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除了“公检法”,骗子还喜欢冒充谁?

2020-05-27 04: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冒充身份

如今骗子的“角色扮演”套路越来越纯熟,为了迷惑受害者,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每个“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其中,“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老师、客服、领导、熟人、朋友等,都是骗子常用的伪装身份。

你要在监狱里生孩子

在全民宅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刻,诈骗分子可没闲着,而是将骗术不断“推陈出新”,令人防不胜防。近日,一名准妈妈就险些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幸好中山警方识破骗局及时止损。

3月8日早上,孕妇古女士在江门鹤山市的家中接到一通自称“广东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古女士有一张电话卡在北京发了很多骚扰、诈骗信息给他人,需要马上停用。古女士对此倍感疑惑,因为自己没有去过北京,更别说给人发骚扰信息。“很可能是你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建议你赶快报警,具体情况你加‘北京市通州公安指挥中心’的QQ了解一下吧!”该“工作人员”说。

古女士添加QQ账号后,对方一开始便发来一张“北京通州公安刑侦队胡兵”的工作证照片,并表示古女士在北京办的一张银行卡涉嫌洗黑钱,需要先将她名下所有的银行卡冻结,之后再转入指定的“国家安全账户”以配合调查。

随后,该“警察”将一张逮捕令文书发给古女士,并威胁她如果不按照程序冻结银行卡,“北京公安机关”将派人过来抓捕,到时古女士就要“在监狱里生孩子”。

听到这,古女士一下子慌了神,马上表示愿意将所有银行卡余额转至“国家安全账户”配合调查。

当天下午,古女士从鹤山来到中山古镇,准备将存折上的7万元转给对方。因周末银行不营业,古女士又听从对方安排,先入住酒店,待第二天再办理。期间,对方继续要求古女士下载某贷款软件,将借来的4万元转入银行卡内。

骗子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不料这一切早已被警方盯上。3月8日,古镇警方接到中山市公安局反诈中心预警信息,一名古姓女士疑似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人正在古镇辖区内。民警接报后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均无法与古女士取得联系,得知其正在某酒店内,于是立即上门走访。

面对突然找上门的警察,古女士一开始十分抵触,不愿意向民警吐露事情经过。经过民警近3个小时的耐心劝说和宣传教育后,古女士最终相信了眼前的是真警察,自己确实遭遇了“冒充公检法”诈骗。

//

提醒:公检法机关不存在“安全账户”

//

➤公检法机关办案会当面向涉案人员出示证件或相关法律文书,不会通过电话、QQ、传真、网页等形式办案。

➤所谓的“逮捕证”“刑拘证”“人员相片”都是骗子伪造的,办案单位不会通过网上执行这些措施。

➤公检法机关不存在安全账户或者核查账户,不会要求当事人以转账方式查验资产合法性,更不会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索要钱财。

//

切记五个“凡是”

//

➤凡是接到自称公检法人员的电话,提到安全账户、清查资金、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凡是自称某部门工作人员,主动“帮”你转接电话至公检法的,都是诈骗!

➤凡是要求对通话内容绝对保密,或通过网络出示“通缉令”“警官证”“通缉令”的,都是诈骗!

➤凡是自称公安人员要求通过电话、QQ、微信做笔录的,都是诈骗!

➤凡是要求前往酒店、家里、网吧等隐蔽环境接受调查或自证清白的,都是诈骗!

“班主任”收费 众家长中招

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中小学延迟开学,不少学生都在家上网课,一些不法分子却从中嗅到了“商机”,通过混进家长QQ群,冒充老师发送相关通知,要求家长缴纳学费、培训费等各项费用实施诈骗。

4月30日,家住深圳龙岗的张先生在儿子的班级QQ群中看到“班主任—武老师”发布的一条消息:“开学在即,为加强学生英语水平,学校将开设辅导班,辅导费1400元,材料费580元。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扫描二维码缴费。”看到是“班主任”发的通知,名字和头像也都对得上,张先生不假思索就扫码转账了1980元。

可付款后张先生发现,手机页面弹出的收款方为“某个体户”,于是立即电话联系班主任,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记者从深圳警方获悉,今年以来,深圳市像张先生一样被骗的家长已有65名,损失金额高达67.7万元。此外,全国各地已有大量家长中招。

//

手法:伪装身份后单独联系逐个击破

//

此类骗术属于老套的冒充熟人诈骗,但警方在梳理同类案件时发现,一些骗子混进家长QQ群后升级诈骗手法,不再采取群发消息的粗放模式,而是利用QQ群不是好友也能私聊的特点,混进群后将自己的头像和昵称改成和班主任的一致,与班级群内的家长单独联系,各个击破。

除此之外,骗子还将诈骗借口包装得更具吸引力,谎称缴纳的费用是远程教学需要用到的电子设备押金,课程结束后将全额退还,且教育局还将给予一定补贴。家长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加上“班主任推荐”“教育局补贴”,基本都会同意转账交费。等发现受骗,为时已晚。

警方预判,此类案件短期内仍将高发。针对案件特点,建议老师和家长尽快做到3点:第一,迅速核查班级QQ群、微信群成员身份,清除可疑人员;第二,各班级群应尽快建立严格的入群审核机制;第三,家长们收到“交费”“转账”等通知时,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老师核实。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假“老板”卷走250万

近期,潮州警方在广东省反诈中心及江门、广西南宁警方的大力协助下,快速侦破一宗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及时冻结涉案资金120万元。

2019年6月19日16时许,潮州某建筑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叶某到潮州市公安局湘桥分局城西派出所报案称,其被人诈骗250万元。经初步了解,当日上午有人在QQ上冒充叶某所在公司老板,让叶某将250万元转到广州某有限公司账户。叶某转账后联系老板,才发现被骗。

该案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潮州市公安局迅速抽调刑侦、网警部门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全面铺开止付挽损和侦查破案工作。

在省公安厅反诈中心的大力协助下,专案组第一时间对涉案账户进行快速止付,成功冻结涉案资金120万元。但由于事主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且嫌疑人反侦查意识较强,给警方侦查工作带来挑战。

经缜密侦查,警方逐渐锁定一名涉案男子罗某,且发现其有网络诈骗前科。此外,发现另外2名男子罗某星、罗某贵自今年5月以来,与罗某一起频繁活动于江门开平市水口镇,有重大作案嫌疑。

同日23时许,专案组连夜派出追捕组赶赴开平市,在当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开展排查,发现该团伙作案后已经潜逃。

对此,办案民警迅速展开调查,发现该团伙成员于案发当日16时许驾车逃往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于是立即派出另一追捕组赶赴宾阳县,并快速锁定嫌疑人的落脚点。

6月25日6时,收网时机成熟,办案民警在广西警方的配合下开展收网行动,在宾阳县抓获嫌疑人罗某、罗某星、罗某贵,缴获银行卡、手机等作案工具一批及现金近10万元。

经审讯,罗某星对其伙同罗某、罗某贵流窜江门市,利用QQ冒充企业老板实施诈骗的作案事实供认不讳。

//

提醒:建立健全正规的财务管理制度

//

冒充领导和熟人诈骗是骗子惯用伎俩。这种诈骗方式迎合了当前某些人的思维方式——不愿意得罪领导或熟人。于是,诈骗分子利用这个特点,精心设计剧本,抓住某些人防备心理弱和企业管理漏洞,并且在作案过程中有时还将冒充领导和熟人诈骗相互融合,致使屡屡有人中招。

针对冒充企业领导诈骗,首先企业负责人要建立健全正规的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现金运行要确保安全可靠。作为公司主管财务的会计人员,要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平时要与主管领导建立多条联系方式,对于微信、QQ或者电话转账汇款的指令,不能轻信盲从,要印证确认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避免上当受骗。

宝妈被“客服”骗走逾3万元

当下,网购方式日趋多样化便利化,加上疫情影响,使得网购母婴用品成为不少家长的首选。然而,一些骗子以“母爱”为突破口,谎称母婴用品质量有问题,通过让“宝妈”办理退款的方式实施诈骗。

小云(化名)是一名宝妈,2月24日,她通过网购平台在一家母婴用品店下单,不久后如期收到了购买的纸尿布。

然而,3月27日下午,她突然接到一通自称是这家母婴店“客服”的电话。电话里,“客服”以专业口吻说出她的订单信息,然后告诉她购买的纸尿布存在质量问题,建议不要继续使用,店家可为她理赔210元。

一听到宝宝用品出现质量问题,小云一下慌了神,加上“客服”诚恳地再三道歉以及热情的服务态度,使她渐渐放松警惕。

那么,如何申请理赔?小云在“客服”引导下,添加了对方微信,并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进入注册页面后按要求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账户密码等。填完信息后,“客服”又提出小云的信用卡额度不够,无法办理退款,随后引导她在支付宝“借呗”、微信“微粒贷”等平台进行操作,期间小云3次将收到的短信验证码提供给对方……这一波错综复杂的操作下来,小云看到自己账户里确实收到了210元,然而等她回过神来仔细查看,才发现自己账户里多了一笔3.73万元的贷款。

原来,在小云根据对方提示操作过程中,对方已经用她的账户进行借贷,并提现到银行卡。而在她3次提供短信验证码给对方时,这些款项也分3次转到骗子的账户里。

//

提醒:通过网购平台官方客服维权

//

汕头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表示,“冒充客服”诈骗案件中,受害者以女性居多,不少是“90后”。近期此类案件数量明显提升,今年1-4月,汕头警方已立案11起。反诈民警表示,这种作案手法并不新颖,属于典型的“冒充客服”诈骗,但骗术经过“升级”,呈现出两个新特点:一是以“母婴用品质量问题”为由头,将作案对象瞄准年轻的宝妈;二是骗子不仅骗走受害人账户存款,还会诱导受害人进行网络贷款,令受害人损失惨重。

警方提醒,正规的网购平台不会通过平台以外的客服软件主动联系买家,如对网购物品质量及服务存疑,应通过网购平台官方客服维护权益。

来源丨南方法治报

编辑丨小嗡

原标题:《除了“公检法”,骗子还喜欢冒充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