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好的青春片,最惊喜的松冈茉优

2020-06-23 15: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来自专辑深焦口碑榜,每周观影指南

策划 | 深焦编辑部

本期统筹 | totoro

本期编辑 | 白鸥

法国时间6月3日18时,戛纳电影节公布了今年的片单。两周内,打上戛纳官方单元的一批影片释出了预告片并公布本土档期:弗朗索瓦·欧容新作《85年盛夏》于7月14日在法国上映;延相昊新作《半岛》将于下个月在韩上映;河濑直美的《晨曦将至》于10月23日在日本上映。

《85年盛夏》剧照

在过去的一周里,奥斯卡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原定于2021年2月28日举行的第9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将推迟至4月25日举行。英国奥斯卡BAFTA也宣布延期至4月11日。两大好莱坞电影市场:洛杉矶和纽约的电影院计划于7月10日重新开业。经过诺兰和华纳的battle,《信条》将成为“有担当”的“救市”之作,于7月31日上映。早在3月诺兰给《华盛顿邮报》的一篇专栏中写过,“当这场灾难过去时,人们对人类集体体验的需求,对一起去经历、去爱、去哭、去笑的需求,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

国内方面,北京疫情反复,6月15日,北京召开新闻防控疫情新闻发布会,宣布暂停开放文化娱乐等室内活动场所。

回顾上周推送,我们向大家推介了戈达尔的得力助手法布里斯·阿拉诺的访谈,他解释了《影像之书》是如何通过简洁、自制的手段来抵达辉煌的;介绍了剧集;探讨了;;分析了通过形式、猜想和心理的手段来探究电影媒介的性质以及历史,艺术和启示功能及其关键作用;译介了布鲁斯·霍兹登的学术性评论文章,该文以保罗·施拉德的《重新思考超验风格》一书作为切口,梳理了电影中的超验体验在电影理论中的历史脉络。

《索多玛的120天》剧照

说回口碑榜。本周最新上榜的两部影片是《蜜蜂与远雷》和《誓血五人组》。松冈茉优主演的《蜜蜂与远雷》是电影旬报2019年十佳日本电影第五名,本片以钢琴比赛为背景讲述少女少年的成长。于本月12日上线Netflix的斯派克·李导演新作《誓血五人组》,本将在戛纳电影节的非竞赛展映上展出,但戛纳电影节因疫情原因而被取消。本片聚焦四名非裔美国退伍军人,返回越南寻尸和寻宝。

口碑榜榜单方面,《温蒂妮》《悲惨世界》霸居前二位,与上期排名一致;《大火将至》超越《维塔利娜·瓦雷拉》跻身第三位。上期新上榜的《列夫朗道:退变》和《猴子》分列榜单11和13位。在榜18周的《原钻》已于本周下榜,《火口的二人》《我控诉》和是枝裕和的《真相》濒临下榜。喜欢它们的朋友,赶紧投上一票。

本期口碑榜暂且介绍到这里,欢迎读者们持续为自己喜欢的影片投票~

上期口碑榜:#本期新片

蜜蜂与远雷

蜜蜂と遠雷

(2019)

导演: 石川庆

编剧: 石川庆

主演: 松冈茉优 / 松坂桃李 / 森崎温 / 铃鹿央士 / 臼田麻美

类型: 剧情 / 音乐

官方网站: mitsubachi-enrai-movie.jp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9-10-04(日本)

片长: 118分钟

观看状态:高清中字资源已出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 /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 /5

IMDb: 6.0/10

豆瓣:6.6/10

Luxuan,格勒诺布尔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爱电影但从没想过拍电影的摄影迷

85/100

也许改编为动画作品能更好地凸显这份至纯的阳春白雪。虽以比赛作为叙事框架,但并未带来太大的悬念与紧张感,这恰恰是本片的优点,于是我们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更为重要的部分。三种不同际遇的天才与一位凡人,作为脆弱个体融入永恒音乐中,正如蜜蜂与远雷之间的反差与相似;看他们如何徘徊在自我与忘我之间,以及如何将自己锻造为器。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样一部颇有治愈疗效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温煦,但没有嗅到一丝个人对决艺术之修罗场该有的血腥味。令人感动的是,导演将音乐渗入作品的每一条肌理中,乐符拥有了诠释一切的权力。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75/100

去年最出色的青春片之一。演员(尤其是森崎温、铃鹿央士)都很符合角色气质,拥有久违的少年感。整体摄制精美,虽然没什么意外之处,但足够赏心悦目悦耳的标准。剪辑的前后挪移轮转使各异的人物群像在各种意义上“藕断丝连”起来,工整之余也显现出流动感。和导演之前那些死气沉沉的电影比,可谓“质的飞跃”。

张无慢,一旦我们开始研究形象,就已经离它远去

65/100

中规中矩的情节剧,因为整个过程只是一场芳江的三轮赛程,所以人物弧线都要靠“无声处听惊雷”的微小之处来推动,难度比较大,好在日式演出确实能够撑起弧线的流动;但反过来说却也比较鸡肋,虽在无声处,却缺少惊雷隐动的力度。铃鹿央士有点拉扎罗的感觉哦~

誓血五人组

Da 5 Bloods

(2020)

导演: 斯派克·李

编剧: 丹尼·比尔森 / 保罗·德米奥 / 凯文·威尔默特 / 斯派克·李

主演: 德尔罗伊·林多 / 乔纳森·梅杰斯 / 克拉克·彼得斯 / 诺姆·刘易斯 / 小伊塞亚·维特洛克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芬兰语

上映日期: 2020-06-12(美国)

片长: 155分钟

观看状态:高清中字资源已出

北美媒体Metacritic: 82/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3/5

IMDb:6.7/10

豆瓣:6.1/10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75/100

连带它愚蠢和天真的一面,斯派克·李“揭开”了种族电影的真实本来面目——借视听媒介光与影的调度发自内心的争议声音,或过激或片面甚至矫枉过正,然而绝对不以“安全”、“自保”和“正确”为隐形潜在底线,并唤起观众对电影最纯粹一面的珍惜与共情,并进而为之理解和接纳。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60/100

越战时期的那段复杂历史,在斯派克·李的戏仿闹剧下反而被简单化了。主线实在太“国产烂片”向,一不留神就会出戏到“低配林超贤”,两个时空拍得都和玩似的。不过片中对各介质素材的挪用拼贴还是有可圈点之处,虽然远远达不到重构历史的境地,但至少能做到言之有物,这个PPT还算能给及格分。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68/100

仍然是以娱乐电影架构进行严肃表达,创作的严谨度较《黑色党徒》下降明显,玩票性质十足。但能够继续在充分揭示己方群体劣根性基础上,立场坚定地争取权益,斯派克·李在种族题材方面的确站在了认识的高点。

张无慢,一旦我们开始研究形象,就已经离它远去

20/100

作为宣言的电影会刻意把其中的一部分纯文本化,以作为(反电影伦理却)强有力的宣言;其余的部分通过电影独有的魅力来支撑这个宣言、构成它的游行队列、为其呐喊、使其沸腾。本片完全反过来,丧失了电影的魅力,并使它的宣言nbcs。

#上期新片

猴子Monos

(2019)

导演: 阿莱汉德罗·朗德思

编剧: 阿莱汉德罗·朗德思 / 亚历克西斯·多斯·桑托斯

主演: 索非娅·布埃纳文图拉 / 朱利安·希拉尔多 / 凯伦·金特罗

类型: 剧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哥伦比亚 / 阿根廷 / 荷兰 / 德国 / 瑞典 / 乌拉圭 / 美国 / 瑞士 / 丹麦

语言: 西班牙语 / 英语

片长: 102分钟

观看状态:高清中字资源已出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78 /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2 /5

IMDb: 7.1 /10

豆瓣:7.3/10

圆首的秘书,深焦DeepFocus 主编

73/100

手里有枪的孩子总是可怕的,原始人一样又手里有枪的孩子更可怕。《猴子》既可以说是生猛粗旷的,也可以说是生涩咋呼的,硬币的两面。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70/100

照这个水平发展下去,早晚稳稳的三大节新宠。

张无慢,一旦我们开始研究形象,就已经离它远去

50/100

观看时有着非常强烈的视听体验,回味却觉得无趣苍白。声音方面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非常值得探究。个人觉得有趣的一点是南美独特的地貌与天候下天空在层云的景深层次中如何也构成了电影空间的一部分。空间不再是地上的,而是真正地“天地之间”。

仇晟,婴儿作家,年轻导演,老影迷

45/100

精确的、组织化的、军事化的影像,有别于《阿尔及尔之战》。奢侈的,但并非享乐的视听体验,有别于《野小子们》。是否美国人绑架了哥伦比亚人,而非相反?

列夫·朗道:退变

DAU. Degeneratsia

(2019)

导演: 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 / 伊利亚·佩尔米亚科夫

编剧: 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 / 伊利亚·佩尔米亚科夫

主演: Vladimir Azhippo / Dmitry Kaledin / Olga Shkabarnya / Alexei Blinov / Viktoria Skitskaya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乌克兰 / 英国 / 俄罗斯

语言: 俄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20-02-28(柏林电影节)

片长: 355分钟

观看状态:高清中字资源已出

北美媒体Metacritic: --/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5

IMDb:6.4/10

豆瓣:7.0/10

圆首的秘书,深焦DeepFocus 主编

92/100

一部共产主义启示录,六个小时不间断的目不转睛几乎打破生理极限。如果说Natasha钻探到了人性的最深处,Degeneratsia则完成了坏制度的影像教学。我真的从来没有看到过任何影像,可以如此有力而完整展现人是如何一点一点从社达主义进化成种族主义恐怖分子的,更可怕的是环顾周围发现这种事情并非虚构,完全是真实存在的。全片最有力也最荒诞的一个段落,大概就是扛着斧头唱起我们爱科学。两段式结构,两种堕落,一种比一种恐怖。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84/100

从篇幅到人物都像是DAU系列的纲领,《退变》必然是最符合尚未观看该系列的观众想象的那一部。猪或人的死去在这里并非对极权的赤裸控诉,而是关于该形式的自反想象:这里是戏剧的舞台,挑衅或退场,随时会发生。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75/100

我们该如何欣赏或者体验DAU?六个小时还是六年?也许,这家研究所作为拍摄舞台终究将自我反向局限,我们获取到的信息因高强度的挤压而更加无法承受,同时却又渴望在这方空间中获得透视能力。尾声那场残忍杀戮的必要性处在了尴尬的位置,以DAU的成型标准是刚需,然而更进一步的过激行为反而只能以引导的形式虚构。因此,DAU成为了一个需要观众具备强势模糊自觉的混沌,而非以自身素材为主驱动力,这个体系中的“电影”传递给眼睛的结果材料,终究是存在天然的偏倚。

张无慢,一旦我们开始研究形象,就已经离它远去

20/100

仍然坚持认为对影片极其排斥的感性感受是来自于对其影像本身的直接观感,是其影像中的某种要素深深地伤害了即便是某种“无预设”的观众;是其影像自身(此四字加粗),把它所探讨的“电影伦理”问题自我下降到了单纯“伦理”问题,以致于在此使我们不愿再将任何与电影有关的讨论付诸其上,将其视作一种过誉。

#濒临下榜

我控诉

J'accuse (2019)

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

编剧: 罗曼·波兰斯基 / 罗伯特·哈里斯

主演: 让·杜雅尔丹 / 路易·加瑞尔 / 艾玛纽尔·塞尼耶 / 格莱高利·嘉德波瓦 / 马修·阿马立克

类型: 剧情 / 惊悚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意大利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19-08-30(威尼斯电影节) / 2019-11-13(法国)

片长: 126分钟

观看状态:已有中字资源

北美媒体Metacritic: --/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4.0/5

IMDb: 7.3/10

豆瓣:7.3/10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85/100

遍体鳞伤的记忆成为了无数次创作的潜行驱动力,在那些电影中进行的审判、争执与痛楚,包含着悔恨与自省的辩证甚至修正构成一次次对“那时的”自己和他人重新处置的假想推演,从而不断地得到自愈的宽慰、救赎以及可能的正确幻象,后觉尽是虚妄,然原罪已负,只好继续追索。那件事之后催生出的“阴谋”大约是“情欲”和“艺术反身”之外波兰斯基影像的最常见主题,且亦敌亦友,《我控诉》或许是终曲般的最后陈词,他的态度十分明确。电影还是相当好看的,角色的登场布置,空间的转换更替,甚至对话的递进层次,完美把控着节奏将一件已然丧失悬念的事件变作剖解“阴谋”的缴文,并借一个复杂的主角消解道德高地,可谓费尽心思,于观感于私念。拿手的小空间调度埋伏在每一场戏,而真正的“危险小空间”具象却只有关押加瑞尔的孤岛,特效虚假,但他意或在此。

圆首的秘书,首届深焦影评大赛冠军,深焦主编

84/100

恐怕波兰斯基自己也没想到,一部主旨讲述欧洲近代反犹主义、影射欧洲当前极右翼崛起的片子,竟然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当然,你也不能说跟他的经历完全无关,只是重点在于他原罪式的犹太人身份而非其他。仍然坚持这一点:没看过片子就无权谈论和评价,《我控诉》里面人的耿直与扭曲,懦弱与坚韧,固执与狡猾,正义与腐败,虚伪和尊严,冷酷和卑微,无不来自于波兰斯基本人(的人格或经历),你真的很难说他到底是德雷福斯、皮卡尔还是那些坚称自己没错的人,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认为他在借此片声辩自己无辜,是对电影多重意图的误读和歪曲,更别提没看过就品头论足的。如果他能用嘴说清楚,他也就不拍电影了,如果人人都能靠嘴解释电影,那电影也就不吸引人了。

Peter Cat,制片人、深焦创始人和前主编

82/100

无一赘笔,恰到好处,不显耀,也不讨好。

吴泽源,一个写不好小说的影评人

80/100

一个咋看咋猥琐,拍啥啥体面的未解之谜。和片名相反,影片并没有想控诉什么,只是几乎不带感情地呈现了个体在面对利维坦时既荒诞又真实无助的憋闷处境。或许不是波兰斯基第一梯队杰作,但不看不是中国人,给低分也不是中国人。

肥内,《秋刀鱼之味》研究者

80/100

波兰斯基宝刀未老地带来一部几乎是古典式典范级的作品;但它又十分时尚,就像更多依赖音色来制造层次的新音乐,《我控诉》一方面再次重现古典主义的种种优点,同时另一方面也融合了来自二战后欧洲电影的新传统:让物回归物因此保留许多超出纯戏剧性讯息的强殖手法。这无非是因为事件本身拥有足够的关注度;哪怕导演确实有明显的意图拿这部片为自己辩护,因此人物的设定刻意走脸谱化、黑白分明的反现代性设置;然而,正因为他对自己的电影手法早有十足的自信,让它远远超越一般观众的“人性化”预期。事实上,面对必然被扭曲的历史题材,到底还有多少人会古板又土气地用“忠实性”来要求影片呢?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80/100

现实主义政治惊悚片,从情报工作者的视角切入冤案,冤案主体则几无发声,冤案也因而成为发现体制陈垢的一把钥匙,借古讽今由此成立。“复制品/赝品”,相似双方的微妙对立,构成了影片的题眼。

过于精准稳定的拍法,显现出人物被体制钳制和体制的麻木。但同时,也让他们的面目显得老套,政府军官、媒体和无脑民粹都有点样板化。军官的普遍逻辑在于,维稳需要沉默推诿、遮盖真相、无中生有,于是他们让自己不断干着程序正义但整套程序本身就是罪恶的事。不过,片中其他话题,少数族群迫害、隐私监控等,则没什么发挥。

鉴于本片讲到底是号召大家站出来、说出来,拒绝特殊待遇,别和权势同流合污。这和波兰斯基的戏外人格比对,某种意义上还蛮“自反”的。

宋远程,京都大学电影学硕士在读,电影爱好者

75/100

背负道德污点的英雄、蒙受冤屈的犹太人。不去联想到现实状况是不可能的。但很意外,波兰斯基并没有带着强烈的平反情绪去处理这个题材。精准的节奏把控、肃杀的氛围构建、孤身面对四面的冷漠。说是由七十年代的波兰斯基执导也不为过。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65/100

波兰斯基多年后重新回到正剧题材创作。从场景的安排与衔接,人物通过对白和行动推动主线的方式都可看出,他能够让电影工业的范式深入作品骨髓之中,模板般的凯撒奖作品。

真相

La vérité (2019)

导演: 是枝裕和

编剧: 是枝裕和 / 刘宇昆

主演: 凯瑟琳·德纳芙 / 朱丽叶·比诺什 / 伊桑·霍克 /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日本

语言: 法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8-28(威尼斯电影节) / 2019-10-11(日本) / 2020-01-22(法国)

片长: 106分钟 / 119分钟(特别剪辑版)

观看状态:高清中字资源已出

北美媒体Metacritic: -/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8/5

IMDb: 6.5/10

豆瓣:7.2/10

肥内,《秋刀鱼之味》研究者

90/100

不管要不要用「是枝脈絡」來看這部片,我都能得到極大的觀影樂趣。從中看到是枝非常自覺在那一條「融合」與「跨越」的線上做偶爾的出線表現;並且,可以想像他在自我風格、傳統風格、西方風格、日本風格,乃至現代風格之間找到平衡點的辛苦;但據說他拍這部片非常輕鬆,只能說他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高點,被誤解也是理所當然。而我們能說他的策略失誤嗎?或許,這也是他向觀眾提出的挑戰。但很可能從來「是枝風格」就是一個假命題;而是枝卻在這一次機會中再次觸碰他感興趣的主題,並且衍生出更繁複的命題。這才是影片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意義。

Luxuan,格勒诺布尔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爱电影但从没想过拍电影的摄影迷

85/100

开片Fabienne花园中树的特写有莫奈花园的格调——说不上来的法日融合之美。这样柔和曼妙的风格蔓延全片。绵里藏针、温柔版《秋日奏鸣曲》让观者感到细刺扎心,但又不至于痛苦绝望。是枝裕和聚焦“关系”,如投石于湖心,荡开的涟漪是人生的滋味。戏和戏中戏的对位设置倒是不算太新鲜,但这种嵌套引出Sara及其副本:作为母女共同的欲望投射对象Sara以神秘虚幻的幽灵式在场引出母女心结,后以Sara副本(幽灵的载体)的出场解开心结,细腻如丝,互相缠绕。最大的亮点在于母亲Fabienne一角非Deneuve莫属:影像与现实的互相投射令这一人物更显生动;最喜欢的桥段是母亲拥抱女儿后改不掉以现实滋养艺术的“恶习”

Peter Cat,制片人、深焦创始人和前主编

76/100

我们当然能觉察出是枝裕和痕迹,但更难得的是导演放手把自己交付给演员,并随波逐流到某种法国电影传统中。《咖啡时光》《红气球》固然好,但能让观众忘记是枝裕和,无意识呈现出导演的另一番趣味,或许反倒是让我们看到了是枝裕和作为导演的另一面。除却剧本多少有在向法国电影靠拢意味,本片视觉调性反倒暴露出某种改造后的日式巴洛克意味的法国,并不存在谁模仿谁的问题,我相信这更接近一种杂糅的创作游戏。对于作为作者导演的是枝裕和来说,这部作品甚至还没开始发酵就已经被遗忘,但多年后回过头去看,这或许才是是枝裕和最真实的一部分。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70/100

阿伦·雷乃,以及冒充自己同僚们的诡计家是枝裕和,仍觉得亲切甚至高于预期,在于存在相当篇幅的思考方式上处于错位进而产生错觉的垃圾时间。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69/100

融入法国语境+优秀演员群戏,证明了是枝裕和不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他就只是单纯拍了一部没什么沉淀的差电影罢了。无论剧本还是调度都不够好,那些工整的错位、强硬的互文、大写加粗的真真假假,都是如此扎眼、不自信乃至保守。给好评的唯一理由是,作为一部讲演员的电影,至少德纳芙和比诺什的对戏还是足够漂亮。

刘二千,香港电影研究者,本雅明是唯一的主神

60/100

强烈的命题作文感,情节和对白设计感太强,一直在玩真实与谎言的对倒。是枝裕和似乎有些露怯,基本全是室内戏,而对我来说他此前影片最具吸引力的大概正是日式外景与人物情绪的互动。稍有意味的一段巴黎街头戏非常短暂,片尾花絮里倒一直在放。

宋远程,京都大学电影学硕士在读,电影爱好者

59/100

用顶级配置完成的一篇命题作文。看不出来是枝裕和有任何表达欲望。

-FIN-

原标题:《最好的青春片,最惊喜的松冈茉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