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张报纸与一座城市的35个故事(14)

2020-07-04 11: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天水日报》复刊三十五周年

主题策划

"一张报纸与一座城市的35个故事"

今日推出第十四期

↓↓↓

白家河村:山沟里闯出致富路

2020年

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恰逢《天水日报》复刊35周年

1985年,天水还是祖国西北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城。这一年5月1日,原中共天水地委决定重新复刊《天水日报》。7月8日,天水市正式升为地级市。这两件影响力不同却同样具有历史坐标意义的事件在“1985”这个激情澎湃的年份重合,从此,《天水日报》与天水这座城市从新的起点共同成长。35年来,《天水日报》在见证、记录天水嬗变的同时,也在新闻宣传质量以及新媒体融合发展等方面都走在了全省地市报前列。在中共天水市委领导下,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在天水人民关注下,天水日报社形成了天水日报、天水晚报和新天水网、新天水客户端、各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矩阵,成为天水文化大市建设中的一张亮丽名片。

作为天水改革发展的

见证者、记录者

《天水日报》推出大型新闻采访活动——

“一张报纸与一座城市的35个故事”

把镜头对准天水脱贫成效显著

具有典型意义的35个已摘帽贫困村

生动讲述脱贫攻坚的"天水故事"

4月以来

天水日报社全媒体多路记者

深入全市两区五县

实地探访已摘帽贫困村

真实记录所见、所闻、所感

绘就了一幅鲜活生动的

天水美丽乡村画卷

5月14日起

陆续刊出35个

已摘帽贫困村的"脱贫故事"

敬请关注

《天水日报》2020年7月2日 05版

从种植传统农作物小麦、玉米和马铃薯

到开辟一片片果园

栽种花椒、苹果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

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

从"脏乱差村"逐次蝶变成为

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如今的甘谷县安远镇沙滩村

呈现一派产业欣欣向荣

村容村貌洁美

田园风光怡人的新农村景象

从贫困村到美丽新农村

——甘谷县安远镇沙滩村

产业扶贫拓宽致富路

地处浅山干旱区的沙滩村有人口191户848人,耕地面积1810亩,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329人,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仅仅几年,该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目前该村贫困发生率已由最初的37%降至0.59%。

01

"一户一策"精准到位

在脱贫攻坚中,甘谷县政府、安远镇政府指导沙滩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该村两委班子和甘谷县教育局驻村帮扶队按照村情民情实际,以安远镇特色产业规划发展为基础,紧紧围绕贫困人口增收,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因户施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村民董具福用精准扶贫贷款建了育肥猪养殖场,现在养殖了60头猪,村民梁建武栽种了3亩花椒和1亩苹果,还有梁田林、董余田、董校平……

董校平家是2013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当时三个孩子都在上学,种小麦、玉米一年挣不了多少钱,他就打零工补贴家用。“2014年我害了一场大病,前后三次住院,花了很多钱,通过健康扶贫政策报销了大部分医药费。”聊天中董校平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国家给农村的政策太好了,我们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和驻村帮扶队几次上门,为我讲解栽种花椒和苹果的好处。种花椒和苹果收益好,但因为没有钱,我一直在犹豫。没想到村上和扶贫队到镇上协调,为我们家申请了50000元精准扶贫贷款,我通过贷款资金发展了2亩苹果和2亩花椒。”

如今董校平家的小院,围墙洁白,大门簇新,厨房贴着干净整洁的瓷砖,客厅悬挂漂亮的书法作品,虽然是一院平房,但有170多平米,其中两间偏房是享受2015年危房改造资金16000元新建的。董校平的妻子王粉菊说:“为了照顾我们家的情况,村上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做保洁员,每月有1000元的工资。我每天做完村上的保洁工作,还能做家务,地里的农活也能帮上忙,现在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02

党建引领强化产业扶贫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促进产业振兴,安远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打破片区界限,以沙滩村为中心,联合地缘相近、产业趋同、基础较好的6个行政村成立了安远镇沙滩片区非建制联合党委,着力提升区域内公共服务水平,提高苹果和花椒产业化程度。

在培育和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中,技能培训很重要,许多村民经过培训和实践,成为了果树种植的“土专家”,梁朓熙就是其中一位。2016年就脱了贫的他通过租用土地,种植了11亩花椒、24亩苹果。梁朓熙的苹果园位于通村公路边的慢坡地带,小南河在不远处涓涓流过,长势茁壮的苹果林郁郁葱葱。

在安远镇镇党委领导下的村“联合党委”,既协同发展苹果、花椒产业,为村民提供农机、电商和土地托管等服务,并通过线上线下树立“安远苹果”形象品牌,又以各村党支部为基础,把党组织建在了产业基地和各村专业合作社中,构建了以村级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合作社为骨干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

“这几年,我们由各村支部组建的‘联合党委’搭起了村社之间协商共治的平台,通过技术交流、产业帮带,完成了区域联建果椒产业带6600亩,我们沙滩村目前苹果和花椒已经发展到近千亩。”沙滩村党支部书记梁田娃介绍说,协商共治让果农在经营上突破了产、供、销、运、信息等环节中的制约因素,使沙滩片区在产业发展中规避市场风险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了“双增强”。

03

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每天早上7点,一辆车身上印有“垃圾不落地,乡村更美丽”宣传语的垃圾收集车会准时出动,开车的司机是42岁的沙滩村村民何想民。“我的任务是每周一、三、五负责收集沙滩村的垃圾,二、四、六在老庄村、马坪村、庙滩村等几个村收集垃圾。”何想民说。

沙滩村有一支环卫队伍,保洁员和垃圾收集车司机均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属于村级公益性岗位。环卫工作采用全天候保洁方式,实施网格化管理。同时保洁工作也由联合党委统一管理,收集车会定时到各个村收集垃圾,最后进行集中处理。

干净整洁的沙滩村,从进村的林荫道到村民文化广场,不仅不见一点垃圾,而且花坛、花园里绿意盎然,映衬得各种颜色的鲜花分外娇艳。沙滩村的美不仅在绿化带、行道树、文化墙,甚至草料场、公共厕所都建造得很美观。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沙滩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自来水入户100%,动力电全覆盖,通村路、产业路、村巷道全部硬化,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标准化卫生室、老人幸福院、幼儿园及文化室等,村级公共服务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强。另外,紧贴“三大革命”,深入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了垃圾分类投放点、建筑垃圾消纳场、填埋场和规模为10t/d的无害化垃圾处理站一座,按每户投入资金1600元标准,完成了村里127座厕改任务。

沙滩村2017年就被评为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站在村民文化广场眺望,花架长廊、景观凉亭点缀在一片姹紫嫣红之中,使得文化广场像是一个公园。就在村民文化广场西边花草掩映中,蓝顶绿墙的“扶贫车间”十分引人注目。

04

"扶贫车间"助农增收致富

沙滩村“扶贫车间”是安远镇党委、政府为拓展村级积累收益渠道,增加农户收入,引进甘谷县像山印象食品有限公司建设的杂粮生产扶贫车间,有大型现代工艺设备1台、低速研磨石磨1台、恒温风干箱2台、全套电机等大小加工设备10台,日产杂粮800-1200余斤。扶贫车间采取“联合党委+村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联建模式,并且将党费扶持村集体资金50万元入股甘谷县像山印象食品有限公司,分红收入30%留作村级集体积累,70%用于贫困户平均分红。

“扶贫车间生产的杂粮系列产品在超市上架后很受消费者欢迎,就在5月3日甘谷县举办的首届网红直播带货节上,村里的杂粮系列产品成了热销货。我们帮扶队用快手、抖音、发微信圈等方式已经推销杂粮1000多斤。”沙滩村驻村帮扶队队长杨对宏介绍说,扶贫车间杂粮生产已经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通过合作社订单式收购,有80户村民已种植杂粮作物160亩。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生态宜居”是农民的梦想,通过精准扶贫实现整体脱贫的沙滩村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向着小康生活迈进。(洪野)

▌来源:新天水客户端

原标题:《一张报纸与一座城市的35个故事(14)》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