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毕节11250名驻村干部正鏖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2020-05-27 20: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5月15日,倒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毕节市赫章县白果街道月亮洞村第一书记李绍山。

这天清晨,赫章县白果街道月亮洞村的大喇叭没有像往日一般响起驻村第一书记李绍山的声音,驻村干部车阳松觉得奇怪,走上村委会三楼李绍山的寝室一看,只见他躺在床上纹丝不动,再大的声音都没能将他唤醒。

李绍山(右二)走访贫困户

经相关专家实地调查和法医检查认定,李绍山死亡原因为心源性猝死。年仅40岁的李绍山永远地睡去了。

李绍山来驻村后,带领村“两委”班子,夜以继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使该村贫困发生率从2018年底的22.52%下降至目前的4.66%。

李绍山(中)生前到河边组王朝军家走访

“月亮洞村岩上组的21户农户(其中19户贫困户)属于易地扶贫搬迁整组搬迁的对象,爬上去一次要两个多小时,一个来回就是四五个小时,从2019年到现在,光是这个地方他就去了十多趟。”月亮洞村党支部书记顾先云说。

李开军家是李绍山的帮扶贫困户。5月4日,李绍山为李开军家送去草种,鼓励他种草养牛、养羊,并为他家孩子送去入学需要的健康证明。“李书记来帮扶我家后,为我家争取了2万元养牛资金买了4头牛,并帮我借钱买了30只羊,他有空的时候还和我一起上山放羊,连午饭都是和我在山上烧洋芋吃……”回忆起往事,李开军几度哽咽。

在李绍山的努力下,今年以来,月亮洞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全村连片种植的180多亩中药材黄精,正在地膜的覆盖下抗击着旱情破土而出顽强生长,300亩与大豆套种的葵花长势良好。

毕节是贵州省脱贫攻坚主战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坚守在一线的干部群众,夜以继日,忘我工作,涌现出大批先进集体、典型个人,他们公而忘私,鞠躬尽瘁,成为毕节试验区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精神力量。

李清平(右一)生前工作照

今年4月,在威宁自治县么站镇大树村坪子组扶贫的干部李清平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朱绍青送补齐短板物资(床)的途中,发生车祸不幸殉职,年仅30岁。

当天下午3点40分,因在走访中发现朱绍青家缺少一张床,李清平与大树村党支部书记王远兰对接后,将“补短板”的床送去朱绍青家。

不曾想,刚到半路,就发生事故,倒在了脱贫攻坚路上。

这个同事眼中的好同志、领导眼中的好助手、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妻子眼中的好丈夫、父母眼中的好儿子,就这样离开了大家。

李清平的《精准扶贫干部走访手册》,日期定格在4月16日

在李清平的《精准扶贫干部走访手册》上记录着三个走访问题,“询问其女朱启秀开学情况;短板补齐问题查看;其子朱启刚外出务工情况。”

威宁自治县么站镇党委书记谢定光说,“李清平走了,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事,他那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忘我工作、勇往直前的优良作风,会在我们广大干部之中传承下去,并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奋力‘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

金海湖新区岔河镇党委书记罗庆荣,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几度病倒依然一线工作,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现在积劳成疾,无法正常工作,感动全镇干部职工,成为楷模。

在纳雍县左鸠嘎乡的毕节市税务局帮扶干部陈建修,家里80多岁的老人瘫痪在床,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正需要大人的陪伴,为了不影响扶贫工作,他买了一辆二手小四轮车,白天奔走在脱贫工作一线,晚上赶回家陪伴家人,夜以继日,可歌可泣。

……

英雄需要讴歌,精神需要宣扬。让榜样激励更多人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去,为地方的发展注入更多的精神力量。

在脱贫攻坚的大道上,一股毕节精神力量正指引着更多的干部冲到一线,扎根一线决战贫困。

“若不是李书记的帮助,我家的房子建不起来。”说起毕节市政府办对龙潭村的帮扶,威宁自治县新发乡龙滩村村民陈绍军有说不完的话。

统筹谋划,精准研判“攻坚战力”。脱贫攻坚是一场不能懈怠的赛跑,是一场输不起的人民战争。按时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干部,乡镇党委书记在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位置关键、责任重大。

2018年前,陈绍军和70岁的老母亲及其4个孩子居住在不足20平米的瓦房里。毕节市政府办帮扶干部李大奎等了解情况后,协调市政府办扶贫资金帮助他家扩建了住房,还为其添置了洗衣机、冰箱、床、衣柜等家具家电,安装了厨卫设备,大大改善了他家的居住条件。

帮扶干部,为贫困群众提意见、出主意,协调资金……帮助龙滩村补齐住房、饮水安全等短板。

走在赫章县结构乡大山村平坦整洁的入户水泥路上,看着两旁的硬化院坝,从市委组织部到大山村驻村帮扶一年多的第一书记陈雄禁不住感慨说:“真是旧貌换新颜。”

拧开家里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流淌出来。洗菜、淘米、浇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实现了村村通水,极大地改善了大山村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

大山村地处石漠化严重区域,群众生活用水较为困难。去年以来,驻村第一书记陈雄多次到市、县水务部门争取资金200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

曾经的大山村,山高坡陡、土地破碎。产业发展困难,陈雄等驻村干部瞄准病灶,精准施策,决定在大山村15到25度坡耕地主要改种中药材、精品水果等,25度以上的坡耕地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已白芷种植600亩,蚕桑种植1200亩,大山村产业规模化得到了突破,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毕节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潘定科介绍,“目前,毕节市共有11250名像李大奎、陈雄这样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共组建了2219个工作组,深入120个深度贫困村和贫困发生率较高的村,采取‘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分级挂牌、责任到人’的方式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千方百计推动问题的整改落实。他们是毕节脱贫攻坚战线上一支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遍布在黔西北高原,光彩照人。”

阅读推荐

来源:天眼新闻

记者 李文勇 马丹 张弘弢

原标题:《毕节11250名驻村干部正鏖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