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星光不问赶路人 满身只留青稞香

2020-06-07 04: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甘南藏族自治州

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桑安平

桑安平,男,汉族,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1977年11月出生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多个项目成果分别荣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甘南州科技进步一等奖、甘南州科技进步二等奖、甘南州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专业论文11篇。

“让我以青稞的方式,散发出古老而清馨的香气。打开一粒一粒饱满的颗粒,阳光斜斜地立在青稞上,把自己磨成了金豆子。糌粑、酥油的味道,混合着青稞原酒,清香扑鼻。” 青稞在人心中的位置不可替代,青稞不仅是他们的粮食作物,加工而成的青稞酒、糌粑等特色美食更是成为藏区人民的标志性食物。而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桑安平正是一个为青稞产业发展辛勤奋斗的人。

乡情 为建设家乡而努力

1998年,21岁的桑安平刚刚从平凉农校毕业,因为在校学习成绩优秀,表现突出,择业的机会很多,但他选择回到自己的故乡——甘南藏族自治州。这个养育他的地方虽然常年温度较低,气候苦寒,却有着他深爱的莲花山、博峪河。同年7月,他与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双向选择”,开启了回家建设家乡的征程。从小艰苦的农村生活培养了他默默无闻、踏实工作、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然而,埋头苦干的桑安平很快在工作中感觉到了吃力,“书到用时方恨少”,在科研推广工作中,他觉得所学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了干好本职工作,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修了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全部课程,并取得了本科学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投入到青稞、油菜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工作中去。桑安平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受益于农村生活,我会一直为广大农民争取利益,为家乡人民的丰产增收做出积极贡献。”22年来,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实际行动担负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成功引种选育出了康青3号青稞新品种,选育出甘青系列青稞新品种8个,黄青系列青稞新品种2个,白菜型油菜新品种2个,引进适合甘南高寒阴湿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个。其中甘青4号、甘青5号、黄青1号、黄青2号等7个青稞新品种通过全国小宗粮豆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定名,在全国青稞产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甘南6号油菜新品种现已成为甘南州油菜产区的主栽品种,充分发挥了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补脾、养胃、益气、止泻、强筋力的功效,青稞还可酿制青稞酒、可做糌粑,是藏区的特色美食,经常用来招待外宾,欢迎大家来我们甘南品尝。”桑安平介绍。在组织实施《青稞新品种选育》《甘肃省甘南州黄河重要水源生态功能补给区青稞基地建设》《青稞优良品种甘青4号、甘青5号繁育与示范推广》等13项省、州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时,他几乎没有休息日。和领导沟通,和种植户协调,他整日奔走在各个试验基地里,一心为种出饱满、香甜的青稞努力着。

农技 成为一生的事业

“桑安平非常热爱三农,热爱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一起工作的同事说。近年来,在领导的支持和信赖下,他主持实施《藏区青稞基地建设》项目。因为基地建设规划在不同的四个地方,桑安平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可他从不抱怨一句。“在特别难的时候,我就想想我的职业道德、共产党员的严格标准和还未长成的青稞,在地里转几圈,又会觉得重振旗鼓。”桑安平说。他和团队在合作市卡加曼乡新集村的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综合试验站建立青稞原原种繁育基地104亩。繁育青稞品种甘青4号、黄青1号、黄青2号原原种23228.4公斤,种子质量达到了国家原原种标准,平均亩产223.3公斤,比计划亩产200公斤亩增产23.3公斤,增产11.7%;比基础亩产150公斤增产15.5%。在碌曲县双岔乡毛日村建设甘青4号青稞原种繁育基地1037亩,繁育甘青4号青稞原种242554.3公斤。种子质量达到了国家原种标准,平均亩产233.9公斤,比计划亩产200公斤亩增产33.9公斤,增产17%。比基础亩产150公斤增产55.9%。在卓尼县喀尔钦乡大力村建设青稞良种生产基地共1003亩,繁育青稞良种268858.3公斤,种子质量达到了国家良种标准,平均亩产达268.05公斤,比计划亩产200公斤亩增产68.05公斤,增产34%;比基础亩产150公斤增产118.05公斤,增产78.7%。2014~2015年累计建设优质青稞生产基地8620亩,平均亩产254.5公斤,比基础亩产(150公斤)亩增产104.5公斤,增产69.7%。用心对待农田,土地会给予回报。最终,桑安平负责的项目区青稞新增产值474.25万元,并成为长期稳定的增收措施,效益非常显著。项目区还通过建立完善良种繁育、服务体系和良种推广长效机制的配套建设,还推广药剂拌种、机械作业、化学除草等栽培技术,累计培训农牧民2000多人(次)。“现场技术指导的效果非常好,通过辐射带动,现在我们项目区良种及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而且把大型农业装备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良种良法的配套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州青稞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桑安平说。

初心 先脱贫再致富

在长期的农村生活和育种栽培工作中,桑安平深入田间地头,工作在农业科研和生产第一线,不仅在选种育种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且从青稞栽培的整地、施肥、备种、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桑安平都变成了一门清的“老师傅”。在开展农业科研生产一线服务的同时,他及时指导群众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把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宣传到农户,把简单易学、经济实用的新技术、新品种及时推广到农户,把节本增效、操作简便的新型农机具及时介绍到农户,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他的心里,干多少活都是为农民而干,做多少事都是为了增产而做,最终的目的就是丰产增收,让农民致富。如今,甘南青稞亩产达250公斤,白菜型小油菜亩产达110公斤,杂交油菜亩产达220公斤。“这大大缓解了甘南特色粮食和饲草料供求矛盾,促进了甘南特色农牧产业发展及周边地区脱贫攻坚和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上级要求我们农牧业持续增效、农牧民稳定增收的任务总算开了个好头。”桑安平说。22年来,在农田扎实的工作中,他同时坚持着科研项目的实施。他实施完成的“青稞优良新品种甘青4号、甘青5号繁育与示范推广” “黄青1号青稞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成果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甘青4号青稞新品种选育”项目成果获甘南州科技进步一等奖;“黄青1号青稞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项目成果获甘南州科技进步二等奖;“白菜型单低油菜甘南5号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青稞新品种黄青2号选育及推广应用” “兰郎文明线甘南州科技示范长廊——夏河县阿木去乎、博拉乡青稞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项目成果获甘南州科技进步三等奖。并组织制定了青稞、油菜地方标准7个。

22年如一日, 桑安平在农田里的摸爬滚打逐渐取得了领导认可的成绩。但在众多荣誉面前,他没有放松,全神贯注地开始了下一项工作。“我属于这片土地,我永远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桑安平说。22年如一日, 桑安平在农田里的摸爬滚打逐渐取得了领导认可的成绩。但在众多荣誉面前,他没有放松,全神贯注地开始了下一项工作。“我属于这片土地,我永远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桑安平说。

原标题:《星光不问赶路人 满身只留青稞香》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