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刷屏级国潮,既接地气又高级

2020-05-27 18: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青年报·青春上海 生活周刊

中国文化里面最感人的不是他的视觉,

而是流传至今,

依然感动我们的精气神!

——吝凯

吝凯

妙手回潮创始人及主理人、设计总监

吝凯的设计与他的个性一样,轻松诙谐,怪不得上有75岁老爷爷,下有14岁的小朋友,都是他的粉丝。

“以往,一说到中国风,

可能许多人会联想到禅意或者古风,

而我的设计比较圆润,比较可爱,

让人很容易产生亲近感,

这也正是我想达到的效果,

让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

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去。”

古今回观才能再现国潮

“妙手回潮”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文创团队代表之一——妙:妙计相传;手:手制复燃;回:古今回观;潮:再现国潮。他们主张以年轻人的视角和设计手法去重新诠释有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用现代的美学手段来诠释东方古典之美,解构传统文化后形成一种新的潮流文化和生活方式。

创始人及主理人,设计总监吝凯,从四岁起,就开始学习中国画,用他的话来说,家里别的东西不多,就是各种古籍书特别多,平时没事的时候,就会翻来看看。这也是为何八零后的他,依旧能对繁体字了如指掌。

在各种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下长大的他,大学学的是平面设计专业,工作了几年后,便自然而然地创立了“妙手回潮”这个品牌。如今,为了让自己可以更加彻底地沉浸其中,他甚至举家搬迁,在西安住了下来:“我时常站在楼顶望着远处,那些在这座城市错落分布的古迹,依旧让我心潮澎湃,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传统文化的气息。这种精气神,就是我做创作时候的原动力。”

做文创就是在做思维

熟悉“妙手回潮”的人,一定对这个品牌的设计如数家珍:诸(猪)事(狮)顺利手机壳、包青天帆布包、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垫……每样单品,不仅外观深受年轻人喜欢,还带着一种无厘头的幽默感,而且每一件都深藏着一个典故。正如吝凯一直强调的那样:“中国文化里面最感人的不是视觉体系,而是流传至今,依然感动我们的精气神!”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款招财猫来福汪门垫,大家都觉得这小猫和小狗的名字是现代人用来‘讨口彩’的,但的确有历史资料和石窟雕塑证明在唐朝之前中国便有类似招财猫的形象。

2014年,在陕西岐山南北朝时期窟龛群中发现1600多年前的招财猫雕像。唐代卷宗记载百姓兴养猫,抓老鼠保护粮食,祈福多福多才。我们就以此为灵感,设计了这款垫子。”

“再比如那个包青天帆布包。包青天,本身带个包字,所以,品类上就已经定性了。众所周知,包拯皮肤黑,所以这个包必须是黑色的。至于肩带,肩带是辅佐包青天的,那辅佐包青天的人有谁?王朝马汉,还有七侠五义,这些元素就很自然地被运用进去了。另外有一个细节,我们在包包的封口上头印了‘开封’二字,一是刚好包青天就在开封府,二来本身打开包的动作就是开封的动作。文化与功能就这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内衬部分,我们选择了祥云图案,意为‘开封即见一片晴天祥云景象’。”

这些设计根本就没有刻意地去找、去想,

而是如泉涌一般出现,

其实,做文创就是在做思维。

理性面对汹涌的国潮

细心的粉丝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妙手回潮”的更新速度放慢了。对此,吝凯坦言,一方面,精品需要思考与沉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被盗版得比较厉害:“我们该如何理性面对汹涌的国潮?

文创和国潮,重点在文和国上。文化符号以及人物还是扁平化的。文和国,需要内容的结构重组,用内在的中国故事去表现。这也就是文化的精气神,只有一个故事才能塑造一个人物甚至一个文化,而不是二维图形。文创的第一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传播文化。只有当越来越多地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抄袭这种事情才会越来越少,国潮文创才会走得更加长远。”

随着严重模仿和市场饱和,吝凯最初的创作模式已经进入新一轮的更新过程。现在,他和团队正尝试着开启2.0模式——在传统模式基础上进行维度延展。比如,模糊线上和线下的概念,加强品牌的文化属性,进一步扩大文化输出……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用传统文化链接现代生活。

“以产品为点,多个产品组成线,

多产品系统组成面,

最后以产品为原点形成空间,

触及生活方式。”

建立健康的国潮审美

跨界,是国潮中经常被运用到的一加一大于二的可合作方式。不仅是国内的品牌,也有国外的品牌,都向吝凯递来了橄榄枝。吝凯说,是否可以最终合作上,还得随缘。这话听着有些开玩笑的感觉,实则靠谱。

经过多年的实践,吝凯早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整体说来,我会从两方面来思考,一方面是改进实物,比如我们最受欢迎的设计之一:春联,每年都卖得特别火。我们就是重新设计了之后,使它既有原来的功能,又非常潮。另外一方面是将文献中的文字,嫁接到现实生活的应用场景中来。”

而所有的这些看似灵光一现,突发奇想,其实背后都藏着他多年来的积淀与探索。“如果只是贴国潮标签,那就实在太没有意思了。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与这些产品对应起来的点,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我说,最终还是得看缘分。”

最后,他呼吁八零后、九零后的设计师们,肩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静下心来,多去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做出更多实打实、真正有料的作品,为更加年轻的一代,建立起正确、健康的国潮审美。“每当你被人问起自己所设计产品的时候,你可以花费一小时、一个半小时,甚至是更长时间去讲解产品背后的典故、背景、文化……那么,也就说明,作为国潮文创设计,你的功课是做到位了!”

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林荟萃

校对:顾米一

审稿:梁文静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