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方日报 | 脱贫攻坚的云浮担当,你最想给谁打call?

云浮发布
2020-06-30 16: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今天,《南方日报》隆重推出《脱贫攻坚 广东担当——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十周年特别报道》,其中,作为广东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云浮占了3.5个版,展现云浮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昂扬士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勇毅笃行的责任担当和奋斗历程。

千百年来,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距离小康梦想如此之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万众一心、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

今天是广东扶贫济困日十周年的日子。

云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截至6月中旬,云浮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26万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10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形成了“镇镇有产业、村村有基地、户户有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兴市新路径,高质量交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满意答卷。

《云浮市:锚定脱贫目标 决胜攻坚之战》

仲夏时节,绿染竹林。云浮市云安区镇安镇着眼发展绿色农业,将镇内的5000亩荒山变“绿色银行”,建设麻竹笋扶贫产业基地,并引进食品深加工企业落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解决农户产供销难题。像这样的扶贫产业项目全市共有2524个。

近年来,云浮市紧扣省委赋予云浮“产业兴市”和“乡村振兴”的两个课题,始终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扭住乡村产业、乡村环境和乡村党建三个关键重点聚力攻坚,坚持“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抓谋划,对标“精细农业、精美农村、精勤农民”抓攻坚,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凝心聚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主动仗”。

截至6月中旬,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26万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10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形成了“镇镇有产业、村村有基地、户户有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兴市新路径,高质量交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满意答卷。

高位谋划

整镇推进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云浮立足绿水青山资源禀赋优势,突出把培育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任务来抓,以“分区发展、连片培育、整镇推进”的产业扶贫工作思路,推动各地发展具有特色优势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扶贫项目,精准推动整镇推进产业扶贫,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产业扶贫重在特色,贵在精细,激发农村发展新动力。强化扶贫产业布局,云浮各地依托优势资源、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精心选择区域特色脱贫产业,推进“数村一品”“一镇一业”或“多镇一业”的“跨镇、跨村”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强化市场主体带动,搭建产业扶贫服务对接平台,实现全市有劳力的贫困人员都参与一个长效稳定的增收项目;强化机制创新,创新出“租金+股金+薪金”的资产收益扶贫产业机制,实现贫困群众多渠道收益;积极引导、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整镇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强化突破金融扶贫瓶颈,支持落实好发展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让贫困户直接获贷、精准获贷,支持发展脱贫产业。截至今年3月,全市累计向40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共1.32亿元;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强化县、镇主体责任,把推动整镇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帮扶单位脱贫攻坚考核内容,确保整镇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一镇一业在云浮各镇(街)多点开花,乡村产业逐步由“小散弱”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进阶。如云安区白石镇推进发财树种植,带动全镇贫困户533户种植3000多亩,户均年增收4200元;罗定市龙湾镇推进南药种植产业,建成1.3万亩示范基地,带动全镇743户贫困户全部参与种植,户年均增收7000元以上……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南药种植、发财树种植、油茶种植、肉牛养殖、温氏肉鸡养殖小区、蛋鹌鹑养殖产业等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整镇推进扶贫产业。

聚力脱贫攻坚过程中,云浮市还充分发挥“以奖代补”“共同缔造”的云浮特色优势,着力把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五共”理念贯穿于整镇推进产业扶贫全过程,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和企业积极参与,催生带贫益贫内生动力。

数据显示,整镇推进产业扶贫模式带动全市贫困群众2.1万户7.9万多人,实现年户均产业增收9250元,成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抓手。

尽锐出战

建强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山下有靓村、山上有产业,正是白石镇西圳村的写照。去年,全村15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达14293元。然而,在几年前,西圳村还是一个出了名的“软弱涣散村”。西圳村的华丽蝶变离不开该村党建工作的创新之举——“党员首议制”,实行重要工作党员先通报、重要问题党员先讨论、重要决策党员先行动,全面提升党组织在村民中的公信力,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健全落实“党员首议制”,西圳村建成百亩发财树和牛大力示范种植基地,兴建占地18亩的标准化养殖小区,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亲水平台广场等一项项民生项目相继落地,昔日脏乱差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牢牢抓住党建扶贫这一制胜法宝,云浮突出组织引领,打造党建示范点200个,推广“党员五星评定”“一支部一特色创建”“一组两化”“社区治理2+2”等一大批党建工作先进经验,安排市县镇党委书记挂点推动119个软弱涣散党组织100%整顿转化,并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村级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配套出台《村(社区)“两委”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先后对5600多名村干部进行2轮排查联审,调整“四不”书记40人,撤换“三类”村干部16名,建立“选储识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大力实施“归雁”“育雁”“强雁”计划,村级后备人才库已有2300多名。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切实破解农村脱贫难题。

为增强农村“造血”功能,云浮在打好脱贫攻坚的“人才牌”方面铆足了劲。

强化人才引进培养,开展高层次涉农专业人才引进计划,成功引进189名乡村振兴特殊紧缺人才到乡镇工作;发挥“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示范带动作用,提供个性化技能帮扶,促进技能就业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深入推进“让爸爸回家”乡村振兴公益活动,吸引2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招募150名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开展“三支一扶”服务。在各类回乡人才的示范下,带动新兴县天堂镇朱所村、泽罗坊村等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涌现一批带动村民就业、创业致富的乡村致富带头人。

强化人才本土培养,运用各级党校、乡村振兴学院等资源,开展镇村干部大培训,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全员培训,安排205名村干部到镇机关挂职锻炼,新选送166名村干部就读“村干部大学生”大专学历班,联合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和市县扶贫办联合办班,对村级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党务工作者全员轮训,打造一支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的党员干部扶贫队伍。

探索创新

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作为粤北欠发达地区,云浮市各级全力以赴、聚力攻坚,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持以“两手抓”重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一手抓攻坚,以“必获全胜”的信心信念,健全完善保障机制,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下大力补齐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坚决保证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一手抓防范,以“胜不收兵”的态度,对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强化造血能力提升机制,确保不再返贫。

云浮市全面建立五大制度机制,健全完善扶贫整体格局。一是建立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落实机制。市县书记任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健全扶贫专题会议、专题调研制度,专题研究,市县领导,全部挂村到户,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四级书记严格落实遍访贫困户制度。二是建立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合力攻坚机制。市本级出台22个扶贫政策文件,市直部门出台27个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全市脱贫攻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三是建立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云浮市持续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形成省、市、县共同投入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撑。据统计,2016—2019年,全市共到位39.94亿元财政资金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四是建立对口帮扶和定点帮扶机制。云浮市优化扶贫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让各级帮扶单位切实担负起帮扶责任。目前,市县两级派出驻镇工作组61个、驻村工作队857个、驻镇驻村干部1476人,实现全市所有贫困村和分散贫困人口所在村均安排定点帮扶单位,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联系帮扶。五是建立督查监督制度机制。云浮市建立健全定期督查工作制度,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切实把督查与监督贯穿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各环节,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迈入脱贫攻坚冲刺阶段,云浮市始终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去年11月,云浮市以郁南县为试点,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扶贫资产管理新机制,确保扶贫资产安全运行、保值增值以及长期发挥效益,为乡村接续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云浮各县(市、区)正逐步铺开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至今年5月底,全市已梳理和确权扶贫资产项目7863个,合计资产8.4亿元。扶贫资产管理规范、健康、有序发展,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提供了有效保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机衔接。

■数读

●2016—2019年,云浮共到位39.94亿元财政资金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其中省级以上财政资金28亿元、佛山市财政资金4.6亿元、市级配套资金1.36亿元、县级配套资金5.89亿元。

●目前,市县两级派出驻镇工作组61个、驻村工作队857个、驻镇驻村干部1476人,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联系帮扶。

●全市扶贫产业项目2524个,发展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其中国家级2个)、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8家、合作社2348个,带动贫困户2.1万户7.9万多人,实现年户均产业增收9250元。

●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给予每年3000元-7000元不等的生活费补助,现已落实2.27万名贫困户学生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云浮全市贫困户危房改造13397户,受益贫困人口5.3万人,实现脱贫攻坚贫困户住房安全目标。

●全市现有“粤菜师傅”学制班在校生1273人,共培训7969人。

●2019年,全市“南粤家政”工程遍地开花,共开展家政类培训6454人,获得职业技能证书3113人,其中参加家政服务类培训贫困人员157人。去年以来,向湾区输送家政人员2350人。

■一线案例

端稳就业饭碗

脱贫更有底气

5月初,正愁着找工作的云浮市云城区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王小就,拨通了云浮最新推出的“保就业服务电话专线”,接线员根据其个人信息、就业意向等信息从岗位库中迅速筛选出3个匹配的就业岗位推介给他,不到一周,王小就便成功成为城区一家检测公司的辅助技术员。“有了工作,脱贫不成问题!”

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增加就业是最直接有效的脱贫方式。让贫困户捧稳就业饭碗,尤其是面临疫情带来的“加试题”,云浮各部门纷纷拿出实招:积极协调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组织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加大政策支持、扶持、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招用更多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成立“保就业服务专班”,开通电话服务专线,推出“流动招聘会”等促就业、保用工特别行动,帮助扶贫车间及时复工复产,为全市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帮扶。出台一系列就业“组合拳”稳就业促就业,让贫困劳动力脱贫增收“有业可就”。

“一技在手,饭碗长久。”罗定市瑞平村贫困户黎光明右腿残疾,好学肯干的他,凭借理发手艺成为远近闻名的“Tony老师”,用勤劳的双手修剪出“好日子”。

像黎光明这样通过技能就业、技能脱贫的村民还有不少。2018年以来,云浮以“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内对贫困劳动力开展“职业指导下基层、提升技能促就业”活动,采取送教下乡、送教进村、田间教学等灵活方式,大规模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并提供个性化技能帮扶,促进技能就业稳定脱贫。

自2019年以来,全市共有448名贫困劳动力参加“粤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217名贫困劳动力参加“南粤家政”技能培训,这种“授人以渔”的技能培训,使云浮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粤菜师傅”和“南粤家政”人才的主要输出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有厨师约3万名,累计带动8万多人就业创业,涌现了罗定清水村、新兴梧洞村等多个“粤菜师傅村”,仅梧洞村就带动村内50多位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粤菜师傅”、云浮月嫂走出山村,用技能改写命运,用奋斗点亮幸福生活。

撰文:李嘉怡 伍廷显 江山

▎云浮各县(市、区)行动

《云浮云城区:特色产业壮实力 稳定脱贫后劲足》

夏至时节,丰收的时刻,位于云浮市云城区腰古镇腰古村长官自然村的霸王花种植基地迎来了采摘高峰期,20名腰古村的贫困户脸带微笑,不断在霸王花基地中来回穿梭,将一筐筐刚摘下的新鲜霸王花送往旁边的扶贫车间进行加工。

4年前,腰古村还是一穷二白的省定贫困村,随着云城区委、区政府产业精准扶贫的推进,在佛山南海区的大力支持下,腰古村在昔日的荒山林地中建起霸王花、食用菌培植两大特色农业产业,全村77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2016年的4020元提升到2019年的14430元,目前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昔日的贫困落后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从省定贫困村到脱贫“明星村”,这正是扶贫产业给腰古村的巨变。这个巨变背后,是云城区建立健全产业扶贫联结机制、帮助贫困户稳定长效增收的具体实践。脱贫攻坚稳定和持续的根本路径是产业,近年来,云城区紧紧依托区域资源优势,以产业扶贫为核心,多措并举、稳扎稳打,构建起产业富民长效、保障落实到位、政策持续稳定、生活显著改善的多元化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目前,云城区10条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3697户8304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撰文:李嘉怡 张英达

▶双赢开局

产业扶贫一体发展

“干啥才能挣钱?”这曾是云城区南盛镇枧岭村73户贫困户共同发出的无数次追问。枧岭村曾经以种植砂糖橘为主业,但如今产业消失殆尽,望着空荡荡的荒山,村民们一时迷失了方向。

如今,走进南盛镇枧岭村,上千亩两面针、化州橘红等南药在山头迎风舒展,长势良好,位于半山腰的观景平台也正在修建中,筹划打造以南药康养、家庭亲子为主题的“凤栖谷”旅游景区,枧岭村73户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2014年不足4000元涨至2019年13696元,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枧岭村的变化是云城区发展产业扶贫效益的缩影。为解决“富民、稳定”两个关键问题,云城区构建起以南药、花卉、蔬菜、水果、禽畜养殖等产业为主的多元化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形成了“镇镇有产业、村村有基地、户户有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目前,全区共实施产业项目7200多个,种植南药10.53万亩,带动300户贫困家庭年均增收6566元;10个省定贫困村发展各类特色种植产业3700多亩,均已建有50亩以上的扶贫产业基地;在家务农贫困户均参与了1个以上的扶贫产业并获得收益,参与率100%。

要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产业发展是关键。云城区南药、花卉等产业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同时,也让云城区集聚了大量稳定、熟练的劳动力和优质的自然资源条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此外,云城区花卉产业目前种植面积5.8万多亩,其中发财树种植3.3万亩,带动农户8620户,户均增收3100多元,目前正在创建省级花卉产业园。

▶党建引领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走进思劳镇云贡村,田地间、山头上,对叶百部、吴茱萸、香砂仁、钩藤、三叉苦等南药次第映入眼帘。

云贡村属省定贫困村,近年来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发展思路,村党总支部牵头成立了云康南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南药种植,成功盘活了丢荒的山地,连片数百亩的山地经过集约开荒,种上了1782亩各种南药,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700元增加到10万多元。

打赢脱贫攻坚战,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是关键。云城区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核心作用,以村民合作社作为经济实体,在企业、合作社、农户和市场之间架起桥梁,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吸纳务工等方式带动群众参与发展,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目前全区选派98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设立党支部23个,攻坚一线部门设立特色党小组11个,建立党员创业致富示范基地5个,打造了云城街新中村、河口街红阳村等20个示范支部,扩展中间支部600多个,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竖起了一座座致富奔康的坚实“堡垒”。

▶强化保障

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程二高一家是安塘街道红营村委会河梢村的贫困户,夫妻二人先后因交通事故致残。家里的顶梁柱倒塌,治病花光积蓄,两个小孩抚养负担……如何帮助这样的家庭打一场漂亮的脱贫“翻身仗”?

云城区党委政府迅速反应,及时将程二高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打造脱贫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的帮扶作战图。随着帮扶工作的进展,程二高一家从年收入1.44万元到如今超过10.8万元,成功脱贫致富,还在市区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

为进一步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强化政策支撑,云城区出台了14个扶贫政策文件,区直部门出台了多个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全区脱贫攻坚“1+N”政策支撑体系,实现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改造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教育类建档立卡学生生活费补助等扶贫政策与行业部门政策有效衔接。

5月22日,云城区共有挂牌督战贫困户81户195人,已达到脱贫标准81户195人,贫困人口即将实现清零。随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号角全面吹响,云城区迅速启动区四套班子领导挂点未脱贫户和每周汇总通报制度,制定挂牌督战作战图,成立3个挂牌督导工作组,对全区尚有未脱贫人口和新增危房任务的7个镇(街)、33个村委进行挂牌督导、挂钩联系,建立问题清单台账,逐项对账销号,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乡村美颜

日子越过越幸福

“我们村变化可大了!村貌变美了,运动锻炼、跳广场舞的人也多了,就像生活在公园里。”谈起村子的变化,腰古村村民张金荣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钱袋子鼓起来,景色美起来,贫困户的生活越来越好。云城区在脱贫攻坚的同时,还注重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努力让乡村美起来。当前,云城区结合南药、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努力打造南药养生健康之旅、红色美丽乡村之旅、花卉生态观光之旅等3条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把特色产业的“亮点”转化为发展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的“卖点”,从而实现产业、生态融合共赢发展。目前云城新中村、前锋榃蓬村两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基本建成,腰古镇城头村入选广东省旅游文化特色村,南药健康之旅入选广东省精品旅游线路。接下来,云城区计划利用5年时间共投入30亿元,打造一批精品村示范村。

同时,云城区还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积极开展“美丽云浮、共同缔造”活动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人居环境整治,全区10个省定贫困村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和行政村道路、集中供水建设、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已基本完成。打造了安塘石头地、腰古城头村、南盛滑石村等乡风文明示范点,组织开展农村春晚、伍丁诞民间民俗文化等活动,全面提升村民居住条件,丰富文化娱乐生活,努力让8000多名贫困人口在脱贫奔康路上越走越多姿、越来越幸福。

■数读

●实施产业项目7200多个。

●10个贫困村均建有50亩以上扶贫产业基地。

●贫困户扶贫产业参与率100%,户年人均增收3100元。

●种植南药10.53万亩,带动300户贫困家庭年均增收6566元。

●计划5年共投入30亿元,打造一批精品村示范村。

《云浮罗定市:特色产业齐发展 长效增收稳脱贫》

龙湾镇大石村、加益镇合江村、黎少镇大塘村、苹塘镇瑞平村等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蝶变,光伏发电、南药(肉桂)种植、扶贫鸡养殖等一个个扶贫项目建设遍地开花……昔日贫困落后的省定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产业兴旺的新农村。

云浮罗定市是广东省欠发达地区,辖21个镇街336个村(社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913户52828人,省定贫困村33个、分散贫困人口所在村279个,贫困人口约占云浮的47%。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罗定市在各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协助下,33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有劳动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5899.55元增加到2019年的13804.52元,2019年有劳动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同期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11.1个百分点,全市“两不愁三保障”绝对贫困突出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截至2020年6月18日,罗定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八有”脱贫标准,未脱贫人口实现全面“清零”。

撰文:曾伟明 雷贤辉

▶夯实产业基础

就业增资双丰收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罗定市始终坚持超前研判、超前部署、超前行动、超前预置,把“产业脱贫”作为最有效、最稳健的途径,先后出台《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工程规划方案》《罗定市新时期精准扶贫产业扶贫规划方案》等文件,建立8大特色产业扶贫片区,重点依托罗定作为广东现代特色南药试验区核心区的区位优势,以及云浮南药(罗定肉桂)产业园、罗定丝苗米产业园这两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载体优势,全域推进南药(肉桂)、水稻、罗竹产业扶贫,发展种植各类南药46.77万亩(其中肉桂种植39.3万亩)、示范基地42个;2019年成功承办全国“一村一品”交流活动暨全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现场推进会、首届广东南药产业大会、第八届广东云浮·罗定稻米节,入场参观购物人数达11.6万人次,签约项目16个,成交金额51.36亿元;建立了省内首个面积20.13万亩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蒸笼加工形成了7个加工专业村、4条加工专业街、较大规模蒸笼厂21家;落实帮扶到村项目1193个、到户项目24万个,在家有劳动力贫困户参与产业合同签订率93%,资产收益参与率97%。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罗定市稻米产业带动种植大户320个,农户4.7万多户;肉桂产业带动种植农户10多万户,年产值达6亿多元;南药产业带动种植农户12多万户,贫困户2万多人;罗竹产业带动加工蒸笼农户1.5万多户2万多人,年销售收入4亿多元,创汇超过5000万美元……罗定市还发挥“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点县”“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等优势,以佛山南海帮扶为契机,积极引导企业返聘租地农户,共建立县镇村特色产业扶贫基地41个,返聘贫困户2210人,让贫困户从中获得租地收益、股金分红、劳动报酬。同时,罗定市还整合网上招聘、视频招聘,积极探索打造“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的罗定品牌、罗定模式和罗定标准,帮助本地企业复工复产和贫困人口稳定就业。

目前,全市92家农业龙头企业全部复工达产,有意愿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业率100%,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14728人,稳定就业率98.47%。2020年上半年,全市有劳动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74.48元,高于现行脱贫标准。

▶聚焦产业问题

挂牌督战全覆盖

根据相关部署,罗定市由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挂牌督战。挂牌督战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挂牌督战工作组制定详细计划,成立4个分片负责小组,聚焦主要问题,先后7次遍访9镇103村271户821人贫困人口,4次深入15家农企和合作社开展调研,多次组织召开重点镇(街)村督战反馈座谈会,实地核实情况、反馈问题。与此同时,罗定市委制定了《罗定市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挂钩联系工作方案》,由市四套班子成员挂牌督战仍存在未脱贫人口的全部18个镇(街)143个行政村,由镇(街)党政班子成员挂牌督战全部未脱贫户,详细了解特色产业、扶贫产业发展及带动农户、贫困户生产情况,即市领导挂牌督战到镇村、镇领导挂牌到村户,加快推进素龙街道黄华权户、附城街道何天巨户等多个未脱贫户摘掉帽子,迈向新生活,确保“督”有重点、“战”有抓手。目前,排查整改工作已全面完成;督促了挂钩联系的镇(街)、村持续跟进“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落实情况,建立了问题清单台账,逐项对账销号,确保“问题整改不过夜”,真正做到了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一号民生工程来抓。

针对党建引领产业扶贫不够强的问题,罗定市通过抓组织力提升、抓战斗力提升、抓带动力提升,锻造坚强战斗堡垒。近年来,1680名党员中心户投入到“村、组、户”三级党建网格,6000多个“微网格”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把党的领导落细落小到每一个扶贫单元,打造了加益镇合江村等60多个示范村。调整配强村级书记11名,引进30名脱贫急需型人才回村任职,91名村书记入读“村干部大学生班”获得大专学历,全面完成镇村干部全员轮训,有效提升了头雁引领脱贫能力。投入专项帮扶启动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92个,全面消灭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社区),省定贫困村平均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先后选派1113名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驻村联户,提拔重用86名脱贫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2019年立案查办扶贫领域案件68件68人。全市现有帮扶单位152个,有驻村干部710人,有帮扶责任人14245人。

▶谋划产业发展

长效脱贫奔小康

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决胜阶段,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要求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固一些。连日来,罗定市在100%落实教育生活费补助、医疗保障补助和危房改造补助基础上,先后出台《2020年全市低保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罗定市2020年扶贫工作要点》《罗定市健康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罗定市2020年扶贫济困倡议书》等多份政策文件,制定多项工作措施,紧盯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临时救助政策落实不到位、因疫因病致贫、因疫因病返贫人口兜底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各帮扶单位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开展脱贫攻坚拉网式“回头看”大排查,精准出击消除盲点和死角,确保各项任务“清零”达标。修订扶贫小额贷款实施方案,将政府贴息和担保期限延长至2023年12月并加大贴息资金投入,实现贫困户资金长效保障。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罗定市严格执行“电商在农副产品推销方面是大有可为”的要求,巩固拓展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成效,通过阿里巴巴等线上网络平台和线下8个扶贫产品销售门店、7个农超对接,畅通贫困户种养产品销售渠道,推动5家扶贫企业产品进驻云浮驻粤桂黔特色农产品流通交易中心。近期,罗定市紧跟直播带货新时尚,帮助罗定名特优扶贫农产品找稳定销路、增长效收入,如黎少镇隆久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兰直播带货,促进1000多只南罗百香鸡售出;罗定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京东网络直播带货,罗定稻米、皱纱鱼腐、罗定豆豉等罗定名特优农产品订单量总数达66414件,金额达101.3万元;云浮市“展现推介云浮名特优新农产品·助力消费扶贫活动”近日在罗定市苹塘镇举办,当天线上双平台直播销售523.5万元,线下39款农产品采购商意向采购2487万元;将举办6·30-爱心助农产品网销会,开展扶贫产品“认购”活动等等。

此外,罗定市还全面梳理和补齐农村道路、垃圾清运、污水处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短板”,以及医疗、卫生、文娱等公共服务配套“弱项”,试点建设助农直播基地和直播村,初步建立了返贫监测机制、扶贫资产长效管理机制,探寻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金融支持脱贫攻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等长效扶贫的多样路径。

《云浮市新兴县:强化产业“造血” 创新加速脱贫》

近日,在天堂镇内东村种植粉蕉以及水果木瓜的基地里,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还不时传来阵阵欢笑。“每天忙忙碌碌的,但是心里头踏实,生活有了奔头和盼头。”云浮市新兴县天堂镇内东村贫困户黎国全说。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治本的重要路径之一,实施产业增收,成为内东村在实现脱贫攻坚工作中重要一项。“以前我用自家土地种植蔬菜,但是蔬菜种植基本上是‘看天吃饭’,经济收入很不稳定。”黎国全说,现在他将土地出租给粉蕉种植基地,一边在产业基地打工,按月领取工资,一边领取土地租金,年底还有固定分红,收入稳定了不少。像黎国全这样的内东村农户还有很多,他们都在新兴县的脱贫攻坚过程中,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黎国全的故事,正是新兴县脱贫攻坚中的一个缩影。

强化组织

提升“战力” 助力脱贫

一场春雨后,广东省新兴县车岗镇布马村牛油果和沉香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牛油果树和沉香树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村民李红英、杨金容在给牛油果树和沉香树除草和施肥,她俩原本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三年前村委和新兴县祥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起牛油果和沉香种植基地后,就进入基地务工,家门口稳定工作的薪金和流转土地的租金让她们两户都在去年底顺利脱贫。

自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以来,新兴县就按照云浮市委“两新一前列”部署要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以被省列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为契机,坚持规划先行,加强组织领导,通过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和执行力,营造浓厚氛围,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日,新兴县委书记王巍到大江镇调研脱贫攻坚时,明确提出确保贫困村出列、贫困户稳定脱贫、扶贫资产管理高效规范等要求。

在王巍看来,在新兴县,大江镇有绿水青山,有红色记忆,这是新兴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独特优势。正因此,下一步,新兴一是要高质量做好责任性和常态化工作,尤其要做好涉及群众利益等民生工作;二是创新性推进党建工作,基层党员干部要主动作为,提高一线党员的主动示范作用和战斗力,让党员从“让我干”变成“我要做”,从“要求做”变成“我想做”,提高基层党员的干事能力和干事本领;三是要利用好大江的独特资源,进一步错位发展。

因地制宜

特色扶贫 强化“造血”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新兴县积极拓宽扶贫产业发展思路,重点推进养殖、青梅、紫米、蔬菜、粉葛、辣木、南药、茶叶等特色农业项目,着力构建益贫带贫机制,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有效提升了贫困户持续增收能力,带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王巍介绍,新兴县一方面通过加强政企合作,建设扶贫养殖小区,助贫困户增收。依托温氏集团龙头企业作支撑,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年出栏肉鸡1000万羽的“红光云秋洞、布辰”扶贫养殖小区,该项目为新兴县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每年增收4000多元。

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投资模式,带动贫困户长效稳定增收。其中,新兴县统筹扶贫专项资金5000万元,投入太平镇象窝茶场有限公司建设种茶基地4000亩,带动全县2600多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增收1500多元;与此同时,车岗镇则利用扶贫资金300万元投入牛油果和沉香种植基地,带动车岗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年增收1350元。

与此同时,新兴还大力引进光伏产业,确保贫困户参与资产收益项目。近几年来,新兴县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建成村级光伏发电站26个,装机容量为1850千瓦,年收益200多万元,每年为贫困户带来收入约700元。

除上述抓手外,新兴县还借助发展种植项目,促进贫困户增收。通过改良青梅种植,优化粉葛种植、推广优质水果种植、扩展蔬菜种植、引导紫米种植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双管齐下

防疫脱贫 “两手抓两不误”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作为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有着“中国禅都”美誉的云浮新兴县,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统计数据显示:仅2019年2月4日至10日(年三十至年初六)期间,新兴全县累计旅游接待人数就达到了202.13万人次。因此,如何做好疫情防控,便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新兴县充分认识到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迅速成立县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县上下联动、巧用网格化排查+大数据管理,精准施策,对新冠肺炎疫情高效实现“外防输入,内防传播”。

一方面,新兴县迅速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全县各镇扶贫干部以及驻村第一书记马上行动,落实网格化精细管理,坚决阻断疫情向农村蔓延。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弱势群体进行排查,宣传防疫知识和派发口罩、消毒药品等防护物资一批,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了解家庭成员情况率为100%,做到特殊时期脱贫攻坚工作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贫困户零疫情。

另一方面,新兴县继续做好贫困户稳产保供增收。组织农村贫困人口尽快恢复生产和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倡议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消费扶贫产品,通过村级扶贫产品电商网点和销售门店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成功销售柑橘、番薯等农产品1.86万斤,做到生产资料不断供、农产品不积压、资金不断流。

与此同时,新兴县还积极推进贫困户安全有序返岗就业。积极采取各种暖心措施,摸查贫困劳动力返岗情况和就业意向,摸清本地区企业缺工情况,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准确的企业用工信息。同时开发疫情防控公益性岗位,如护林、生态管护、卫生保洁等公益性岗位,临时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段时间以来,新兴县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各镇各有关部门都把支持企业加快全面复工复产和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挂牌督战

着力推进剩余未脱贫人口稳定脱贫

脱贫攻坚在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同时,如何着力解决剩余未脱贫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也是摆在新兴党委政府面前一个突出的难题。

针对上述情况,近段时间以来,新兴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的工作要求,为着力解决剩余未脱贫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问题,制定了《新兴县脱贫攻坚挂牌督导挂钩联系工作方案》和出台了《新兴县处级领导干部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挂钩联系工作方案》,将新兴县未脱贫的86户270人实行县领导包村、包户责任制,挂图作战,按照“一户一法”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和完成时间。由县纪委、组织部“按图索骥”,对照时间、任务进行督导检查,对进度慢和措施不落实的进行通报和问责,举全县之力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新兴县重点聚焦剩余未脱贫户情况,进行精准施策。”王巍表示,一方面,新兴县委、县政府对未脱贫户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台账、分析原因、创新思维,切实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另一方面,则通过召开常委会会议研究新兴县脱贫攻坚“五百”大行动,即百岗待人、百企帮扶、百干对接、百坊进村、百万贴息五大重点行动。除此之外,新兴县还成立危房改造、最低生活保障、宣传等7个行业部门督战专班,实现督战全覆盖,对任务重、困难大、剩余未脱贫人口多、危房较多的镇、村(居)委进行实情研判,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因户施策集中力量解决剩余未脱贫问题,确保全县86户270人如期脱贫。

通过前阶段的工作,严格按照“一户一法”要求逐户逐人有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数读

●新兴县辖12个镇199个村(社区),有15条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34户14744人。2019年底,全县脱贫率98.17%,15条省定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

●截至2020年5月8日,新兴县原未脱贫86户270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实现“清零”目标。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6134户14744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2624户10025人,无劳动能力3510户4719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732户6614人、低保贫困户2560户6215人、五保贫困户1842户1915人。相对贫困村15个(高明区帮扶13个,云浮市直单位帮扶2个,贫困村内贫困人口为1077户3127人)。共投入扶贫资金2亿元(其中:631扶贫资金1.78亿元),精准实施74个扶贫产业项目,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

●截至2020年5月,新兴县累计实现4068名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或就近就业,就业率91.10%,对4643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实用技能或转移就业培训,培训率100%,优先安排122名贫困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认定“凌丰、先丰、万事泰、三A”就业扶贫车间4家。

■延伸阅读

今年6月22日至24日,新兴县2020年两会召开。在6月23日举行的新兴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新兴县委副书记、县长袁伙月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兴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袁伙月表示,其立足点,正是要贯彻落实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袁伙月说,下一步,新兴要发挥好“疫情零发”优势,着力在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旅游“双创”等方面狠下功夫,力争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排名全市前列,在融湾发展上开好局起好步。

与此同时,新兴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加快建设优质鸡、生猪、丝苗米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一批养殖小区,创建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专业镇村,加快形成“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袁伙月说,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品牌,发展农副产品初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延伸农业产业链。对接湾区需求,扎实推进“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工程,推动县内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打造湾区农副产品“供给地”。

■一线案例

新兴县天堂镇内东村:

旧貌换新颜

村落迎蝶变

走在新兴县天堂镇内东村里,放眼望去,宽阔的水泥马路沿着翠绿的秧田一路向前延伸,两旁的水稻抽穗,粒粒饱满,让人心旷神怡。

谁能想到,仅仅4年前,这个远近闻名的小山村还是污水横流、杂乱不堪、无人问津的贫困村。“以前的内东村,生活条件十分落后,村道是土路,坑洼不平,杂草丛生,沿湖厕所、猪圈、鸡舍遍布,生活污水乱排,塘面蚊虫乱飞,有些村甚至还没有通路,村民们出行十分不便利。”内东村村民黄大爷说。

村庄的改变,从村容村貌开始。

“随着脱贫攻坚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及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进驻,内东村祖祖辈辈的企盼,得以迅速变成现实。”据了解,2016年,高明区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进驻内东村,投入约20万元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内东村新农村建设;同时投入资金187.66万元,完成内东村委村道硬底化建设工程和安装太阳能路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内东村的基础设施开始有了质的提升。

近年来,内东村大力推进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申请高明帮扶资金约440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主干道路灯亮化、人畜分离、雨污分流、卫生保洁、危砖房改造,一条条水泥硬化路,不仅串起了分散居住的内东村群众,更给他们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出路。

不仅如此,内东村还全力推进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信息、环保、物流、广播电视、水利设施等“九大工程”建设,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并深入开展健康乡村、文化乡村、数字乡村建设工程。通过完善乡村标准化卫生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站建设,配备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终端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现在的内东村,整洁的乡村道路、错落有致的房舍、村内花草清香,山村蝶变最终惠及村庄里每家每户。

撰文:方镇彬 雷贤辉 欧金荣

梁绍辉 梁晓珺

《云浮郁南县:特色产业促增收 资产管理精细化》

夏至已过,万物华实。在云浮市郁南县建城镇无核黄皮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一串串金黄的无核黄皮挂满树梢,果农正在田间忙碌,为即将到来的采摘旺季做最后准备;在平台镇平台村综合种养小区内,经检疫合格,贫困户龙金燕养殖的2万多只羽肉鸡即将出栏。

近年来,郁南县紧紧围绕产业兴农思路,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种养业作为产业扶贫的关键举措;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养殖产业,以及南药种植、“果盘子”、“菜篮子”等特色农业产业,形成“镇镇有扶贫产业、户户有产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格局,构建出特色种养业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增收的生动局面。

截至目前,全县8687户贫困户共19568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25条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与此同时,郁南县在全省率先探索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撰文:李嘉怡 叶锦生

▶全面统筹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

“不用离家,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钱。”东坝镇双凤村贫困户黄容兰正在位于该村的华创花卉种植扶贫基地里安装水管、浇花。因病致贫的她此前一直在珠三角打散工,年幼的孩子交给家里老人看护。自从村里建起占地260亩的花卉种植扶贫基地,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黄容兰盼望多年的“家门口就业梦”得以实现。“除了有稳定工作,还有一部分扶贫项目收益分红。压力轻了,心情也顺畅了。”黄容兰说。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更是增强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关键。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郁南坚持按照“整村整镇推进、区域联动发展”的工作思路和“镇镇有扶贫产业、户户有产业带动”的目标要求,由温氏集团公司、广东顺诚畜牧有限公司、云浮市华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在县域内全面统筹发展特色农业、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打造镇村企三方共建,“公司+种养小区+合作社+农户”四方联动,镇、村、企、贫困户、农民五方共享的产业发展模式。

其中,发展特色养殖业方面,引进温氏集团公司通过“生态+”模式投入1.5亿元建成一批高效智能生态养殖小区,预计产值2.5亿多元;广东顺诚畜牧有限公司通过发展蛋鹌鹑小区养殖和延长产业链,加快高效生态养殖产业发展,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66亿元;发展特色种植业方面,郁南县依托县域资源禀赋,以重点发展无核黄皮、沙糖桔、番石榴、金煌芒、百香果、辣椒等绿色农业,引导鼓励农户发展特色农业,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果盘子”“菜篮子”的重要供应地之一。

如今,走进郁南的乡村,处处可见一派产业振兴、生机盎然的景象。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全县共发展扶贫产业6301个,通过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带动贫困户3405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户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同时,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700万元,建设光伏扶贫项目50多个,1351户贫困户入股获取分红,稳步提高贫困户收入。

▶凝心聚力

筑牢脱贫攻坚压舱石

“我们的蜂蜜纯天然原生态……”在直播间里,千官镇古罗村第一书记梁文福如数家珍般介绍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受疫情影响,该县多地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一度面临滞销困境。为帮助贫困户渡过难关、回笼资金,以梁文福为代表的驻村第一书记纷纷当起村里的农产品“代言人”,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打开当地优质农产品销路,让山货走出山村。

脱贫攻坚,核心在党、关键在人。立足抓细头雁人才引育,郁南县创新干部锻炼方式,选派177名第一书记到行政村帮扶,400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2019年,该县将54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推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一线挑大梁,让党建工作成为年轻干部锤炼党性的熔炉,让脱贫攻坚工作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战场,并提拔重用了28名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实干型干部。

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郁南县通过创新“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1+3”模式,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率先在全县25个省定贫困村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会长的乡村振兴促进会,共打造了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50个、合作社党组织74个、流动党员党支部23个,设置金煌芒种植、无核黄皮种植、养猪等特色党小组250个,在党支部引领和其他组织协同合作下,以党建引领扶贫产业加快发展。

同时,为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不掉一户,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今年初郁南县对剩余133户335人未脱贫贫困人口实施“挂图作战”工作模式,成立督战专班挂牌督战镇、村、户,以按图整改、按图推进、按图督查做到分镇分村分户施策,实行剩余未脱贫贫困人口挂牌督战全覆盖。截至今年5月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就业奔康

托起群众生活新希望

“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自丈夫离世后,一家五口的开销全压在万明芳肩上,在驻村工作队的鼓励和帮忙推介下,万明芳成功在佛山找到一份工作,也彻底打消了让大女儿辍学外出务工的念头。4年多过去了,如今女儿顺利考上技工学校,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

郁南县将就业扶贫摆在重中之重、急中之急的位置,为了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郁南县全面摸查贫困劳动力返岗情况和就业意向,加强与珠三角的劳务协作,健全“一对一”帮扶机制,多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并在2016年出台了《鼓励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劳务输出的实施办法(试行)》,对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给予交通费报销和务工奖励,以奖代补,推进就业扶贫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县奖励贫困家庭外出务工人员960人。

与此同时,郁南县持续加大对贫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将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让贫困劳动力端稳就业“饭碗”。以“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工程为抓手组织贫困户培训、引导贫困家庭学生入读技校,通过举办“南粤春暖”“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就业服务月”“百企千岗巡回招聘”“金秋招聘月”等大型招聘活动,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截至去年底,共培训有劳动力贫困人口5726人,培训率达100%,累计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就业4837人。

针对部分就业困难的贫困户,各镇村还着力拓展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就岗位,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近就地稳定就业。

▶先行先试

探索扶贫资产管理新机制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纵深推进,截至去年底,全县共发展扶贫产业6301个,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扶贫资产。为确保扶贫资产的安全运行、保值增值以及长期发挥效益,郁南县将扶贫资产管理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一环,去年11月,在全省率先探索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机制,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该县成立郁南县扶贫资产管理中心,镇成立扶贫资产管理站,村成立扶贫资产管理委员会,通过“党建+股份制+大数据平台”模式,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

扶贫资产管理的重点难点在于资产权属不够清晰、相关的管护责任不够清晰明确、账务处理不够明确等问题。为此,郁南制定出台“一方案两办法四制度”,即制定《郁南县扶贫资产创新管理试点实施方案》《郁南县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试行)》《郁南县扶贫资产收益分配使用办法(试行)》,配套出台扶贫资产确权登记、扶贫资产处置、扶贫资产监管和扶贫资产管理公开等4个相关制度,在扶贫资产界定分类、确权移交、资产运营、收益分配、监督管理和信息公开“六大环节”规范操作,形成一套规范化、精细化的扶贫资产管理体系,确保扶贫资产管理工作依法依规依程序推进。

目前,在试点基础上全县已全面铺开扶贫资产管理工作。据统计,全县已确权登记扶贫资产1331个,资产总额30761万元,确权率95.8%,确保了扶贫资产管理规范、健康、有序发展,收益长期稳定,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数读

●2019年,全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4018.58元。

●2017年底,郁南县已建成公建民营规范化村卫生站158间,并全部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19年底,全县免除贫困人口住院个人自付费3504人,开展贫困人口白内障免费手术625人。

●2018—2019学年,全县落实教育补助人数3637人(含县内、县外省内、省外),发放补助金额1134万元,补助发放率100%。

●至2019年底,919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部竣工,竣工率100%,改造补助款3385.2万元全部拨付到户,拨付率100%。全县177条村均已实现集中供水或取得安全饮用水检测报告。

●大力推进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建成40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和40个镇、村物流站点。

脱贫攻坚的云浮担当

你最想给谁打call?

来源:南方+、南方日报

原标题:《南方日报 | 脱贫攻坚的云浮担当,你最想给谁打call?》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