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聊城非遗项目展示之东昌毛笔

2020-05-27 17: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毛笔,是中国千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山东省聊城市的东昌毛笔,是浙江湖笔跟随着运河传承而来的。早在元朝就已有制作,明代中叶至清代道光年间为聊城东昌毛笔制作业的兴隆时期,从业者千余人,产品大多销往山西、河北、河南及本省各地。创造了“东昌作坊 书笔两行”的500年繁荣景象。即使在开始衰落的清朝末年,也仍有作坊30余家,各作坊工匠数十至数百人不等,年产200余品种、300余万支。1955年,东昌毛笔被评为全国同类产品第一名。作为聊城最出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历史久远,还和聊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

东昌毛笔制作主要分布在运河沿岸,现在主要集中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楼东大街两侧和道口铺办事处和堂邑镇等地。

在东昌毛笔的制作技艺中,苘麻的添加可谓是画龙点睛。加工后的苘麻作为垫料放在毛笔根部,不仅能增加毛笔的吸墨性,还能助长毛笔的弹力和耐磨性。其基本特征是“尖、圆、齐、健”,经数百年传承发展,东昌毛笔逐渐形成了选料精良、做工精细、锋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量多而不滴,行笔流畅而不滞的特点。

孙金龙先生从16岁起就开始学习毛笔制作技艺,至今已有50余载。他制作的毛笔,外型美观、刚柔并济、含墨量多而不滴,行笔流畅而不滞,一支普通的毛笔能写5至10万字。曾有人这样的赞誉:“金龙毛笔堪称奇,可与湖锥比高低,提按起卧任君意,如墨泼毫圆尖齐。”

孙金龙说,东昌毛笔之所以这么好,最关键是坚守独特的制作工艺,主要分为水盆和干棹两大部分,水盆即在水里制作笔头的过程,干棹即为笔头制作好后安装和后期整理的工序。

细化后需经选料、采毛、齐材质、对贴子、敷盖毛、圆笔头、顺笔头、挖仓、安笔、择笔、定型等大小72道工序。其选料精良、做工精细,大到三尺大字,小到蝇头小楷,挥毫泼墨犹如行云流水。如此精湛的制作工艺在成就东昌毛笔的同时,也因为其长达六年的学艺周期,增加了这样艺术瑰宝的传承难度。

如今的毛笔行业收益有限,为了将东昌毛笔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孙金龙广开门庭收徒传艺,自己的两个女儿孙惠霞、孙慧民已率先参与,并已经能够独立、熟练地制作东昌毛笔了。

她们紧跟时代潮流,把非遗传承从师徒相授的案牍搬上了网络平台,把东昌毛笔的销售从传统店铺搬上了线上平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了解东昌毛笔这一非遗文化,以及购买和使用东昌毛笔。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