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城名地】唐代名寺——延庆寺

2020-05-27 16: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唐代名寺——延庆寺

延庆寺,清光绪《畿辅通志·卷五十一·寺观》“永平府”条下记:“在滦州南三十里,唐时建”,《永平府志·卷四十一·建置志十·寺观附下》记:“城南三十里长宁凝镇。唐时建”,《滦州志·卷十八·外编·寺观》记:“在城南三十里长凝镇,唐时建”。

“长凝”,位于滦南县县城东北约14公里,今为长凝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故老相传,这里在唐朝时已有村庄,名王家店,后改称长凝店,与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有关。相传,王家店东临滦河,有通向榆关的古道,因滦河经常泛滥淹没道路,夏秋季节便不能通行,为此,村民发愿捐资修建了镇水宝塔,谁知连修两次,均被洪水冲毁。唐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率大军征东至此,道路泥泞难行,村民禀报修塔无果之事。唐太宗闻言,命大将尉迟敬德率村民再次修塔。到了夜晚,突然电闪雷鸣,一条金龙呼啸而来,滦河之水顿时波涛汹涌,拍击河岸。尉迟敬德大吼一声,甩出手中钢鞭,打向金龙,第一鞭打折龙角,第二鞭击中龙腰,第三鞭击中龙尾。金龙剧痛中细看,此武将手中所持正是玉皇大帝所赐百步打神鞭,金龙大惊,立刻退去。村民终于建起新塔,滦河不再发水,人们还在塔旁兴建了寺庙,取名“延庆寺”,希望河平水静、富足安宁的生活永远延续。到了明朝初年,山西张姓移民迁徙至此定居,取“宝塔镇住洪水,村庄长凝永固”之意,将村名改为长凝店。

尉迟敬德助民建塔的传说,在地方史志中亦有记载。光绪《永平府志》载明代滦州人许庄所作《重修延庆寺塔碑记》记:延庆寺“中后局(疑为艮)方二丈余有塔,塔高数寻,轮檐冲举,殊爽人目。其建不知权舆于何时,尝闻先达故老口口相传,谓李唐征辽,敬德辅之,凡膏秣所经,便为设寺建塔,或立石刻铭,在在有之,不一而足”;明朝滦州人高第在《万历三十二重修延庆寺记》中记:延庆寺“据人传为尉迟敬德监建。”清代滦州人石祖安《乾隆四十九年重修延庆寺碑记》亦记:延庆寺“前辈父老相传谓创自唐之尉迟敬德公。”

而对于延庆寺的规模,高第在《万历三十二年重修延庆寺记》中记:延庆寺“地势恢廓,规模崇广,佛殿后塔峙凌空,百里相望,曩古亦称胜概也。”清代滦州人石申《顺治五年重修延庆寺碑记》记:延庆寺“宝塔凌空,耸观百里,殿宇壮丽,赫奕四方,圣凡释道,多会于此。”由明清两代记载可以看出,延庆寺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寺院,尤以寺中宝塔为人称道。至20世纪60年代,延庆寺已不存,而宝塔尚在,塔为青砖砌筑,八角八面,基座占地约60平方米,塔高约 35 米,共13层,下部为砖彻莲形塔座,第一层高3米,有东西南北四门,其余四面有青砖浮雕24幅,刀工细腻,形象逼真,各层间向外伸出塔檐,均为磨砖对缝儿仿木结构,层檐八角各挂铜钟一个,全塔共挂104个,塔刹(顶)装有葫芦状鎏金铜球。1976 年7月28日,延庆寺塔因地震坍塌。

震后,滦南县文物管理部门对延庆寺塔塔基进行了发掘整理。塔基下有一小型地宫,圆形穹隆式顶,直径2.8米,环壁绘画八幅,四幅人物为和尚造像,四幅为和尚衣冠、用具如鸡冠壶、三彩瓷器等。

地宫北部存一半圆形棺床,床上置砖刻释加牟尼卧像一尊,长34.5厘米,卧像头部有素面铜镜一面,直径12.5厘米,前有一双手合十、闭目诵经和尚造像,左侧有银制长明灯一盏,右侧有一莲形银盒,内盛舍利子数枚。

从地宫壁画风格、遗物形制分析,其画作、器物均为辽代之物。

(李洪发供稿)

原标题:《【古城名地】唐代名寺——延庆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