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影子教育的心理健康后果:更快乐还是更郁闷?

2020-06-25 11: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杨一纯 定量群学

更开心

VS

更郁闷

导语

本次推送探讨 “影子教育”的心理健康后果:参与“影子教育”是让学生更快乐还是更郁闷了?正如“影子教育”对于学业成绩的效应一样,已有研究中关于“影子教育”对学生心理层面影响的方向也存在争议。

本文主要是基于对三篇实证研究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影子教育”对学生心理层面影响的方向、机制以及三篇实证研究的研究设计和结论,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研究启发。我们此次主要介绍的三篇研究其中有两篇都是使用中国人民大学数据调查中心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针对的是中国大陆地区参与补习班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评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两篇使用同样数据的文章所得到的结论是相反的;此外,还有一篇文章使用TEPS数据针对台湾地区进行研究。

01

第一篇文章是近期发表在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的文章(Hu and Mu 2020)。这篇文章使用CEPS首轮数据全面的估计了初中生的各项时间利用(诸如写作业的时间、上补习班的时间、运动的时间和做家务的时间、课外阅读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等)对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他们所使用的心理测量指标有两个:一个学生报告的是对未来的信心,从1“对未来毫无信心”到4“非常有信心”,另一个也是学生报告的过去一周内感到沮丧、抑郁、不快乐、生活无意义和悲伤的频率,每项都是从1“从来没有”到5“所有时候”五种程度,研究者在分析中使用了这五个条目的均值。他们使用多层线性模型(Multi-level mixed effects linear model)来估计初中生各项时间利用对于他们心理状况的影响,在模型中纳入了学生各项时间利用的长度,并且控制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藏书量、兄弟姐妹数量、父母的参与度和监督力度、父母的教育期望、父母的移民身份、户口、个体认知能力测试分数、健康程度、学校和年级等既可能影响时间分配也可能影响心理状态的变量。对于参加补习班的测量是指学生报告自己参加由私人教师或与学校课程相关的补习学校组织的课程,CEPS问卷中分别询问了学生每个工作日和周末参与补习班的时间,研究者通过将工作日的使用时间*5,周末的时间*2,并将两者相加得到每周参与补习班的总时间,以小时为单位。研究结果发现初中生参与补习班与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对未来的信心呈负相关,而与他们的抑郁程度呈正相关。他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在中国竞争激烈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参与补习班会更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而针对与中国相似甚至更严苛的竞争环境的韩国研究也有相似的发现(M. Lee and Larson,2000),同时并不是上补习班会使学业更差,而是因为在中国只有那些学业成绩差的学生才上补习班。有趣的是,另一个同样使用这一数据研究“影子教育”的文章则发现参与补习班会降低学生感到抑郁的频率。下面我们就继续介绍这篇文章以与之进行对比。

02

第二篇针对中国大陆的文章使用了CEPS首轮和第二轮的数据进行研究(Sun, et al.,2020)。不同于以往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认为中国大陆特殊的社会背景可能使得参加补习班对于学生存在心理和情感上的好处。在过去的30多年,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中国的家庭经历了价值观的巨大变化,独生子女已经成为家庭“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竞争激烈的教育背景下,父母将教育投资作为提高子女人力资本和教育成功的一种途径,而受益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家庭也有更多的经济资源用于进行教育投资。而这种对于孩子学业的关注在中国引起了集体焦虑,这种焦虑意味着整个社会都在担心阶级的固化,而对于“影子教育”的投资已经成为解决“身份恐慌”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中国政府普遍实施的减负政策使得家长更加担心只依靠学校课程难以达到高考的门槛,更可能通过私人辅导来弥补这种认知差距。

为了减少异质性的问题,他们使用了双重差分(DID,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和倾向值匹配(PSM,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更为有效的控制可观察到的和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对样本选择性的影响。与上文不同,本文的研究者对于课外补习班的测量主要是测量他们是否参与语文、数学、英语相关的补习班,CEPS问卷中对于受访者提问:你参加了哪些课外辅导班?包括四项:语文/作文、英语、普通数学(不包括奥数)、上述任何一项。他们测量心理抑郁的方式与上文不同,他们选取了上文测量指标中的“过去一周是否感到抑郁、不快乐、生活无意义和悲伤的频率”这四个测量指标,并且分别作为因变量来看,发现参加补习班均会降低学生报告这几个维度的心情体验的频率。为了进一步探索不同群体的异质性,研究者根据性别、户口、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和父母职业分成8个子样本,研究显示参与补习班能够在心理层面受益的群体主要是男生和那些来自相对贫困背景的学生——来自农村地区,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在后50%,特别是那些父母从事非精英职业的学生。这结果似乎说明来自弱势家庭的学生更可能通过参与补习班缓解这种心理上的焦虑感。

03

最后一篇针对台湾地区“影子教育”的研究则发现,虽然参与补习班会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同时也会加重学生的抑郁(Kuan,2018)。这篇文章讨论了参与补习班、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首先来看参与补习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机制。第一,当学生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角色,而那些参加补习班的学生自身很重视学生的角色,从而可能处于角色超负荷的状态(role overload),这是指一种对于个人需要付出的能量和耐力超过其本身所具有的能力时的状态。第二,还存在一种可能是孩子是被教育期望过高的父母强迫参加补习班,这又使学生处于一种角色囚禁(role captivity)的状态。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持久的紧张,并成为青少年的压力源。第三种机制则是参与补习班可能导致学生缺乏睡眠(sleep deprivation),这种情况尤其是在东亚社会中尤为常见,例如之前大热的韩剧《天空之城》中,为了补习孩子们牺牲睡眠的大量时间,经常熬夜。而大量研究显示,较少的睡眠时间会增加青少年产生抑郁和焦虑的倾向(Pasch et al.,2010),即使是轻微的睡眠限制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调节(Gruber et al.,2010)。除此之外,学业成绩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也可能存在相互关系。一方面,学业成绩差可能会增加学生的抑郁情绪(Cole,1991),这是因为学业成绩差可能会导致低的自我评价,同时尤其会影响女生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自我评估;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的研究指出心理健康有问题也有反作用于学习,抑郁情绪会导致精力不集中(Chen and Li,2000)、减少对课程的参与度以及降低父母和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从而使学生自我放弃(Needham et al.,2004)。

而之前的经验研究较少考虑到选择性机制的问题,即学业成绩、家庭背景以及是否自愿参与补习的影响,另外也没有考虑到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的相互作用关系,所以作者使用了倾向值倒数逆向加权(IPTW, inverse probability treatment weighting)的方法和看似不相关回归(SUR,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来重新检验这个问题。测试抑郁程度的研究结果发现,对那些在七年级心理最健康的学生来说,在九年级参加补习班一方面确实提高了他们的成绩,同时也损害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一结果同样适用于那些在倾向值分层中第二层(第二可能性)参加补习班的学生,大概可以理解为是“No pain,no gain”了。

主要文献:

Hu, Shu, and Zheng Mu. "Some Time is Better Spent than Other Time: Chinese Adolescents’ Time Use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2020): 1-27.

Kuan, Ping-Yin. "Effects of Cram Schooling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Mental Health of Junior High Students in Taiwan."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50.4 (2018): 391-422.

其他文献:

Chen, Xinyin, and Bo-shu Li. "Depressed mood in Chinese children: Development significance for social and school adjust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24.4 (2000): 472-479.

Cole, David A. "Preliminary support for a competency-based model of depression in children."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00.2 (1991): 181

Gruber, Reut, et al. "Impact of sleep extension and restriction on children’s emotional lability and impulsivity." Pediatrics 130.5 (2012): e1155-e1161

Lee, Meery, and Reed Larson. "The Korean ‘examination hell’: Long hours of studying, distress, and depression."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9.2 (2000): 249-271.

Needham, Belinda L., Robert Crosnoe, and Chandra Muller. "Academic failure in secondary school: The inter-related role of health problems and educational context." Social problems 51.4 (2004): 569-586.

Pasch, Keryn E., et al. "Adolescent sleep, risk behavior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re they linked?."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behavior 34.2 (2010): 237-248.

原标题:《影子教育的心理健康后果:更快乐还是更郁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