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闻时评│大青榆的“立”和榆抱松的“容”

2020-05-26 12: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大青榆的“立”和榆抱松的“容”

近日,一个采访任务是去磁县西部的太行山区炉峰山景区,采访报道对象是山上海拔近1000米高处、土壤稀少且在石板岩层上顽强生长、树龄达2000多年的一棵枝繁叶茂,有着“华夏第一榆”“最美大果榉”之称的神奇之树:大青榆树。最让人大惑不解的竟然是出现有举世罕见同树异株的“榆抱松”共生共存现象。真是不看不为奇、看后更神奇,及至采访结束,依然感觉不可思议,让人心生震撼,与人生与自然与修行立身等方面受益多多,感悟多多。

从大青榆的“立”看扎根艰苦环境的磨练成长。据专家介绍:这棵大青榆的根扎在石板上仅有的贫瘠土壤中,上下都是坚硬无比的岩层,树围最细处也是三个成年人才能手拉手合抱得住,庞大的树冠几乎也遮住了小半个山头,但粗壮的树干仅仅才两米高。不妨细想,青榆树仅靠两米多高的树干支撑着庞大的树冠,而两千年挺拔屹立在炉峰之巅,靠的是什么?靠得不就是在恶劣环境中的自我坚守,内吸大山之精华,外纳自然之气脉、日积月累地涵养自己、沉淀自己,才得以厚积薄发的蓄势和内敛而昂首所挺“立”吗!没有最艰苦条件下的“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肯定“立”不得,像“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山间竹笋也肯定更“立”不住两千年风雨沧桑。作为一个人来讲,“立身处世做事为人”很重要。在哪立身?如何立?应该做个什么人、做什么事,这就是立身的问题。也就是说必须把自己的立场搞清楚。特别是对现在的党员干部、年青干部来说,要想在社会上“立得住”必须到最火热的一线去磨练去沉淀,千万不能好高骛远,千万不能这山看着那山高,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要到最艰苦、最困难、最需要、最经得起摔打磕碰的地方,才是成长最需要的地方,让自己踏踏实实蹲好苗以长成参天大树。

从榆抱松的“容”看干事创业为民的团结包容。当地村向导给我们介绍“榆抱松”现象时,确实感觉到很吃惊。一株两千年的古树历经岁月洗礼,应该是形成了自己强大的“树场”“树脉”,竟然会允许在自己主树干顶端的枝干分叉处,生长出一棵茁壮苍翠的小松树,说“小”当然是相比青榆来讲,实则小松树也有将近二十年树龄,树干也有三公分粗细。正当我们惊诧这棵松树是如何生长在这里时,向导让我们抬头看青榆树上的一个巨大的“鸟巢”。原来是鸟儿衔食松籽时不小心掉落青榆庞大的枝叉处,长年累月得以发芽生长。想想,也许现在是松树吸取大青榆树的营养呢!树杈上的鸟儿,树杈处长出的小松树,和大青榆和谐共生,不是一幅自然生态和谐共容相处的美丽画卷吗?容则融,融则合,合则和。当前,我们干事创业就需要全县上下党员干部群众的团结、协作和包容,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向一个目标,就会无往而不胜,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从两千年的“根”看生态美县战略的接续奋斗。两千年历经风雨,唯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石板上扎根何其“难”,何其不易!大青榆两千年来不畏艰险向石板扎根,向难迎难而不断生长,这本身就是一种“不畏难、敢向难”的精神和境界。两千年与自然万物相比也是转眼之间,但这种接续坚守的精神是相通的。去冬今春以来,全县掀起了植树造林的新一轮高潮,三年之内应绿尽绿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但是,生态美县的根如何扎得更深更牢?还需要全县上下为“种树就是种幸福”的理念而接续奋斗,而始终坚守。全县上下要发扬“在石板上扎根”的攻坚克难精神,真正把树种活,真正让磁州变绿,让千千万万条大青榆的“根”扎遍磁县的山山水水和每一片土地,让万万千千的奋斗者的“根”扎在磁县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为生态磁县目标,为磁县应绿尽绿的金山银山而接续奋斗!

人立担职责,树立向风雨!人容万事合,树容万物生!从大青榆的“立”到榆抱松的“容”,虽然是自然界一生态现象,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万物相通。树则三字“立”“容”“根”,与人者,也可立身、容和及延续根脉。一则小文,希望给读到此文者以思考、以警示、以成长,方与人生与社会与国家有万利而无一害!

■文字:秦 冀

■编辑:杜东平

■初审:王庆明

周慧文

李治亚

■终审:房淑萍

秦 冀

■微信:cixianrongmei

■热线:0310-2335552

■邮箱:cilicixian@163.com

爱磁县的你

原标题:《新闻时评│大青榆的“立”和榆抱松的“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