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走黄河两岸 看脱贫攻坚】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 助农增收走上致富路

2020-07-19 16: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脱掉贫困的帽子不是终点,是各地脱贫群众开启新生活的起点。贵南县,隶属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总面积6593平方千米,于2019年5月,退出了贫困县序列。7月16日,脱贫攻坚采访小分队分别走进贵南县茫曲镇和茫拉乡,感受到当地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确保了群众的稳定增收。

茫曲镇沙拉村村委会

“一人一牛”高效养殖助农增收

茫拉乡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乡,全乡有13个行政村,总人口7991人,以藏族为主,有4.2万亩耕地和102万亩草场,其中禁牧面积51.4万亩,平均海拔2900米,大部分村庄座落于茫拉河谷地两岸。

(视频:“一人一牛”高效养殖助农增收)

2016年按照贵南县委、县政府“五个一”精准扶贫模式,实施“一人一牛一人十羊”扶贫到户产业发展项目,茫拉乡通过打造“一乡一品一人一牛”黄牛高效养殖,带动了全乡群众实施黄牛养殖。2019年底,全乡黄牛存栏数达6680头,畜种以本土杂交牛、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牛为主,黄牛存栏数比2015年的3500头,增长90.8%,年产牛犊和出栏收入达2240余万元,人均收入达2803元。预计2020年全乡黄牛存栏数达8400余头。

上洛哇村村民阿巴汉的家

在扶贫到户产业项目的扶持下,村民们对于养牛这件事也养出了自己的门道。茫拉乡里有个上洛哇村,村里出了一个养牛“达人”——阿巴汉。论养牛,村子里谁也比不过他的经验丰富,“我也是养的牛多了才有了经验,之前我养的是当地的土牛,10个月下来,才长到200斤左右,卖出的价格不太好,后来了解到了西门塔尔牛,就从甘肃进过来,这一改变还真不错,10个月就能长到500到600斤,卖出去的价钱是以前当地土牛的两倍以上。”上洛哇村村民阿巴汉说。

上洛哇村村民阿巴汉养殖的西门塔尔牛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阿巴汉在村里担任了12年书记,虽然目前已经卸任了,但心里依旧惦记着村民们的收入,在他成立的角秀养殖合作社里就有54户村民参与,他们将自家的牛集中到合作社进行统一养殖,这要在几年前,村民们还都存有许多的顾虑。“当时为了说服大家,我们足足做了两个月的宣传,党员们都参与了,村民们也就慢慢参与进来了。”2018年合作社人均分红3万多,2019年达到4万多,预计今年会在5万余元。

阿巴汉和包片领导陈建刚探讨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随着村里的牛养业的发展,村民又多了一份“甜蜜”的负担,牛多了,畜棚不够用了。对于村民丞待解决的问题,乡上也是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茫拉乡片区包片领导张建钢告诉记者:“乡上打算下一步在村里的天然牧草地,建设占地60亩的畜棚,到时可以容纳至少5000头牛,畜棚的功能划分也很明确,会设立牛的活动场地,还有饲草料的储备库等。”

记者采访村里的现任支部书记卓玛本

现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感慨的说道:“以前是国家的政策扶持下,政府给贫困户买了牛,现在贫困户脱贫了,还带动着我们养牛发家致富。”

党建引领 村集体经济破零

茫曲镇沙拉村在党建引领下,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现在党的政策好,扶持力度大,只要你肯干、敢干,一切项目扶持都会给到你,如果不干村集体经济也无从干起,只有把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村民们才能理解我们初心,之所以干到现在的程度也与村民们的支持离不开。” 沙拉村党支部书记何刻峰这样说道。

(视频:党建引领 村集体经济破零)

近年来,沙拉村两委班子通过抓党建、抓扶贫、讲政策、争资金推动全村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18年,沙拉村集体经济破零,这对于曾经经济落后的沙拉村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曾经基础设施落后,土地闲置,一穷二白的沙拉村是档立卡重点贫困村之一。

停放在村委会的农机具

要脱贫致富就要找准路子,只有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才有希望脱贫致富。2019年“两委”班子发动群众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全体村民参股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全村6622 亩耕地由8名“两委”主要成员集体负责统一经营、统一耕种,收入归集体所有。村“两委”班子经过苦干实干、充当耕种能手,仅机械成本每亩节省18元,共节省成本12万元。经村“两委”班子成员精耕细作,苦心经营,2019年青稞产量达到183万斤,油菜产量达到67万斤,实现农业总产值346.9万元,仅去年一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到了60万元,年人均收入最高达到11600元,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尹炳录老人的家

在第一书记李贵忠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里尹炳录老人的家中,因为老伴儿常年卧病在床,家里的劳动力只靠老人一人来承担,自从将自家的土地入股到村子的合作社之后,尹炳录老人就在家养着政策扶持到户项目的十二头长白猪,一年下来能收入一万余元,村里还给他安排了草管员的岗位,这让尹炳录老两口收入翻了一番。老人对记者说:“现在村里经济发展的这么好,我们自己的地不用管也不用操心了,还有分红,现在条件真的太好了。”

沙拉村物流网点

沙拉村正在修建的粮食储备库

面对种植产业的收益越来越高,从2018年村集体经济1万元破零,到2019年村集体经济突破了75万元,预计今年将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目前,村子里正在建设粮食储备库和榨油厂,将粮食集中储备管理,建成之后的投入使用中,将解决本村一部分人就业问题。村支部书记何刻峰说:“这才是我们初步的计划,后续我们还会建立一个大型的养殖基地,以农带牧发展产业链。进行菜籽的深加工,把成品油做成品牌进行销售,光发展农业,只能解决村民的温饱问题,后续我们必须要把畜牧业也要发展起来。”

长势喜人的红皮莴笋

油菜花花开正盛

沿着沙拉村的主干道,经过村委会径直走过去,穿过一段茂密的树荫,步行不到十分钟眼前便豁然开朗起来,漫山遍野的农田层层叠叠气势壮观、成片的红叶莴笋、随风晃动的青稞,金灿灿的油菜花开正盛,眼前的场景像极了如今村民们幸福的生活。

村里供村民们休闲锻炼的广场

记者感言

在采访中,有一个人让记者备受感动,对于村民们脱了贫过上好日子这件事他比谁都高兴,比谁都兴奋,一路上不论走到哪里,对于村子的事情无所不知,他就是李贵忠。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里,千千万万个像李贵忠这样的第一书记在这场战役里发挥了战斗堡垒的作用,他们凭着肯干、敢干、想干的精神带领广大村民一路奔向小康。

推 荐 阅 读

融媒体记者:马佩玉 贾晓云 鲁海曦

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标题:《【走黄河两岸 看脱贫攻坚】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 助农增收走上致富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