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边陲小康新村杰罗布:我们都是祖国的坐标

2020-07-01 21: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北京西南近4000公里,雪域高原上阳光之城拉萨;拉萨正南约400多公里,祖国边陲小康新村杰罗布。

今年4月1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带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怀着对山南市洛扎县拉郊乡杰罗布村干部群众深深的情意和牵挂,沿着崎岖山路,穿越积雪、连翻大山,来到村民身边嘘寒问暖,并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交到群众代表米久扎西父子手中。

吴英杰动情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伟大祖国的坐标,都有守卫国土的义务和责任,大家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守护好家园和祖国边境线,用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关怀。

世世代代,这里都是我们的家园

杰罗布村所在的拉郊乡白玉地区,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国土。“白玉”,藏语意为“莲花生大师的手背”。藏族群众深信,白玉地区是莲花生大师藏宝的地方。至今,在切公拉山顶和巴桑温泉附近还能找到莲花生大师的法座。

今年81岁的索朗群培,身形瘦削,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尽管25年放牧守边的岁月让老人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炎,手指脚趾关节多处严重变形发肿发红,但炯炯有神的目光中仍透露出牧人特有的坚毅。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前,老人是拉龙寺的差巴(支差者),在杰罗布附近的马家塘牧场放牧。

“从我记事开始,60多岁的仁增多吉和格桑罗布就经常对我们说,杰罗布一直是我们的地方,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放牧。”索朗群培说。

成群的牦牛散落在远处的高原牧场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干净的路面,一面面五星红旗在漂亮的民居屋顶上飘扬……拉郊乡党委书记古桑旦增带着我们走进了海拔4300多米的杰罗布村。

1995年,担任乡长的古桑旦增动员自己的哥哥次旺旦增、弟弟平措罗布和两个舅舅索朗群培、米久扎西赶着62头牲畜、带了不到十斤的大米、数量不多的糌粑和半麻袋土豆,搬迁到马家塘牧场放牧,开始了放牧守边生活。

“那时候这里大半年都是大雪封山,与外界没有任何联系,人是死是活没人知道。”米久扎西回忆,当时这里基本没有人烟,仅有的两间破败不堪的小牧屋,还要防备不时出没的棕熊、豹子等野生动物。

那年的藏历新年,他们从山上背些干净的雪水,把仅有的大米倒入平底锅煮稀饭,虽然稀饭有些夹生,但4个人围在一起吃得很开心。“带进来的物资吃完后,次旺旦增和平措罗布回去送信。我和米久扎西的心一直悬着。山上的雪最深处有4米多,我们害怕他们掉在雪坑再也出不来。好在他们安全回来了。”说着说着,索朗群培笑出了声。

如今的杰罗布村有了大变化。索朗群培说:“路修好了,牦牛也多了,各种惠民政策让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富裕幸福的好生活,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要为国家守好边。”

守边护家,永远都是坚守的使命

“属于别人的,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也不要;属于我们的,就算只有石头沙子,我们也决不能丢。”在古桑旦增带领下,杰罗布村群众把守边护家作为永远坚守的使命,用生命和鲜血守卫着这片“神圣国土”“精神高地”。

1986年,18岁的古桑旦增第一次走出拉郊,到县城参加培训。3年的培训结束后,时任县委书记扎西达杰对他说:“你是拉郊的热血男儿,那里的情况你熟悉,党需要你,那里的群众需要你,你回去吧。”简单的话语,让古桑旦增抛下离开拉郊、到大山之外工作的念头;坚定的信念,让古桑旦增义无反顾、持续坚守了31年。

2019年藏历新年,3名群众从拉郊乡返回杰罗布村时失联了。“无论死活,我都要找到他们。”古桑旦增对满眼泪水的妻儿说,“假如我牺牲了,上级组织一定会照顾好你们的。”

迎着崎岖的山路、2米以上的积雪,古桑旦增带人出发了。4天4夜之后,往返90多公里的古桑旦增终于找到了失联群众。

1998年,没日没夜连绵不绝的大雪阻断了杰罗布与外界的联系,村民没有了粮草,面临着饿死、困死的险境。

“粮食我去送,绝不能让他们饿死在那里。”天一亮,边巴次仁赶着十几头牦牛,带着大米、糌粑和饲料冲进了冰天雪地。耳边是呼啸的寒风,脚下是齐膝的积雪,只能一步步挪着前进。经过漫长的一天一夜,“雪人”边巴次仁出现在杰罗布村。村民们得救了,边巴次仁却在返回途中遇上雪崩,将22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大山之中。

“2016年,杰罗布成立行政村。2018年,我们住进了110平方米带院子的‘小康房’。”米久扎西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我们坚持不下来。”

“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时刻关心关怀西藏各族人民,从没有忘记长期生活在边境地区、为祖国守边兴边固边作出贡献的各族群众,制定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让各族群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和给隆子县玉麦乡群众的回信精神,采取有力政策措施,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相结合,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加快边境地区发展,加快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

今天的杰罗布村,已告别无水、无电、无通信、无房住的历史,正在努力建设成为群众团结进步、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扎根边陲,我们都是祖国的坐标

米玛桑珠是米久扎西的儿子。初见29岁的他,让人难以相信,眼前这位双颊泛红、略显腼腆、运动鞋上满是泥土的小伙子就是杰罗布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2004年,13岁的米玛桑珠拉着牦牛尾巴走进了杰罗布。“初进杰罗布,我就知道放牧守边的不容易。”米玛桑珠说,小时候,爸啦(父亲)总是把我藏在身后,什么都不让我做。现在,有事爸啦总是把我推到前面。在他看来,是该我们承担起放牧守边责任的时候了。

叮当,叮当……寂静的山谷中,不时响起牦牛脖子上铃铛的响声。踏着前辈们放牧的足迹,米玛桑珠和村民们赶着牦牛奔赴一个个放牧点,沿续着雪域边陲的“格桑花”们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的生活。

“今年,又有24户群众将会搬来杰罗布村。新公路也将通车。” 古桑旦增说,“我们还要发展旅游业,把伟大祖国的边疆建设好巩固好,让边境地区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兴边的道路宽了,守边的力量强了,党员干部群众守边的心就更齐了。”

当平凡的生活与守土固边连在一起,祖国的神圣就贯穿到了每一名杰罗布村村民的平凡生活中,而平凡生活中每一个积极、自觉的行动不正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爱国爱家的具体体现!

每到杜鹃花的绽放时节,古桑旦增都会带领村民进行每年例行的巡山。他们扛起五星红旗,6人一组,穿密林、跨溪流,仔细巡查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每一块小石头都不曾落下,这样的巡山通常会持续一到两个多月。

“吴书记竖起大拇指为我们点赞,还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交给我。那一刻,我觉得我们这些年的坚守真的是值了。”米玛桑珠说,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守护好神圣国土,建设好幸福家园,让鲜艳的五星红旗永远高高飘扬。

四月的杰罗布,天空不时飘落淅淅沥沥的细雨。抬头望去,云层之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雪山之巅飘扬;山顶巨石上,红色的“中国”两个大字清晰可见;村党群服务中心洁白的墙壁上,“做神圣国土守护者 幸福家园建设者”的标语愈加亮眼……

原标题:《你怎能不知道杰罗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