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内江:三张“就业答卷”暖民心

2020-06-02 15: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每个月不仅能拿到三四千元工资,公司还买‘五险一金’,生活有了保障。”今年3月,得益于县、镇两级就业促进小分队的帮助,来自资中县双河镇的王国隆目前在成都一家企业上班,他表示对工作比较满意。

就业有保障,群众心不慌。从“就业110”就业援助服务平台到“三进三帮”就业促进专项行动,再到就业扶贫行动,内江多措并举扎实书写好“稳就业、保就业”的民生答卷,一系列精准就业服务解了民困、暖了民心。

答卷一:

“三进三帮”,目前已帮助企业招聘5461人,53783名贫困劳动力和6924名城镇劳动力实现就业

一场久违的甘露降临之后,甜城大地万物萌动,车间里“机声轰鸣”,田野里“农耕交响”,处处是忙碌的身影……

疫情发生以来,内江市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就业促进工作。目前,全市组建了1256支市、县(市、区)、镇(街)、村(社)四级就业促进小分队,深入开展进园区帮企业解难、进农村帮民工返岗、进社区帮群众就业“三进三帮”就业促进专项行动,切实打通复工复产、服务企业和群众“最后一米”。

市中区聚缘盛包装厂成立于2015年,以生产和销售纸质包装为主,年产值1000余万元。目前,该厂运营良好、市场需求旺盛,但仍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对此,市、区就业促进小分队向企业负责人讲解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5万元全额贴息政策、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一次性就业奖励和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奖励政策。同时,引导企业大力吸纳符合要求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就近就业,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进园区帮企业解难方面,就业促进小分队通过大力开展线上招聘活动,组织企业到没有疫情的乡(镇)开展院坝招聘会、微型招聘会,让“企业有人干活,群众有活可干”。目前,全市已帮助企业招聘5461人。同时,积极帮企业读懂政策,梳理疫情防控期间各级支持企业生产复工渡难关帮扶政策和服务项目清单,到企业上门宣讲,确保企业弄懂政策、享受政策。截至目前,已深入1200余户企业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

在进农村帮民工返岗方面,就业促进小分队组织好“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在购票到乘车再到停车休息的各个细节提供温馨服务,免费提供矿泉水、湿纸巾以及方便食品,安全有序地将外出农民工送至岗位,让农民工温暖返程,实现农民工“出门进车门,下车进厂门”。在广东务工的李红英就是受益者之一。接到村干部通知,到镇上开具了四川省外出务工人员健康证明后,她如愿地坐上了政府组织的包车,顺利返回广州复工。目前,仅帮助贫困劳动力已实现就业53783人。

在进社区帮群众就业方面,就业促进小分队积极与本地重点企业精准对接,开通就业扶贫直通车,“点对点”送劳动力上岗,让劳动力“出家门、进厂门”。目前,已帮助6924名城镇劳动力实现就业。

答卷二:

“就业110”,累计接件46456起、成功帮助27804人实现就业

为了方便带孩子,家住内江城区的邵女士希望在城里找份工作。今年4月初,在网上看到就业110的援助电话,她试着打过去,接线员热情地记下了她的姓名、电话、求职意向等信息。“没想到只过了两三天,就接到了电话,给我推荐了三个就业岗位,最后成功应聘上了一家企业的现场主管。”

邵女士所说的“就业110”服务热线是内江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就业援助服务平台。

“就业110,打了还真灵。”这是广大求职者对就业110系统的评价。就业110系统主要包含职业介绍、职业素质测评、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四大功能,其中职业介绍是使用最多的功能。

据了解,就业110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兜底帮助,对全市18216名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了实名制登记管理,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再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贫困户搭建绿色援助通道,2017年6月,中心将服务范围从城市拓宽到农村,新开发了“精准扶贫”模块,将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拷贝入库,建立“精准扶贫人员库”,开通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110”绿色通道,在贫困村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进行兜底安置。

截至目前,就业110系统已累计接件46456起,其中,帮助建档立卡劳动力就业2201人,政策咨询6717人,职业指导5005人,职业介绍32533人,成功帮助27804人实现就业,推荐成功率达85%。

答卷三:

就业扶贫,推动贫困劳动力“多点开花”就业增收

5月20日,威远县兴家村贫困户古淑英正在清扫保洁。她的腰部曾摔伤过,走起路来背显得很驼,只能做一些轻巧的农事。“我身体不太好,感谢村里给我安置了公益性岗位,让我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也让生活有了更多保障。”

今年以来,我市抓实“四个一批”,扎实开展就业扶贫行动,积极采取解决困难人员就业、强化技能培训等方式,努力实现贫困劳动力“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市外劳务合作输出一批。依托驻外农劳工作站、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等组织,开展跨区域、点对点劳务输出合作,主动与广东、浙江、江苏等地重点用工企业签订脱贫人员转移就业合作协议,并对贫困劳动力给予交通补贴,对人力资源机构组织劳务输出的给予每人300元的职介补贴。

——本地扶贫车间招收一批。发挥就业促进小分队“三进三帮”联动机制作用,在乡镇、村组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院坝招聘会,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截至目前,实现贫困户家门口就业人数5.38万人。

——居家灵活就业吸纳一批。推进居家灵活就业示范村建设,鼓励贫困户居家从事毛衣加工、服装加工、藤编、烙画、刺绣等手工制作,发展小种植、小采摘、小养殖等“庭院经济”,并给予每户1万元的创业奖励,促进贫困户以灵活方式就近就业。

——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一批。统筹开发疫情防控、道路保洁、养老护理等公益性岗位,制定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形成按需设岗、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开发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开发2941个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贫困户就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