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葡萄: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蒿

2020-07-05 08: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

西汉时期,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从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到达中亚和西亚,最终抵达地中海各国。

他开辟的这条横贯亚欧大陆的路线,被称为“陆上丝绸之路”,经由这条通道,东西方的物质和精神得以沟通。

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张骞从大宛国,也就是今天中亚地区的费尔干纳盆地一带,带回了葡萄和苜蓿的种子。从此,葡萄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今天我们照例先来欣赏一首与葡萄有关的诗。

《葡萄歌》节选

(唐)刘禹锡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蒿。

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

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

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

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

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

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

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

……

刘禹锡的这首《葡萄歌》,描写了自己种葡萄的全部过程。按照葡萄种植的流程,前四句,可以称之为“移植”。

刘禹锡偶然发现野外生长着一株葡萄,于是就把它移来,种在自家的台阶下。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葡萄长势喜人。

随后四句,可以称之为“修剪”。一番修剪之后,葡萄枝叶日渐丰满,藤蔓虬曲如龙,甚至延伸到旁边的树枝,想要攀援而上。

紧接着是“搭架”和“灌溉”。用木架搭好,供它攀附,还用淘米水来灌根,葡萄长得更加枝叶纷披,如同一道绿色的瀑布。

在这样一番细致的照拂之下,葡萄终于开花结果了。马奶葡萄翠绿的果实上带着一层白霜,在太阳的照耀之下,就像龙鳞一样散发出诱人的光泽。

葡萄从汉代传入中国,到了唐代初年,依然还是稀罕物,一般人根本就吃不起。

唐高祖李渊有一次举办宴会,给每人上了一盘葡萄。别人都拿起来吃了,只有侍中陈叔达不仅一颗没有吃,还用布仔细把它包裹起来。

唐高祖就不明白了,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臣的母亲有口干病,想吃葡萄但是吃不到,于是想拿回去给母亲吃。”

唐高祖听了之后非常感动,于是赐给他很多的布帛,让他买点好吃的孝敬母亲。

初唐时候珍贵的葡萄,到了刘禹锡所在的中唐,就渐渐变得寻常。这是因为,随着大唐王朝的扩张,唐朝获得了高昌的马奶葡萄种子和葡萄酒酿造法,所以葡萄在唐朝开始迅速地推广。

在刘禹锡的这首《葡萄歌》的最后一段,也写到了葡萄酒的酿造,可见在当时,用葡萄酿酒的技术已经非常普遍了。

而说到关于葡萄酒最著名的诗篇,当然还是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琵琶铮铮,黄沙漫漫,在葡萄美酒的醉人芬芳里,边地苦寒、金戈铁马、战争离乱,似乎都被抛在了一边,且将酒杯斟满,开怀畅饮,一杯浊酒尽余欢。

画史上关于葡萄的名作也不在少数,我们先来欣赏一幅工笔佳作,南宋林椿的《葡萄草虫图》。

▲《葡萄草虫图》南宋 林椿

绢本设色 26.2cm×2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扇面以“折枝画”的形式,描绘了藤蔓上垂下的一串碧绿的葡萄。葡萄一颗颗珠圆玉润、青翠欲滴,四周的绿叶和藤蔓上,蜻蜓、螳螂、甲虫和蝈蝈像众星拱月一样护卫着葡萄。

这幅画看上去生机盎然,充满着自然之趣,仔细欣赏,细节就更加真实。我们来看,葡萄藤的藤尖上面隐隐有一些发红,这表示什么呢?

表示这个藤尖是新长出来的,还十分柔嫩。葡萄叶不仅有虫子咬过的孔洞,边缘还用赭石来渲染,这表示叶子已经经历了秋风秋霜,开始泛黄。

林椿的这幅《葡萄草虫图》造型准确,具有高超的写生功力;色彩上三矾九染,深浅浓淡各不同,更接近于实物原本的真实样貌,这体现了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美学追求。

而另一幅葡萄名画,明代徐渭的《水墨葡萄图》则体现出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水墨葡萄图》明 徐渭

纸本墨笔 165.4cm×64.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的藤叶果实,都用草书的笔法挥洒点染而出,行笔豪迈,不求形似,墨色淋漓,但是把葡萄硕果累累、迎风摇曳的风姿表现得气韵十足。

两千多年前,经由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葡萄,已经完美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而回望这条漫长的丝路,从罗马到撒马尔罕,从吐鲁番、敦煌到长安,一路也弥漫着葡萄和葡萄酒的芳香。

《诗书画》同名图书现已面世

原标题:《葡萄: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