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晒三比三赛 | 比贡献 白银区“小村官”陈爱萍的“大能量”

2020-06-06 04: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走的最多的是乡间的泥泞路,打交道最多的是勤劳朴实的农民,干的最多的是群众关心的一件件小事,这就是90后村官陈爱萍扶贫工作的写照。陈爱萍2014年9月参加工作,担任中山村大学生村官至今。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原以为可以通过考试改变自己的人生,没想到却是出了那山,进了这山。

中山村位于武川乡西南部,距白银市区25公里,距武川乡政府4.8公里地处甘肃省西部干旱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半干旱、半荒漠处气候,平均海拔2082.7米,年均降水量204毫米,现有农户292户768人,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8户272人,贫困发生率24.98%,是全区7个贫困村之一。2020年中山村剩余未脱贫人口3户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1%。该村地处高山,属于典型的旱山村,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发展,群众主要收入来源靠劳务输出和传统种养殖,村级缺乏主导产业,而且致贫原因多样,导致中山村在一定程度上脱贫攻坚工作困难重重。

扎根基层践初心

6年前,村委会主任带着陈爱萍初进中山村,进村8里路却不见一个人家,不见一个人影,满目荒凉,真正的山大沟深,充斥而来的满是陌生。刚来的她第一次就参加了村上的低保评议会,当村委会主任向大家介绍这是咱们的大学生村官小陈时,会议室里的村民们纷纷议论:“这女娃子能干什么?”听着社长、村民代表们怀疑的声音,陈爱萍则在心里暗自下了决心:我一定尽我所能,为村民们做点事情,让村民们打消疑虑,做一个做实事、办好事的村官。

做好村官的第一步就是熟悉村民情况,工作之余,陈爱萍坚持走村串户,但是一开始并不顺利。“你一个尕姑娘,我跟你喧也没用啊,你能干啥。”“跟你说了你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吗?你说了又不算?”陈爱萍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地走村串户,老百姓却还质疑。她找到村里的老支书王福林请教,老支书语重心长,“小陈啊,你刚来,老百姓对你还不熟悉,但你要有耐心、热心、真心,等接触的时间久了熟悉了,就会愿意和你深聊了。”陈爱萍记在了心里,在此后的时间里,陈爱萍带着更大的热忱坚持走访入户扎根基层,她手头总有一个黑色小本子,里面翔实地记录农户的基本信息,谁家孩子在哪上学,谁家的儿女在哪务工,谁家的老人生病了,谁家有多少只鸡、多少只羊、多少头猪,哪些是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哪些家庭生活困难,她俨然成了中山村的“活字典”。

日复一日的关心与问候,小陈终于获得了村民们的信任,现在村民们不管有什么事总会第一个找“小陈”寻求帮助了解情况。

中山村五社贫困户胡朝富就是其中一个,他是村里闻名的音乐爱好者。闲暇时就喜欢在村委会的广场上拉拉二胡、唱唱小曲子,但是由于小曲子是地方特色戏曲,网络上的资源质量不高,他便找到村官陈爱萍,询问她能否帮他搜集一些小曲子视频方便他跟着学习拉二胡。于是陈爱萍就发动朋友四处查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帮他找到现场录制的小曲子视频,下载到他的播放器上。此后,每当胡朝富找到陈爱萍时,陈爱萍都会不厌其烦地想尽一切办法帮他下载最新的音乐视频或者小曲子视频,而每当胡朝富在村委会广场上听着音乐拉起二胡时,总会高兴的夸赞陈爱萍,“真的是多亏小陈给我下载这些视频啊!”

为民服务担使命

扶贫驻村工作开始后,陈爱萍没有驾照没有车,每次进村的3.8公里路只能靠走,尤其是进村的铁路涵洞当时还没有硬化加宽,每逢雨雪天气,真是深一脚、浅一脚,小心翼翼的走在泥泞的边缘。在这走进走出的2年多里,她虽然感受了肆虐的寒风,凶悍的狼狗,孤身的恐惧,但是她更多的感受到了来自村民的温暖和善意。时常偶遇善良的村民骑着摩托车将她送到村口,顺路大货车将她捎至村委会,甚至坐过自行车、驴车……驻村工作是风里来雨里去,有艰辛与辛酸,但村民们温暖的善意与朴实的笑容,让陈爱萍更加坚定了肩负起身上担子的决心。

2017年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陈爱萍接到中山村五社扶贫户胡朝宽的电话。原来,胡朝宽发现村委会公示的草原奖补资金发放表中自己的草补金额较去年减少了一半,应该发放1085.6元,自己的惠农卡上只有542.8元,故询问村官陈爱萍是何原因。随后陈爱萍就立刻给乡财政所的同事打电话反映情况,经过一番沟通后,乡财政所的工作人员向胡朝宽当面致歉,并及时补发了另一半草补资金。

像这种“小事”,在陈爱萍的工作中每一天都在上演,纷繁复杂,事无巨细……陈爱萍说,“在基层,群众能够看到的莫过于办实事、解难题,而这些就我身上肩负的使命。”

砥砺前行助脱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六年的村官生活让陈爱萍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艰辛,冬日严寒、夏日酷暑、白昼黑夜、“5+2”的无数次加班……换来的是对村民情况的了如指掌,中山村民们亲切的称她是“没有户口的中山人”!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陈爱萍便更加忙碌起来,村级的档案资料、国扶信息维护等都是她每天要面对的扶贫工作,面对许多不懂政策的贫困户,她便充当起政策宣传员,用群众能够接受,能够听得懂的语言,用拉家常的方式去讲解宣传。她常常说,“脱贫攻坚的对象主要就是身边的贫困户,只有主动融入群众当中,走进田间地头、步入农户家中看清实际、问明困难、思考发展,尽全力为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2015年9月,中山村五社贫困户曾朝军来到村委会,表达了他想要发展林下散养土鸡的想法,询问有没有相关的政策。陈爱萍和驻村工作队了解了他的想法后,去曾朝军家实地走访,与上级部门积极沟通,帮助曾朝军申请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帮助他发展养殖。又听到他养殖技术不成熟,积极与区人社局等部门单位对接,帮助他联系参加养殖专业培训,增强专业技能。2016年,曾朝军试养大白公鸡1000只,到了年底,鸡可以出栏了,销路却成了问题。陈爱萍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她立刻编辑消息发送朋友圈,在亲朋好友圈之间大力宣传推广曾朝军的散养鸡、土鸡蛋,自觉扮演起了移动小广告的角色。通过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5年间陈爱萍和工作队帮助曾朝军销售土鸡500余只,鸡蛋80斤,实现增收40800元。现在,曾朝军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带头人,不但自己脱贫致富了,还带动5户贫困户共同致富,务工增收。每当说起村官,曾朝军带着感激笑着说,“我的养鸡场能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要感谢我们的村官小陈,她一直关心着我,经常询问我近期鸡存栏多少,出栏了多少,最近鸡和鸡蛋卖的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操心的很。”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曾写过一篇《心无百姓莫为“官”》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而身为村官,真正能为老百姓做的就是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一件件小事。

基层工作总是苦乐相伴,每当村民亲切而又信任的叫一声“小陈”的时候,她觉得付出的所有辛苦都值了。而这些宝贵的基层工作经历,也成为了她人生工作经历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都闪闪发光。更时刻激励她、督促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拟稿:武川乡通讯员

原标题:《三晒三比三赛 | 比贡献 白银区“小村官”陈爱萍的“大能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