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是新时尚也是好习惯,上海垃圾分类一年的自觉行动与绣花功夫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栾晓娜
2020-07-01 07:3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020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

“学会了垃圾分类,认清了四个桶,看着小区一天天变干净,很有成就感。”八旬市民黄安娣感慨,这一年,从搞不清、不理解到乐在其中、分享经验,她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了。

尹慧璇 设计

很多上海市民与黄安娣一样,经历了短暂的“阵痛期”后,垃圾分类如今早已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无论大街小巷还是居民小区,垃圾桶少了,蚊蝇不见了,城市环境更加整洁有序。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2019年1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经上海市人大表决通过,并于当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上海又一次领全国之先,率先步入垃圾分类的强制时代。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一年来,从“扔进一个筐”到“细分四个桶”,从“新时尚”到“好习惯”,从民间智慧到智能化设备,从社区自治到“一网统管”……上海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背后的“绣花功夫”和精细化管理,正生动诠释着这座人民城市的创新与活力。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视觉中国 图
是新时尚也是好习惯

2020年6月28日早上8点半,暴雨如注。徐家汇花园小区的居民吴阿姨一手撑着伞,一手拎着干、湿两袋垃圾,赶在垃圾厢房9点关闭前把垃圾扔掉。这早已成为她每天的固定习惯,风雨无阻。

“刚开始觉得很不方便,现在习惯了,反倒觉得比原来更方便了。”吴阿姨说,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前,每栋楼前都有2个垃圾桶,所有垃圾都扔在一起,看似方便,却要经常遭受臭气、蚊蝇之苦。如今,散落的垃圾桶不见了,垃圾厢房不仅干净整洁,而且智能化程度很高,只要走近它,便会自动感应开门。

一年来,在这场全民共建、人人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攻坚战中,上海这座人民城市,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原则和目标,用“绣花功夫”啃下硬骨头,让垃圾分类投放从“不习惯”到“新时尚”再到“好习惯”,向全国乃至全球,交出了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答卷。

来自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自《条例》实施以来,上海垃圾分类成效显著,垃圾分类的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到2019年底,全市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实施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广大市民垃圾分类热情高涨,居住区市民自觉正确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率达到95%以上。

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上海垃圾分类成效显著:到2020年6月中旬,上海可回收物回收量达6813.69吨/日,同比增长71.09%;有害垃圾分出量3.3吨/日,同比增长11.2倍;湿垃圾分出量9632.13吨/日,同比增长38.52%;干垃圾处置量15518.24吨/日,同比下降19.75%。

上述数据的“三增一降”,意味着取得了有害垃圾及时分离,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成倍提升的实效,关键就是从源头到末端,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全链条”发力,“闭环式”管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志愿者完全撤守后,有三分之二的居住区仍能保持优秀的自觉分类投放水平,另外三分之一的居住区则保持良好。“由此可见,大多数居民已养成了自觉分类投放的良好行为习惯。”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生活垃圾管理处处长徐志平说。

高科技赋能,探索“科技+管理”长效机制

“更方便”“好习惯”的背后,离不开高科技赋能和绣花般的精细化管理。

家住虹口区北外滩街道云舫小区的居民发现,自从小区垃圾厢房实施了5G智能化改造,终于可以“无接触”扔垃圾了——走到对应的垃圾桶前,投递口自动开启,投放垃圾后,投递口自动关闭。生活垃圾分类,正变得越来越简单。

虹口区北外滩街道,云舫小区的5G智能垃圾厢房。 “上海虹口”微信公众号 图

这得益于虹口区开始探索的“科技+管理”长效机制。推行一年后,如何巩固既有分类实效?首先试点的,便是垃圾厢房的智能化改造,并纳入“一网统管”。“当5G技术为垃圾房装上‘智慧大脑’,不仅方便了居民,还能通过视频监控、满溢报警、除臭、数据联网等功能,提升社区管理精细化水平。”北外滩街道社区自治办副主任孙铭浩说。

通过高科技赋能,将垃圾分类纳入“一网统管”,正是上海多区正在大力推行的垃圾分类2.0版。今年5月下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这也成为多位上海代表团的代表频频提及的热点话题。

“经历了前一个阶段的实践,我们发现,用‘一网统管’来管垃圾分类,不仅好用,而且管用,真的是一网管垃圾,一屏观厢房。”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长宁区虹桥社区党委兼职委员朱国萍感慨于“一网统管”的效果。

朱国萍所在的长宁区虹桥街道率先开展探索,是上海第一个在街镇一级,实际开展“一网统管”垃圾分类场景运用的街道。不久前,依托“一网统管”平台,街道将城管执法纳入“一网统管”下垃圾分类案件流转,并开具全市垃圾分类行政执法案件首单,大大提升了执法效率,实现一网统管下垃圾分类工作街道与城管的“管执联动”。

黄浦区同样在行动。全国人大代表、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说,2020年,黄浦区将把生活垃圾分类纳入“一网统管”体系,通过“科技+管理”,实现“一屏观分类、一网管全程”, 建立全程分类可追溯信息化系统,用智能化手段探索垃圾分类实现长效、常态。

“依托‘一网统管’等平台,上海将大力探索“科技+管理”长效机制,充分借助技术手段,强化源头分类质量监管。”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表示,希望能通过高科技赋能,助推上海生活垃圾分类逐步从高强度投入的“攻坚战”向常态长效制度化的“持久战”转变。

除了高科技赋能,垃圾分类工作的日常管理,也将越来越精细。2020年,来自民间智慧的“破袋神器”,将成为所有小区垃圾投放点的“标配”。根据最新修订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达标(示范)街镇(乡、工业区)综合考评办法(2020年版)》,居民区所有投放点都应配备破袋工具、配套设置洗手池等便民设施,并采取异味控制措施。

“生活垃圾分类的初衷是什么?着眼点还是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徐志平说,这些破袋工具是在群众实践中产生的,是基层创造力的体现,为居民提供了方便。而增设除臭装置消除臭味,也是为了改善小区环境和大家的身体健康。

垃圾分类这件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对一座超大型城市来说,却是一场精细化管理大考,能有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上海感谢每一位市民的理解、支持与配合,而市民自身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在这座人民城市,2400多万市民正努力演绎“垃圾分类新时尚”,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共同筑起上海独有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