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不让一名老区群众掉队

2020-07-09 0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滑晓晖骆岩岩胡辉 i自然全媒体

今年6月28日,正值《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8周年。多年来,自然资源部扎实推进部省协作,坚持“翻箱倒柜、倾囊相助”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倾斜,给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快了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步伐。

近年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GDP年均增长近10%,群众民生福祉显著提升,振兴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当年提出的“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的目标已经实现。

饱含深情对口支援,提供有效帮扶指导

自然资源部始终把对口支援赣南工作摆在突出位置。8年来,无论部里机构、人事如何调整,都明确一名副部长对接赣南定点扶贫工作,部领导每年深入赣南走访慰问,调研指导扶贫工作,把部党组的关怀送到贫困户心里。部里专门成立赣南老区扶贫中心,专职负责赣南老区扶贫开发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派出200多名扶贫干部,组织500余人次参与到赣南扶贫工作中,直接投入100多亿元扶贫资金,推动了1500个扶贫项目开花结果。部扶贫干部大力弘扬新时代苏区干部好作风,将赣南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始终与贫困群众打成一片,架起了中央和老区的“连心桥”,开启了自然资源部与赣南老区的“直通车”,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

目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1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退出,累计减贫234.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2.2%降至0.27%,基本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精准对接地方需求,提供多项支持政策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后,部里率先制定了支持赣州发展的4个方面17条措施,连续出台支持政策,在城乡建设用地、土坯房改造、稀土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有力助推了赣南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了“订单式”服务赣南发展新模式。

8年来,部里共安排原中央苏区各类项目用地新增建设用地计划72.88万亩,对24个国定贫困县每年专项下达600亩扶贫用地计划指标,充分保障用地需求。同意将赣州市全境、吉安市全境、新余市全境、抚州市黎川县等54个县(市、区)纳入原中央苏区范围,适用有关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认定耕地指标8.31万亩。保障赣州稀土矿钨矿开采指标,支持赣州市关闭资源枯竭的稀土矿山,并利用已有稀土探矿权或其他资源地作为接续区,为稀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了保证。在自然资源部的支持下,稀土和钨产业已跃升为千亿产业。此外,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用地应保尽保,2019年苏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与2011年相比全部翻番,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持续关注民生实事,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自然资源部坚持民生优先,集中力量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一是积极支持开展增减挂钩工作。8年来,赣南老区已立项增减挂钩项目289个,总面积13.76万亩,验收6.23万亩,使用建新指标3.83万亩。2018年起,已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跨省域调剂增减挂钩节余指标1.05万亩,可筹集资金32.29亿元;省域内调剂指标1.24万亩,筹集资金24.48亿元,为易地扶贫搬迁和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资金助力。

二是大力实施打井找水。仅201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就在赣州市定点扶贫的4个县实施探采结合井184口,成井146口,日总出水量超过2.19万吨,可直接解决四县106个村组7.7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为9个千吨万人水厂和1个乡镇水厂提供补充水源,惠及12.1万余人,为5处共4000多亩扶贫蔬菜基地提供了应急水源。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赣州市赣县区五云镇夏潭村成功打井出水,解决了周边群众生活用水水源不足,水质不稳定的问题。村民欢庆,小孩嬉戏,一片欢腾。 (方杰/摄)

三是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入。8年来,共实施地质调查(勘查)及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385个,投入资金8.3亿元。帮助赣州市搭建完成地质灾害信息平台,为赣州市提供地质灾害信息管理服务。在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建成4处滑坡专业监测示范点,建成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示范点5处,投入群防群测专业设备20套,切实保障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赣南苏区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赣南苏区人民的热切期盼。8年来,自然资源部和原国土资源部对苏区各地重大项目建设给予了积极支持,特别是2018年以来,允许将交通、能源、水利等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国家重大项目纳入用地预审受理范围;2019年,部领导到江西调研后,允许对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重大项目组织开展不可避让论证,进一步帮助破解了重大项目建设难题。

目前,昌赣、向莆、赣韶等铁路已建成通车,赣南苏区全面迈入高铁时代;昌宁、广吉等一批高速公路建成,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赣州黄金机场、吉安井冈山机场改扩建和上饶三清山机场投运;赣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廖坊水利枢纽等一批重大能源水利项目建成投运。赣深高铁和兴泉铁路正在建设之中,长赣高铁开工在即,赣广高铁、瑞梅铁路规划正全力推进,基础设施短板的补齐,将助力赣南苏区从开放“末梢”跃升为开放前沿,并为红土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提升绿色优势

赣南苏区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切实提高全面小康的绿色底色和成色,是纵深推进苏区振兴发展的基本要求。

2017年9月,赣州市入选首批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获得中央基本奖补资金20亿元。试点实施后取得良好成效,共完成废弃矿山治理34.1平方公里、崩岗治理4334座、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7.41万亩。其中,寻乌县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入选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国内十大典型案例。试点项目已通过中期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为“优”,群众满意度为100%。

2018年,自然资源部批复实施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总建设规模49.64万亩,中央补助资金就达8.78亿元,涉及赣州、吉安、抚州3个设区市的34个县(市、区)。目前,项目已完成施工,完成建设规模50.15万亩,新增耕地0.34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8.6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9万亩,村庄整治面积达9.04万亩,工矿废弃地复垦面积达1.81万亩,完成投资17.85亿元。通过工程实施,项目区矿山环境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新增粮食产能2.44万吨。

如今,赣南苏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正加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书写生态文明建设合格答卷。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记者:滑晓晖 骆岩岩 胡辉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不让一名老区群众掉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