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吉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2020-07-08 10: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十三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搬迁安置和后续扶持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效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和地方有关重点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为充分展现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现推出“媒体看易地扶贫搬迁”系列报道。

“媒体看易地扶贫搬迁”系列报道之二十八

吉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易地搬迁。2016年以来,我省1.4万名居住在深山、高寒山区、荒漠化区、地质灾害和地方病多发等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他们从环境恶劣的老旧居所中搬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开启了日后的幸福时光。

优化顶层设计 确保搬得出

我省将分布在东部长白山高寒山区和西部科尔沁沙地干旱盐碱沙化地区人口作为搬迁重点,兼顾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或限制开发区、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和地方病严重及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实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省发展改革委以工代赈处处长王树东:2016年以来,我省按照中央确定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在省内和龙、靖宇、通榆、镇赉等13个县市区开展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

时间紧,任务重。为顺利实现万余人举家迁徙,我们建立了健全的组织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做好顶层设计,我委牵头编制完成相关实施方案及规划,建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配合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分别出台了相关管理和实施办法;强化人员培训,多次召开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培训会和工作推进会议,指导各地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加强调度协调,省发展改革委和扶贫办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牵头部门,利用已建立的易地扶贫搬迁巡查系统台账,对项目进展及时跟踪;严格监督检查,成立省发展改革委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督促各项目县进一步明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内容和要求。

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议。(吉林省发展改革委供图)

易地扶贫搬迁,所“易”何地显得尤为关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始终把工程质量建设作为搬迁工作的中心工作来抓,督促各地组织相关部门认真开展踏勘和论证,科学确定搬迁安置点。全省共建设集中安置点73个,依托县城附近和乡镇建设集中安置点28个,建设移民新村45个,集中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03户11374人;同时,采取自建房、购房和投亲靠友等方式,分散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53户2700人。

举全市之力推进 实现稳得住

和龙市高岭村安置点远景。(吉林省发展改革委供图)

作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较重的地区之一,和龙市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当作“天字号工程”,全力推进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和龙市扶贫办副主任吴明春:2016年以来,我市经摸底调查、精准识别“回头看”、多轮审核、规模审定、系统录入等步骤,最终确定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1726户3479人,其中集中安置1701户3421人,分散安置25户58人。共建设36个集中安置点,其中向市中心集中安置227户563人,向镇中心集中安置476户923人,向中心村集中安置459户936人,依托产业园集中安置430户849人,依托旅游景区集中安置130户199人。

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搬迁群众的生产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

然而,仅仅搬得出还不够,还要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提升劳动技能,让贫困群众逐步致富,真正走上小康路。为了这一目标,和龙市各镇、村积极组织搬迁农户成立管理委员会,与搬迁户签订后续帮扶协议,确保每个搬迁户都有后续扶持措施,全市建档立卡搬迁人口3479人中,已基本实现有劳动能力家庭一人以上就业。

没有产业,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对此,我们依托产业园实现搬迁户项目收益全覆盖。重点发展以种貂、黑毛驴、延边黄牛、冷水鱼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以有机大米、药用菌、有机蔬菜、林下参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景区、民宿为主的旅游产业,实现了所有贫困户和行政村产业双覆盖,脱贫资金有保障。同时,我们还因地制宜开发公益岗保障搬迁群众稳定就业。

配套增收两不误 逐步能致富

“未进洮南府,先吃二两土,白天没吃够,晚上接着补。”洮南府指的就是我省白城地区。风沙追落日,昔日八百里盐碱地,种啥啥不长,面朝“白”土背朝天的农民收入可想而知。由此,白城市多地被扣上“贫困”的帽子。

吉林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涉及的1.4万人中,有9418人来自白城市通榆县,占全省总量的66.9%,工作难度和强度可想而知。回首来时路,通榆县边昭镇三村联建安置点和乌兰花镇陆家村因妥善的搬迁、完善的配套、有特色的产业,俨然已成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典范之作。

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安置点远景。(吉林省发展改革委供图)

通榆县边昭镇五井子村第一书记纪德永:以前的五井子村生态环境脆弱,距城镇和交通干道较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难以延伸,贫困发生率较高。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村子看到了希望。

得知要搬迁的消息,村民们的心情多少有些复杂,毕竟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乡土之情难以割舍。但怀着对未来美好新生活的憧憬,经村干部的动员走访,村民们最终决定搬迁至集中安置点。如今远远就能看到一排排整齐美观的崭新居民楼,楼前屋后建有宽敞的绿化带,村中规划建设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广场,还有健身场地。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着力完善配套设施、美化村民生活环境,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吃水难、居住难、上学难、致富难”问题,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现在大伙都说,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村里通过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以特色种养、农村电商等产业为重点,建立健全扶贫产业项目,积极发展壮大五井子村合作社经济;积极开发各类公益岗位,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大力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制订土地流转发展规划;积极建设棚膜经济园区,提升村集体经济。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就业,打通有规模、有组织外出务工大门,实现一人就业带动全家稳定脱贫,有效提高脱贫户家庭生活质量。持续为贫困户提供保洁员、护林员等社会服务类就业扶贫专岗。同时,通过产业开发、扶贫公益岗、爱心超市帮扶等措施,增强村民就业和增收能力,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挪穷窝换穷业 奔向小康路

每天的10点至11点这段时间,五井子村在搬迁新区新建的村部里都热闹非凡。志愿者们为小区居民免费理发、磨刀剪和代充燃气费,此举既方便了百姓生活,也为他们节省了开支。

通榆县边昭镇五井子村村民于金兰:搬了新家真是好!做饭再也不会烟熏火燎了,冬天睡觉的时候,后半夜再也不会冻得头皮发麻了。搬迁后,住上了楼房,咱这各种习惯也得向城里人靠拢,不能让人笑话啊!

平时没事的时候参加爱心超市组织的活动就能挣点积分,吃的用的都能兑换到,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我们的爱心超市,由驻村工作队负责,组织小区里3个村的建档立卡户参加各种活动,获取积分,打扫小区绿地卫生,捡拾小区周边垃圾,爱心菜园种菜,爱心示范田劳动,参加扶贫政策宣传会等都能获得积分,每周都能用积分兑换到所需的米、面等生活用品。做好事还能换实物,多好!(记者:杨悦)

原标题:《吉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