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山里的女校:一个校长和1645个女学生的故事

2020-07-04 10: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山野 视觉志

图片/参考资料:《面对面》

作者丨山野

你听说过女子高中吗?

这种只有女生的学校,

仿佛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很陌生。

可是在丽江,

有一个校长和1645个女学生的故事,许多人都不敢看。

因为看一次哭一次。

这个校长叫张桂梅。

01

为了办一所女子高中,

张桂梅几乎用尽了一辈子的力气。

17岁那年,为了支援边疆建设。

张桂梅从东北来到云南。

后来,她和丈夫在大理当老师,

将知识传递给山里的孩子。

本以为这里会是自己后半生的归宿,

不料丈夫身患癌症去世,

留下张桂梅孤身一人。

张桂梅想离开这片伤心地,

于是从大理辗转到丽江,

在县城的一所中学当老师。

她想带着丈夫的遗志,

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没想到命运又给她一击,

张桂梅被查出了子宫肌瘤。

一时间,张桂梅濒临崩溃。

存钱全用来给丈夫治病,身无分文。

无依无靠,不能和别人诉说苦闷。

几乎绝望的她,也曾想过一了百了。

庆幸的是,

黑暗里的裂缝,出现了一道光。

学校和县里得知张桂梅患病后,

纷纷为其募捐医药费。

县长说了一句话更是让她潸然泪下:

“张老师,你不要怕。

就算我们再穷,我们都会救活你。”

山里的妇女哪怕身上只剩下5块钱路费,

也要会悉数捐给她。

没钱坐车回家了,就摸黑走山路回去。

感动之余,张桂梅十分愧疚。

“我没为小县做一点点贡献,

却给小县添了这么大麻烦。

康复后,张桂梅一直在想:

“他们把我救活了,

我活着要干什么?”

她从县里人的眼神中,找到了答案。

面对老师,

他们是诚恳的、感激的。

面对知识,

他们是胆怯却又渴望的。

那一刻,张桂梅感受到一名老师,

对于偏远地区的意义有多么重要。

她不仅要当好老师,

也要做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引路人。

02

一开始,张桂梅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希望能帮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

可是渐渐地,

她发现了一个「诡异」的问题。

自己任教的学校,

女同学的数量往往非常少。

有的女学生读着读着,就莫名消失了。

她们的不辞而别,

让张桂梅十分疑惑。

她想迫切地找到原因,

是自己没教好?

还是另有隐情?

张桂梅决定跑到大山里,

去那些女孩家里做家访,一探究竟。

一去才知道,

女学生辍学的原因,是要被安排嫁人。

张桂梅非常不解:

“才十几岁的姑娘,

就不读书,也不做事了。

待在家里,准备嫁出去。”

这样的现象在当时并不少见。

在那些家长眼中,张桂梅是局外人。

“自己家的女娃是读书还是嫁人,

要你管?”

为了把这些女孩子带回学校,

张桂梅使出了浑身解数。

一边口婆心地劝说孩子返校,

另一边去找当地村干部协调,

态度非常坚定地说:

“这个孩子我是一定要领走的

一定要让她读书的。”

为了让家长同意,

张桂梅决定负责女学生的学费。

她班上辍学归来女孩的学费,

往往都是自己省吃俭用,

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这样做,让张桂梅的生活入不敷出。

可她认为一切都值得。

所以在自己当老师期间,

班里的孩子没有一个人因为贫困而辍学。

她走进了这些女孩子的人生,

拯救了一个班级的女同学。

那些年,她接触过太多「消失的女孩」。

有个高三的女学生,

到了即将高考的最紧张时刻,

突然辍学回家了。

张桂梅去家访才知道:

“他们把我高三的姑娘留在家里干活,

把上小学、初二的男孩们送到县城上学补课。”

她十分愤慨:

“我说你脑子有病!”

这样的悲剧实在太多。

女孩不能学习知识,

没资格走出大山去城市打拼。

她们的宿命,往往阉割学业,

打工赚钱,替父母供养哥哥弟弟读书。

即便这样,女孩的父母依旧振振有词。

“为什么男孩不辍学?

因为他是儿子!”

张桂梅被怼的哑口无言,

她想起自己在儿童福利院当院长,

有许多刚出生的健康女婴,

会被父母无情地遗弃。

张桂梅意识到:

单是做好一名老师,

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知识,才能彻底改变女孩的未来。

“要解决低素质母亲,

低素质孩儿这种恶性循环。”

人们常说,

女人是可以帮助女人的,

因为只有女人有文化了,

才不会随意抛下自己的孩子。

张桂梅决定,办一所纯粹的女子高中。

并且全 部 免 费 。

03

办一所女子高中,

根本没那么容易。

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钱」。

那时候,张桂梅已经是优秀教师,

当地媒体对她有过些许报道。

她便拿着这些荣誉和个人新闻,

带着身份证,

去各个城市找人募集钱款。

哪怕别人捐个五块十块钱,

张桂梅都十分感激。

这种笨拙却朴素的方法,

遭到了太多人的冷眼。

有人认为她是纯粹的骗子,

“有手有脚的不去干活,

戴个眼镜出来骗人?”

遗憾的是,

从2002年到2007年,

每年寒暑假都在努力筹款的张桂梅,

只筹集到了1万元。

对于建一所学校来说,几乎杯水车薪。

无奈,张桂梅只能放弃。

她想起当年筹钱给自己治病的父老乡亲,

想起当年暗自埋下的愿望,

想起那些没有未来的女孩儿,

内心满是愧疚。

“这片大山,我的父老乡亲,

对不起你们了。”

04

希望,是这个世界上

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2007年,

张桂梅当选人大代表去北京开会。

当时她穿的是一条旧裤子,

因为用来买新衣服的钱,

也被张桂梅给学生买电脑花完了。

这条破洞的裤子被一名记者发现,

经过采访和挖掘,

张桂梅想要创办女子高中的故事被刊登。

更多人知道了女孩们的困境,

政府拿出200万元帮助她创办女子高中。

2008年9月,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

首届招收女生100名,

16名老师来此教书。

那些被剥夺学习机会,

或者没钱读书的大山里的女孩,

人生即将发生巨变。

钱的问题解决了,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女学生们的基础参差不齐。

有一些连字都认不全。

老师们往往要从小学和初中的课程补起。

面对这样的情况,

很多人劝张桂梅“差不多行了”。

让孩子们拿个高中毕业证,

以后上个职业大学,也挺好。

可张桂梅的态度十分坚决。

如果只是读职业大学,

那这所女子高中就没有成立的必要。

张桂梅知道,

女子高中对孩子们的意义何在。

有的家庭,祖祖辈辈培养了一个高中生,

就是来自这所女子高中。

她亲眼见到一个女孩的爷爷奶奶,

老泪纵横地说:

“孩子有高中读了,

我们也可以放心的死了。”

「知识」,在山里人心中的分量弥足厚重。

张桂梅不敢辜负他们。

于是,张桂梅回到学校,

和十几名任教老师提出要求:

最少让孩子们考上二本。

这样的要求,无异于天方夜谭。

可后来的故事,却让人无比震撼。

05

比钱更难解决的,是人心涣散的问题。

由于教学难度高,工作条件差,

最初的16名老师里,有不少提出离职了。

由于学习基础差,有6个学生擅自辍学了。

张桂梅再次去家访,

不是吃闭门羹,就是被一顿臭骂。

不管对方说什么,

张桂梅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着:

“你没钱也要让孩子跟我走,

拿个高中毕业证也是好的。”

辍学的女孩也十分挫败:

“老师讲课听不懂。”

张桂梅耐心告诉她们:

“不怕的,咱们慢慢学,

从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算起。”

她想把那些自我放弃的女孩,

一个个捞回来。

遗憾的是,6个辍学的女孩子,

张桂梅才捞回来2个。

女子高中第一届100人,

只剩下了96个。

这一次,张桂梅不会让她们走了。

张桂梅的行为,

让许多老师为之感动。

大家就像一股绳,想齐心协力把学生教好。

有的男老师结婚,

只请半天假就回来上课。

有的女老师做完肿瘤手术,

只要医生说能穿衣服,就马上回到学校上课。

女子高中实行的几乎是军训式管理。

每天早上,学生五点多起床,

夜里12点后休息。

3分钟内从教室赶到食堂,

吃饭不超过10分钟。

在教室和食堂,

张桂梅经常拿着大喇叭出现。

早读的时候,

告诉她们要心静,耐心。

天黑的时候,

告诉女学生别怕黑,要勇敢坚强一点。

有时候会在走在学生前面「开路」,

防止草蛇吓到学生。

这里没有所谓的快乐教育,

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一切都是最直接的「土办法」,

题海战术,拼命刷题。

虽然女孩们只有拼上命,

才能勉强看到那些起点高的孩子们的背影。

可是她们没有放弃。

虽然是最「传统」,最「笨」的方法,

可是对于她们来说——

“我们只有这个办法了。”

张桂梅不仅传授知识,

也在告诉女孩们,

哪怕生而贫穷,哪怕任人轻视,

也不要轻易认命,

只有用知识争取走出大山的车票,

才能将自己从苦难中捞起。

06

2011年,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

本科上线69人,综合上线率100%。

一本上线率,从首届的4.26%,

(第一届的96名考生,4名考上一本)

上升到2019年的40.67%。

如今,女子高中共有1645个女学生,

为高考努力奋斗着。

谁也不敢想象,

最初这个几近解散的学校,

成为全市升学率最高的传奇。

谁也想不到,

曾经大山里差点辍学嫁人的“女娃娃“,

考上了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

她们见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实现更好的人生。

有的学生毕业后,

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捐给学校。

也有的学生从浙江大学毕业后,

结婚生有一女,

她对女儿十分关爱,重视教育。

张桂梅问她,为什么不生个儿子。

这个女学生说,

“老妈,我自己曾经就是弃婴。”

这一瞬顿时明白

知识,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也可以阻止悲剧的发生。

就像张桂梅一直在说——

“女孩子受教育,是可以改变三代人的。

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

我想,这就是创办女子高中的原因。

这些成就的背后,

我们再看看张桂梅的抽屉。

里面装满了各种药。

这些年,她扎根在女子高中,

起早贪黑,翻山越岭,

身子早就吃不消了。

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

11种疾病日日夜夜缠绕着它。

当被问到为了这些女孩,

自己付出了什么代价的时候,

她淡淡地说:

“我几乎付出的是生命。”

如今,她从教学一线退下来。

在学校里当一名校长,兼任这后勤,同时也是一名保安。

十几年来获得的荣誉奖金和工资,差不多100万,全捐了。

女子高中成立以来,她一直住在学生宿舍里。床铺是最靠近门的位置,因为这样,如果出现什么状况,她可以第一个跑出去。

“万一出事了,我可以顶在前面,为女孩子们挡一下。”

挡住什么呢?就像@urnosiva所说:

“也许是死气白咧要把女儿嫁人的父母,

也许是觉得读书无用的愚者,

也许是外界怜悯或嘲讽的目光.......”

是啊。

一个女校长带着1645个女学生,从创办学校到现在长达12年的坚守,背着这些大山里姑娘们走下去。

让更多山里的女孩们,可以上学读书拥有知识,人生也能获得更多的可能。

而挡在女学生们的那些社会的压力和家庭的苦难,张桂梅选择挡在身前,自己负重前行。

可其实,她也是个平凡的女人,也不是超人。

这样令人钦佩的事,做了12年,却鲜有人知,她的故事刚开始不敢看,后来越看越震撼,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原标题:《一个校长和1645个女学生的故事,我不敢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