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盆儿夭村:700余亩山坡地变成“宜机田”

2020-06-06 20: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走进天镇县盆儿夭村,东西山坡上新近改造好的700余亩“宜机化”农田在初夏暖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这些农田一改过去“巴掌田”“旮旯地”的旧容颜,变成规整连片、通道顺畅的“大块头”,彻底打通了“铁牛”下地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宜机化改造,过去牲口驮、人力背,现在都用机器代替了,省时、省劲又省钱,还能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真是国家的政策太好了,咱老百姓的干劲更足了!”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乡亲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盆儿夭村位于天镇县南部,隶属米薪关镇,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全村耕地2384亩,坡度都在6度以上,特别是村东西两面山坡地,坡度更是超过了10度,耕、种、管、收、运,只能依靠人背驴驮,劳动量大,土地既不存水也不保墒,产量只是“平滩地”的三分之一不到。

产量低、劳动量大,不种可惜、种下发愁,“鸡肋田”磨灭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耕地大面积被荒废,杂草高及人腰。

“都是土坷垃里打滚的农民,谁舍得撂荒地,可是,这坡上的地太不争气,农民累死累活,打不下粮食都是白搭。”说起耕地荒芜,盆儿夭村的老庄户张建平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9年,天镇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在全县试点实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在对米薪关盆儿夭、上阴山、下阴山、于西堡,新平堡镇常胜山、曹家湾等村庄进行深入调研、综合分析后,决定选取改造愿望最迫切、实施效果最明显、惠民效应最显著、带动作用最积极的盆儿夭村作为项目试点村。

2019年10月29日,盆儿夭村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正式开工。10台挖掘机、4台钩机,轰鸣着开进作业现场,在尘土飞扬中,这片几近荒芜的土地即将改头换面,迎来新的生机。火热的施工现场,引得村民纷纷前来观看,每天络绎不绝。

“谁指望这坡地还能有出息,以后咱就能开着拖拉机去送粪,雇上旋耕机给犁田,用上收割机来收割,咱就抽着烟卷等丰收。”看着一处处高坡被平整放缓,一块块散地被归并连通,一条条田间通道衔接顺畅,原本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山坡地,变成展拓拓的 “一马平川”,村民张世文直挑大拇指。

比张世文心情更激动的是张小平。

45岁的张小平是村里的能人,两年前,他联合本村15名村民,流转土地1500亩,成立了天镇县送平种养专业合作社,准备在产业振兴的道路上大展拳脚。可由于当地无霜期只有100天左右,种、收都得与老天爷抢时间,偏偏坡陡地散,农机无法施展,只能增加用工人数,本村劳力不够,还得雇佣外村劳力,每亩凭空增加300到400元的用工费用,别说利润,有时甚至亏本贴钱,这让张小平悔不当初。

盆儿夭村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确定后,张小平积极争取成为项目承担主体,对合作社流转的山坡地进行改造。

项目实施以来,周边村的几家合作社,不断来找张小平,打问“宜机化”改造的好处,张小平给他们算了一笔账:用人工每亩支出300元左右,用机械每亩大约50元左右,每亩能节约成本250元,713亩就是将近18万元。再说,“宜机化”改造后,农田平整存水保墒,还可以进行覆膜,产量将是原来的3倍不止,每亩又可增收450元左右。

2019年12月18日,投资133.5万元、动用大型机械400余台次、动用土方40余万方的盆儿夭村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正式竣工。从这一刻起,盆儿夭村站在了山区乡村振兴的起跑线上。

“这700多亩‘宜机田’,我们计划打造成连片高产玉米种植基地,每亩收入能突破千元,有了产业‘主心骨’,咱也在振兴路上带个好头。”说起未来打算,张小平信心满满。

来源:山西农民报

原标题:《盆儿夭村:700余亩山坡地变成“宜机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