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金研•深度】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分析与数字经济发展展望(下)

2020-07-02 18: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建行金融市场部 金融街廿五

作者:潘惠仪,建行广东省分行

前文请见:五、全球视角:与其他湾区的比较

目前全球有三大湾区能在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经济体量上与粤港澳大湾区匹敌: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在全球四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以约5.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约7000万人口,成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湾区。

1、纽约湾区:金融湾区

纽约湾区汇聚了2900多家世界级的金融、保险、期货和证券公司,外贸总量占美国的20%,制造业产值占美国的33% ,美国500强企业总部位于纽约湾区的高达1/3。曼哈顿是CBD的发源地,华尔街是世界金融的心脏,联合国总部大楼也在纽约。

2、旧金山湾区:科技湾区

旧金山是享誉世界的高新科技产业区硅谷,聚集了微软、苹果、谷歌、英特尔、Facebook等巨头,旧金山的半导体和计算机产量占美国的1/3、1/6 ,旧金山的生物、航天、通讯、能源等新兴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是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

3、 东京湾区:产业湾区

东京汇集了日本33%的人口、66%的经济总量和75%的工业产值,是日本最大的金融、贸易和交通中心,日本6个大型港口齐聚东京湾,年吞吐量超5亿吨。在京滨、京叶工业带,装备制造、钢铁、电子、石油化工等产业欣欣向荣。年销售额超100亿的独角兽企业,有50%将总部设在东京湾区,包括三菱、丰田、索尼等。

4、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产业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深圳的高科技、广州的文化医疗、澳门的文娱、香港的金融与国际贸易。约7000万人的消费市场,全球第一的海港群和空港群,珠三角(东莞、佛山、中山等)发达的制造业,还有承载着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的重任三大自贸区:着重于深港合作的前海自贸区,主要是珠澳合作的横琴自贸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南沙自贸区,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金融+科技+产业湾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广东自贸实验区挂牌以来,已累计形成约450项制度创新成果,涉及投资贸易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金融开放创新等关键领域,是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仍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但随着核心城市向外辐射扩散,周边地区发展机遇将越来越大,发展潜力也将得到释放。

六、在全国:唯一获中央批复的湾区

中国共有18个城市GDP破万亿,而粤港澳大湾区就占了4个。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南方经济的中心,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和无限的希望。两会期间,政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在2019年10月底召开的党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定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要始终坚持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打造全国扩大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标杆;2019年11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研究推出了一批惠港、惠澳政策措施,并对下一阶段大湾区建设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广东省委省政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责任主体,对湾区的建设高度重视,成立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及6个专项小组,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等配套文件,形成近中远期相结合的贯彻实施体系。

七、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中,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个城市都是中心城市。从功能定位而言,香港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三中心一枢纽,其地位得到前所未有之巩固;澳门体量较小,但是单项优势突出,其定位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广州着眼于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优势区位;深圳则是强调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以及创新中心的作用。而在金融方面,香港和广州有所强化,深圳则是中规中矩,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得到强化,既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广州则获得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碳排放期货交易所的建设探索权。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珠三角九市完成GDP总量18328.35亿元,经济有所下滑,但仍占广东省GDP总量的80%以上。GDP反映的是一座城市的家底,而城市的一般公共支出则代表城市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情况,与城市面貌的提升水平息息相关。2020年一季度珠三角九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34.9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80.03亿元。

图6: 2020年一季度湾区九市经济情况

图7: 2020年一季度湾区九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图8: 2020年一季度湾区九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在不考虑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的前提下,对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1、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经济规模(含人均)呈四个梯次分布

广州、深圳、香港处于第一梯次(GDP突破2万亿),这三大城市GDP总量接近7万亿,超过除了广东、江苏、山东之外的全国所有省市。

佛山、东莞位于第二梯次(GDP在8000亿元以上),佛山离万亿俱乐部只有一步之遥。

澳门、惠州、中山属于第三梯次(GDP在3000亿元以上),与第二梯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珠海、江门、肇庆则处于第四梯次,GDP规模不足3000亿元。

从人均GDP来看,排名则发生较大变化。经济规模处于第三梯次和第四梯次的澳门、珠海则跃居第一梯次和第二梯次,珠海人均GDP甚至超过广州,具体情况如下:

香港、澳门位于第一梯次。这两大特区均属于发达城市,澳门人均GDP高达54.41万元,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卢森堡,超过传统富国瑞士。香港人均GDP也超过了30万元,发达程度可见一斑。

广州、深圳、珠海则位于第二梯次。深圳为19.33万元、珠海为16.51万元、广州为15.77万元。

佛山、中山、东莞位于第三梯次。佛山为12.98万元、中山为11.14万元、东莞为9.92万元。

惠州、江门、肇庆位于第四梯次。这三大城市经济体量相对较弱,人均GDP同样处于垫底位置,属于大湾区内亟待提升的区域。

2、珠三角九市经济发展特色

广州国际商贸、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技术、教育医疗文化、游戏产业相对发达;深圳互联网产业、金融保险业、高新技术产业更加突出;在制造业方面,珠江将大湾区一分为二,以深莞惠为代表的珠江东岸和以佛山珠海中山为代表的珠江西岸。珠江东岸,电子信息制造业一骑绝尘,全国四成以上的手机都产自这个区域,华为、中兴、oppo、vivo成为国内市场的霸主。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高度发达,智能装备制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等产业相对突出,美的、格力两大龙头笑傲全国。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分为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圈,这其中,又规划了港深、广佛、珠澳三大都市圈。从都市圈来看,广佛肇之间,更多是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合作,广州利用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为珠江西岸的第二产业提供服务。深莞惠之间,除了深圳金融业、高端服务业为都市提供服务之外,还能将产业在区域之间进行转移,华为制造终端向东莞松山湖的转移,就是最大的例证。

综上,广州综合优势突出,教科文卫都相对发达,汽车、电子、生物医药等相对突出。深圳科创优势一流,经济竞争力强劲,金融业、互联网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产业优势突出。而珠江东西两岸,各有所长,不相上下。

3、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数字经济领域涉及民生、政务、产业、商业、基础设施等领域,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2018年珠三角地区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4.3% ,经济数字化程度全国第一。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已达万亿级规模,近30年持续位居全国第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数字化都在全国稳居前列。近5年广东推动3万多家企业进行技改,已有6000多家工业企业应用了工业互联网,50万家中小微企业“上云用云”,工业信息化水平不断跃升。此外,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广东排名第一,占19%,超过2万家。

移动支付和个人账户结算支付方面,支付宝香港钱包用户约200万人,用户覆盖度达1/3;在商业领域,数字技术加持下的跨境电商,不仅让大陆“海淘”爆发,而且越来越多的港澳消费者也开始“陆淘”。湾区内突出的跨境人员流动,催生出4万跨境上班人群;数千万游客往返内地和港澳之间。2019年中国电子信息十强企业珠三角占三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第一)、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第六)、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十)。

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数字经济指数呈现出明显的“两核多梯次”分布体系,深圳在9个城市的数字经济指数排名中居首,与广州共同组成第一梯队,两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远远领先于其他7个城市。

图9:湾区九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域排行榜

未来,随着国家各项支持政策效益的逐步显现,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优质要素的“虹吸效益”将会更加凸显。大湾区的政策创新将激活湾区内生动力不断汇聚,加速人才、信息、资金等各项资源要素向湾区集聚。

4、 数字经济发展展望

(1)物联网:物联网是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智能家居、智能汽车、交通运输、工业自动化等等,都需要物联网卡的支撑。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物联网”企业24.7万家。广东省以5.2万家企业数量遥遥领先,其中大部分在大湾区。

(2)交通和物流:交通和物流是一个区域崛起的重要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装箱吞吐量,深圳港高居世界第3,香港港世界第5,广州港世界第7;深圳宝安机场、佛山沙提机场、香港机场、澳门机场、白云机场均落在湾区内,湾区机场数量和吞吐量高居世界第一。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格局,“海、陆、空、地铁”四位一体,实现区域内3小时通勤圈。交通的一体化,让大湾区的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差距较大,区域发展空间面临瓶颈制约,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人口红利逐步减退。因此,在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加速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必须借助数字化的创新手段,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体制机制创新与变革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与治理理念,推动融合与创新。粤港澳三地需要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开放发展、创新发展,从而有效增强各自在全国发展格局及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功能和地位:

①提升数字商业基础设施,助力扩大内需与消费升级 ,如:电商、移动支付等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变区域商业业态。需重点扶植和打造5G、云计算、智慧物流、跨境支付等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湾区内进出口加工贸易,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

②打造“9+2”融合发展的数字产业集群,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主要包括信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信息化发展两大方面。未来大湾区将通过外向型经济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需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产业,发挥电商平台、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优势,将新零售、新制造通过智能网进行全链接闭环,打造产业集群。

③打造世界级的金融科技平台,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大力促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提升技术在反洗钱、普惠金融、风险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推动跨境支付便利化的实现。

④建设“智慧湾区”,推动产业、城市、交通、物流的智能化。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相结合,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于城市管理、社区管理、交通管理等公共场景,打造智慧数字湾区。

⑤建设大数据公共服务云平台,推进互联网+政务创新+民生创新,打通政务数据共享壁垒条件下的电子政务、智能办公、智能监管等,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实现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原标题:《【金研•深度】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分析与数字经济发展展望(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