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研究:中低收入国家胆固醇水平上升,比利时冰岛等下降明显

澎湃新闻记者 张唯
2020-06-04 08:24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一项覆盖全球1亿多人口的大规模研究显示,近30年以来,中低收入国家的高血胆固醇人口增加了,高收入国家的情况则相反。这项研究于当地时间6月3日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

研究显示,1980年至2018年,比利时和冰岛人口的非HDL胆固醇水平下降最为明显,非HDL胆固醇水平最高的国家从西欧的比利时、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瑞士和马耳他,变成以托克劳、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为代表的亚洲和大洋洲国家。

高血胆固醇是心脏病和中风的重要风险因素,此前被认为是高收入国家人口的特点。为调查1980年至2018年世界人口胆固醇水平的变化趋势,全球近1000名研究人员分析了1127项研究的数据,覆盖200个国家的1.026亿成年人。

负责这项研究的帝国理工学院公共卫生教授 Majid Ezzati等人发现,从全球来看,1980年至2018年,总胆固醇或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几乎没有变化。其中,低中收入国家,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总胆固醇和非HDL胆固醇水平上升;高收入国家,尤其是西北欧、中欧和东欧国家的总胆固醇和非HDL胆固醇水平下降。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非HDL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键指标。

1980年至2018年按地区划分的男(右)女(左)总胆固醇变化

1980年至2018年按地区划分的男(右)女(左)非HDL胆固醇变化

1990年和2017年,全球各地区因非HDL胆固醇水平高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中风死亡的人数。a代表女性,b代表男性。

研究还指出,非HDL胆固醇被认为是2017年全球390万人死亡的影响因素之一,其中一半发生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而1990年这个数字仅为四分之一。

对于这些变化的原因,研究人员分析称,西方国家非HDL胆固醇的降低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他汀类降脂药物被广泛应用之前。这表明,饮食的变化是造成下降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以及反式脂肪酸的减少。与西方高收入国家相比,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动物源性食品、精制碳水和棕榈油的消费量大幅增加,而且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量较低。

研究建议各国采用政策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帮助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并改进治疗手段。

    责任编辑:李跃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