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脱贫组合拳 打出增收合力

克州政府网
2020-07-01 06: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我在工作队举办的技能培训班学会了打馕。”“多亏了工作队的帮助,我在村里开了一家凉粉店,生意很火。”……茶余饭后,村民谈论着工作队帮助他们增收致富的故事。

驻村以来,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哈密职业技术学院、阿图什市住建局驻松他克乡买谢提村工作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为村民脱贫出实招。

志智双扶强动力

买谢提村人均耕地不足1亩,不少村民赋闲在家,没有一技之长,增收无门。针对村情实际,工作队多次与村“两委”商量,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确立扶志强智促就业的增收思路。

工作队与村“两委”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利用村民夜校、周一升国旗等时机,邀请致富带头人现身说法,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转变村民思想观念。

“过去全家人靠养殖、种地生活,听了致富带头人的故事,我深受鼓舞。我要学好打馕技术,靠双手增收致富。”村民肉孜买买提·买买提明说道。

看到村民的就业意愿越来越强烈,工作队根据村民个人特长和意愿,制定培训计划,请来各行各业技术能手、“土”专家,采取现场讲解、实训操作的方式,开展缝纫、理发、烹饪、电焊等技术培训,确保村民学得好、学得会。

“学会打馕技术后,工作队帮我在村里的打馕合作社找了一份工作,每月收入4000元。”肉孜买买提开心地说。

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引导下,村民就业创业热情高涨,140名村民通过技能培训,拿到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移就业增活力

部分村民虽然掌握了就业技能,但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务工。针对这一情况,工作队积极与乡里的合作社、乡村车间、小微产业园对接,为村民牵线搭桥,帮助就近就业。

村民苏普热·阿不都热西提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成了村里刺绣厂的一名绣工,平均月收入1000元,顾家增收两不误。“工作队根据我家情况,让我拿计件工资,既能照顾家里,还能挣钱,我一定好好干,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为帮助贫困村民就业,工作队和村“两委”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思路,开发公益性岗位,15名贫困村民被聘为生态护林员、3名被聘为环卫工。

针对能外出、想外出务工的村民,积极与市人社局、乡扶贫办对接,及时了解就业信息,结合村民就业意愿和单位用工需求为村民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组织引导村民赴乌鲁木齐、浙江等地务工,实现稳定增收。

扶持创业有潜力

买谢提村距离市区仅1.7公里,不少村民有做生意的想法。

工作队和村“两委”了解情况后,逐户登记创业意愿、困难诉求,建立帮扶台账,组织工作队队员、村干部成立创业指导小分队,帮助申请小额贷款、协调经营场地、办理营业执照,鼓励有发展个体经营意愿的村民走出家门自主创业。

“工作队帮我开办电动车销售维修店,每月收入很不错,我打算把店铺规模扩大一些,多进一些畅销的电动车。”村民迪力夏提·阿吉说,“工作队知道我以前学过电动车维修技术,帮我协调场地,圆了创业梦。”

村民克热木江·艾尔肯在村里摆起凉粉摊,月收入3000余元;努尔艾力·吐尔逊在市区开了一家日用品专卖店,每天客流量100多人;海如拉·胡达白尔地开了一家饭馆,月收入近万元,为村里8名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带着大家一同增收致富……

如今的买谢提村,从事餐饮服务、小商品买卖的个体经营户131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

“我们将继续在技术培训和转移就业上下功夫,引进一批乡村车间、小微产业园,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创业、稳定增收。”村第一书记党振嘉说道。(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哈密职业技术学院、阿图什市住建局供稿)

【来源:克孜勒苏日报 】

【编辑:马丽丽 】

【审校:田拥刚 】

【审核:方长春 】

原标题:《脱贫组合拳 打出增收合力》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