到有很多默默奉献的志愿者,才能看到普通人是如何求生的。

病毒没有国界,志愿者精神没有国界,普通人对于每一个生命的敬重,也没有国界。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