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助力决战脱贫攻坚,税务系统的第一书记们用行动书写使命担当

2020-07-13 19: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税务机关,他们是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税务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是同党员群众联手找“病根”、挖“穷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第一责任人。作为税务系统派驻贫困村工作的第一书记,他们用脚踏实地的干劲赢得群众认可,以实际行动书写使命担当。

“第一书记”韩庆玲:

扶贫路上,绽放人生芳华

“俺没有亲人,这几年你把俺当作亲人,俺的媳妇和孩子就交给你了!”70多岁的贫困户张志友罹患重症,妻子和儿子都患有智障。临终前,张志友紧握着国家税务总局霍邱县税务局扶贫干部韩庆玲的手,含着泪说。

“老张,你放心!”韩庆玲郑重一句承诺,让老张走得安心。在韩庆玲的努力下,张志友的妻子和儿子目前得到了妥善安置。

这是韩庆玲结缘贫困户的日常片段。驻村9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韩庆玲远离城市,亲近泥土,把青春绽放在贫困户的笑脸上。

2012年,得知组织上要选派干部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韩庆玲第一时间请缨,到霍邱县城关镇南戎西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

刚到村里,有人说她是来镀金的,有人断定她吃不了苦,留不下来。韩庆玲没有垂头丧气,而是马不停蹄地走村串户,半个月时间就踏遍了村里的沟沟坎坎、家家户户。

“扶贫工作关键在党,核心在人,成败在干。”这是军人出身的韩庆玲认准一个理。因此,韩庆玲从夯实基层党建根基入手,通过建强支部引领、干部驻村联户、群众主体驱动等多项措施,使村党组织和党员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心骨。经过两年的努力,南戎西村变样了,村里的泥巴路变成了平整水泥路,深挖了当家塘,修建了提水站,引进了学校,彻底解决了乡亲们的三个“老大难”——出行难、用水难、上学难。

韩庆玲以实干赢信任、用真情暖民心,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2014年7月,听到韩庆玲选派到期要走的消息,南戎西村的乡亲们急了,“这么好的干部怎么能走呢?”78名村民联名“上书”,恳请组织把韩书记留下来。

面对乡亲们的挽留,韩庆玲毅然决定申请留任。直到2016年,因脱贫工作需要,韩庆玲又被选派到重点贫困村宋店乡南北四村担任第一书记。

南北四村是宋店乡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刚到这里的韩庆玲提出了发展“稻虾共养”的建议。但是,村里的贫困户顾虑重重。“一没技术二没本钱,养亏了可咋办?”“土地是咱老百姓的命根子,可别虾没赚到,把稻给贴进去了。”贫困户没有经验,更害怕担风险,工作局面一时难以打开。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韩庆玲一边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贫困户代表外出参观学习,一边请来专家手把手指导,这才慢慢打消他们的顾虑。在韩庆玲和同事的努力下,如今南北四村3000亩稻田全部发展了稻田龙虾养殖,平均每亩收益近3000元,小龙虾产业成为南北四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柱产业。2018年,南北四村整村脱贫。2019年南北四村实现全村贫困人口年均纯收入9660元,被评为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点。

今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南北四村有337名返乡人员,其中9名是武汉返乡人员,防疫任务十分艰巨。农历正月初三,韩庆玲回到村里,和全村的党员干部挨户摸排,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设立疫情防控值班点,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登记和体温测量。

霍邱县的疫情时刻牵动着韩庆玲的心,她悄悄拿出自己一年的选派干部生活补贴1.8万元,捐给贫困户,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和恢复春耕生产。前不久,韩庆玲还主动帮助34名外出务工的贫困户联系就业,为他们申报就业交通补贴1.7万元,还多方联系解决了30户养鸡产业贫困户的鸡苗需求。

脚下有泥,心中有底,百姓可期。韩庆玲表示,今后她要逐步将驻村扶贫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谋划乡村振兴新景,确保脱贫攻坚成色更足、质量更高、产业更旺,努力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一书记”王景生:

税徽映照扶贫路

“两年帮扶路,一生郓城情。两年的‘第一书记’任职,将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被郓城县委授予“全县脱贫攻坚好队员”的国家税务总局菏泽市牡丹区税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景生,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积极响应市委第三轮选派,从原菏泽市地方税务局到郓城县张鲁集镇西宋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头顶的税徽熠熠辉映了700多个日日夜夜不平凡的扶贫之路。

攥紧“一把手” 号准民情“一根脉”

“只有摸清实际情况,掌握贫困真实底数,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推进扶贫工作。”驻村伊始,王景生坚持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人、贫困户、信访人的“五必访”和班子运行、村情民意、群众疾苦、矛盾纠纷、发展意向“五必问”,深入群众家中和田间地头。白天和群众边干活边了解情况,晚上则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与村民们面对面谈问题,心贴心提意见,短期内边对西宋庄村的所面对的困难和情况了然于心。面对困难和问题,王景生不畏难、不退缩,同党员群众联手找“病根”、挖“穷根”,心和群众的脉搏一起跳动。

铆足“一股劲” 拔除穷困“一条根”

产业兴则乡村兴。王景生在田间地头调查后发现,当地水塘遍布,非常适合种植莲藕。于是,他带领团队为村子争取了10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成立了成峰莲藕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方式,种植莲藕,并种植面积扩大到140亩。种下了莲藕,销售的问题又摆在眼前,王景生结合当下的电商、直播等销售模式,提出了打造特色品牌、多渠道拓宽销路等举措:积极与郓城信息港、菏泽首届年货节和郓城好汉等网络平台进行沟通联络,通过电商平台成功卖出了40万斤莲藕。与此同时,王景生和扶贫团队还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的方式,扩散销售莲藕的广告信息,拓宽莲藕的销售渠道,及时为藕农避免了损失、保住了收入。

此外,王景生积极利用“宋江故里”这一名人故里的优势,为郓城县争取到了菏泽市财政项目扶贫资金20万元,用以开发建设宋家老林、宋江井等景点,搜集整理民俗用品用具,修建民俗博物馆。王景生还同县里协调,修筑了连通鄄城亿城寺的750米公路,并协助举办两届民俗文化旅游节,让建成后的“宋江故里”景点成为了郓城县水浒文化旅游链条的重要一环。

捧出“一颗心” 奉献群众“一腔爱”

看到村子里的贫困户,王景生有了一个建设扶贫车间来帮助贫困户就业的想法。他主动协调郓城县、张鲁集镇在村里建设了2处扶贫车间,部分贫困户可以在扶贫车间实现就业的同时,扶贫车间的用地租金2万元还可以当做贫困户的分红。王景生还为郓城县争取到了县委党费支持项目30万元,流转土地150亩,用来立体种植优质果树和经济作物,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了脱贫致富梦。

站起来要当一把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俯下身要当“一头牛”,为群众鞠躬尽瘁。这是王景生扶贫时一直在践行的一句话。这两年里,王景生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帮助特困群众改善生活条件、修缮当地学校的校舍、组件广场舞队、修建文化广场,在保障村民生产生活的同时,还丰富着他们的文化生活。2018年底,西宋庄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近四千元增加到八、九千元,顺利实现整体脱贫,彻底拔除了“穷根”。

“第一书记”赵云鸿:

实干解困境 服务赢民心

顺着弯弯曲曲的进村公路,走进罗平县阿岗镇以宜彝族村,就可以看到罗平县税务局驻以宜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赵云鸿。自2015年6月被选派驻村以来,赵云鸿始终情系彝寨发展,心怀一方百姓,用脚踏实地的干劲赢得群众认可,以实际行动书写使命担当。

群众装心里 实干解困境

以宜村位于阿岗镇东南部,海拔高、气候劣,山高坡陡还缺水。“当初来到这里的时候,村里的贫困程度超出我的想象,压力非常大,甚至有些无从下手……”赵云鸿回忆起五年前的情景甚是感慨。

“驻村帮扶就得为老百姓干实事,让他们早日脱贫。”赵云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找准扶贫工作切入点,初到以宜村的赵云鸿与队友不分昼夜走村串户,与群众拉家常、聊农事,收集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让帮扶措施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走访中,赵云鸿发现斗普村水源地太远,群众取水一个来回要花3个多小时,这事一直装在他心里。工作队通过多方协调,筹措了资金210万元,解决了斗普、大保谷、田家凹3个自然村的饮水问题,让村里2000余人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你们驻村工作队一来到这里就把饮水问题解决了,我代表全村人谢谢你们……”村委会主任普绍官感激地说。

“工作队从驻村第一天开始,就跟我们大家并肩战斗,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都取得了很大成绩,说心里话,真希望他们继续留下来……”以宜村党总支书记陈岗说道。目前,以宜7个自然村已实现通水泥路,村村通动力电和照明用电,广播电视及网络全覆盖,人畜饮水保障率100%。

真心换真情服务赢民心

自驻村以来,赵云鸿采取走村入户、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当好调查员,努力吃透上情,了解下情,做到工作不跑偏、不离题,全面了解村里群众收入、重点产业及日常生活需求等。

贫困户刘花的女儿普孝丽因意外右腿受伤,父亲带她治病途中突发疾病离世,太多灾难降临到这个家庭。赵云鸿得知情况后,立即动员单位职工捐钱捐物帮助这个家庭,还到医院协调,联系省里专家为普孝丽做手术。目前,普孝丽已能独立行走,脸上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家原来没有羊,在大家的帮助下买了20多只羊,现在已经发展到50多只,一年收入有3万多块,谢谢大家在我最困难时拉了我一把!”刘花心怀感激地说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她家盖起了安全住房,种植了花椒,养了羊,走出了困境。看着这些变化,赵云鸿内心暖融融的。

谋划抓产业发展筑根基

以宜村自然条件差,农作物收成低,要改变村里贫困现状,就要大力发展生产。通过深入走访调研、了解市场和数次试验,赵云鸿发现以宜村地理条件适合发展花椒种植。于是,他与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一起,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议事代表会、院坝会,广泛动员村民发展花椒种植实现增收。“我们选定花椒产业,现在已经种下2200亩,预估产值达900万到1100万,已经超过当地烤烟产值,贫困户每年的收入可由以前的七八千元提高到两三万元,可实现稳定脱贫。”赵云鸿信心十足地说着。

赵云鸿还与村组干部一起,带领产业大户利用空闲荒地种植西蓝花,带动五六十户务工人员增收。目前,以宜村已发展了蔬菜、花椒种植及养鸡三大产业,帮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他心系以宜的发展,有心、有情,现在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些都离不开他的付出。”阿岗镇党委副书记朱兴邦这样评价赵云鸿。

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新建的房屋错落有致……看着这悠然宁静的乡村景色,赵云鸿欣慰地说:“这些年虽然苦点,但老百姓认可了我们的工作,再累也值了。”

责任使命在肩上,彝族群众在心里。赵云鸿和驻村队员坚守一线默默做事,在村里、田间地头到处留下他们的扶贫情怀和风雨足迹。如今环境改善了,产业有了规模……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赵云鸿心里有群众,脚上有泥土,帮扶有实招,用一颗淳朴的为民服务真心赢得了群众信赖和赞誉。

来源:中国税务报、人民网、曲靖日报

原标题:《助力决战脱贫攻坚,税务系统的第一书记们用行动书写使命担当》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