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实录|“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宛城区新闻发布会

2020-07-24 20: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7月24日,南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系列主题(宛城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宛城区有关领导围绕“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武安林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天,我们邀请了宛城区有关领导围绕“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宛城区有关领导,他们是:

中共宛城区委副书记方建波,

宛城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李超,

宛城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学鹏,

中共宛城区瓦店镇党委书记王彦。

他们发布的议题是:乡村振兴 宛城担当。

我是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武安林,今天发布会由我主持。

首先,请中共宛城区委副书记方建波作主题发布。

方建波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今天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宛城区委、区政府和60.98万宛城人民,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宛城的关心、关注、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重点围绕“实施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宛城区辖8个乡镇5个街道、159个行政村,58个社区,总人口60.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1万人。近年来,宛城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聚力精准施策,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是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坚持以有解思维破解脱贫攻坚难题,强化党建助脱贫,“造血”“输血”两手抓,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2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二是强化脱贫攻坚措施。全区8个乡镇建成了18个农业产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1172户实现增收。加强公益岗位开发,全区2749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在全区开展以“四清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卫生环境提升工程。城区办事处结对帮扶七个农村乡镇,拿出10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七改一增”工作。全区所有贫困村、脱贫村和非贫困村中贫困户50户以上的重点村,全部建起了爱心超市。精心筛选出69家帮扶企业,实现了对全区21个贫困村和43个重点村结对帮扶全覆盖,确保每个帮扶对象村都至少有1家企业帮扶。

二、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是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粮食总产量达到8.16亿斤。持续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头落地,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实施。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8万亩,基本实现了田网、渠网、路网、林网、电网“五网”配套,粮食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良种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的覆盖率均达到100%,年亩产粮食稳定在1100公斤以上。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二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以“优质小麦、绿色油料、名优果蔬、生态养殖、乡村旅游”为核心,大力推行种养结合、农牧一体、绿色发展。全区优质小麦面积35万亩,蔬菜面积13.1万亩(含33920亩土豆),油料面积14.5万亩,果树1.71万亩,花卉2310亩。在建、续建盈胜农牧有限公司、中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隆盛园现代农牧有限公司等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个。三是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以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达23家、绿色食品2家、有机农产品7个、“三品一标”及良好农产品认证面积累计达25.5万亩。涌出现了“吉祥结”、“三色鸽”、“三好”、“黄台岗”“凤凰台”、“界中”等一大批叫得响的优质农产品商标。

三、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壮大瑞丰粮油、三色鸽乳业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瑞丰粮油生产的 “吉祥结”牌系列产品一级压榨浓香花生仁油、菜籽油及花生调和油、核桃调和油、小磨香油等6大系列20余个品种,热销省内外,并被军事部门确认为专供产品。三色鸽乳业年度销售收入1.8亿元。探索完善了“龙头企业+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组织模式,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生产、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服务方式,建立完善与农民利益共享的机制。二是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沿白桐干渠水产养殖休闲垂钓农业带、沿南新路林果花卉休闲观光农业带已初具规模,汉冢卢园,瓦店大山农业科技园,汉冢淡水养殖园,高庙文景园等一批兼具“菜篮子”、休闲观光、生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景点初步形成。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大山农业科技园、卢园入选南阳十大最美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三是实施数字乡村战略。96个信息社已全部建成运营。开展了“益农315,品质中原行”、“激情五月、益农社带你提前放价”、建行发放益农联名卡、ETC免费安装等活动。加强服务资源整合,把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行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行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集成到12316平台上来。获得了南阳市信息进村入户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运营先进县”、“南阳市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优秀县级运营中心”和三个“优秀村级益农信息社”称号。

四、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

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启动实施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千村万塘综合整治、三清一改“三大行动”,扎实开展“四美乡村”示范创建。累计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4万余户、千村万塘整治755座,培育创建“四美乡村”示范村23个。红泥湾镇、黄台岗镇、金华镇、汉冢乡、高庙镇污水处理厂,逐步建成投运。区财政列支5000万元,统筹整合相关资金,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涌现出了溧河乡袁老家村、茶庵乡前陈营村、黄台岗镇刘宋营村、高庙镇郭厂村等一批环卫设施较为完善、保洁机制相对健全的美丽乡村。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成果,实施农村公路“通村入组工程”,通村组硬化路137.4公里。开展“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实现了全区159个行政村“村村通客车”。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新完成煤改气2.26万户。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新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77户。三是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全区现存91家规模养殖场中已有86家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4%,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为92%,其中大型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100%。加强“河长制”责任落实,深入开展河道采砂综合治理,严格白河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理。区、乡、村三级河长巡河,发现问题做到及时整改。以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为中心,以生态廊道建设、农田林网建设、围村围镇绿化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新造林8500亩、森林抚育8000亩,新发展花卉苗木3500亩。

五、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新发展专业合作社19家、家庭农场23家。全区农民合作社达1080家、家庭农场253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省级家庭农场2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市级家庭农场6家。扶持科技示范主体40个、科技示范基地2个,扶持资金达32.8万元。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区现有耕地69.7万亩,土地流转面积21.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0.8%,10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9个家庭农场、14个涉农企业及49家种粮大户参与了全区的土地流转托管工作。河南文景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土地托管”的模式集约经营土地。文景园负责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农业生产过程管理、农业产出品的销售等。合作各方按照每个生产周期的收成、约定与村集体、农户进行分配结算。文景园共签约托管土地面积 42507 亩,分布在高庙、黄台岗、汉冢、金华等四个乡镇,涉及 18 个行政村,托管贫困户约 168户。三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核实数总计为137946.81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43259.37万元,非经营性资产94687.44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87.65万亩,其中农用地75.58万亩,建设用地12.01万亩,未利用地0.06万亩;已股权量化村级资产总额12676.86万元,组级资产总额30582.50万元;已赋码颁证175个行政村,占比100%。目前,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进入发放股权证阶段。四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累计收购最低价小麦80169吨,全部为国标一级混合小麦。区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全区小麦、花生等作物实施了政策性种植的统保,保险费用中农户承担部分全额给予补贴;对贫困户产业发展给予保险补贴。

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长效机制,向贫困村、脱贫攻坚薄弱村和贫困户40户以上的村派驻第一书记68名。从外出务工经商的创业者、科技示范户、种植养殖能手、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做到每个村都有5名左右后备干部。二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等选树活动,涌现出了“中国好人”1个、“南阳好人”6个、“好媳妇”1个、“南阳市第五届道德模范”4人。投入195万元,建设打造了13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组织民间艺术团体、民间艺人演出达230多场次,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建设平安乡村。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杜绝“村霸”等黑恶势力对基层政权的侵蚀。严厉打击敌对势力、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向农村渗透。对全区宗教邪教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查获4起涉邪教、非法宗教案事件。加快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已建成区级“雪亮工程”总平台1个、乡镇(街道)“雪亮工程”平台12个,各乡镇街道接入二类探头466个,三类探头685个。瓦店镇、金华镇、汉冢乡、高庙镇、茶庵乡、红泥湾镇、黄台岗镇共7个乡镇(街道)“雪亮工程”平台已建成。

各位媒体朋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年,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接之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用心工作,克难攻坚,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为南阳高质量建设大城市和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宛城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们由衷的希望在座各位一如既往对宛城多一份厚爱,多一份关爱,多到宛城来走一走,看一看。

谢谢大家!

主持人武安林:

感谢建波书记的情况介绍。

下面,进行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

自己所在的媒体名称。提问开始。

南阳日报记者提问: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宛城区农村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观,请介绍下,宛城区在落实农村环境长效机制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李超

我区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同时,健全和完善了农村环卫长效保洁机制,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目前全区8个乡镇已配备48辆钩臂式垃圾运输车、电动保洁车200余辆、人力收集车800多辆、密封式垃圾箱1000余个、垃圾桶7000余个、配备保洁员1800余名,基本达到定期清扫,垃圾及时转运,环境干净整洁。具体来说,全区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工作,健全长效机制,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环境。

一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更需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活动中去。我区通过“文明户”、“卫生户”和“五美庭院”创建等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意义的认识,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生活的每时每刻做起,凝心聚力,共同打造美好家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二是持续发力,清洁家园。持续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开展全域化“大扫除”活动,彻底清除村旁、路旁、院旁、河旁、塘旁、场旁等“六旁”的积存垃圾。加强对保洁人员的管理,强化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等环节,增加清运频次,减少滞留时间,努力达到“日产日清”,确保不滋生细菌、病菌,营造干净、清爽、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畜禽养殖管理,及时清理畜禽粪污,尽量避免人直接接触畜禽、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减少人畜共患病传播风险。

三是完善机制,加强督查。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结合“四美乡村”建设、“厕所革命”、坑塘治理,开展常态化督查指导,做到一月一评比一通报、一季一排队一奖补,区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以奖代补,今年已发放奖补资金1040万元。

四是健全工作机制,增强建设合力。加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财政对农村和城市的投入,真正让公共财政投入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理顺部门责权关系,相关部门积极整合项目,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五是提升村民素质,统筹治理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是一场涉及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农村整体环境综合性变革的革命,必须要建立起一系列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推进乡村垃圾集中处理模式,真正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新格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农民素质提升紧密相连,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文明、生态的理念渗透到农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实现环境提升与促进乡风文明的“双赢”。

河南日报记者提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请问在此关键节点,宛城区是如何持续有效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在发挥好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上有哪些好的经验?

王彦

瓦店镇作为中州四大名镇之一,历史上有“铜瓦店”、“小长安”之称,曾经水陆交通发达,商业繁荣,教育兴盛,历史积淀厚重,历史名人辈出,有汉光武帝刘秀故里、辛亥革命首义英雄徐万年墓、贵妃碑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处。

全镇地处宛城区最南端,位于南阳市和新野县各30公里的中间地段,全镇总面积86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耕地8.3万亩,人口6.4万人,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平原农业乡镇。全镇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工业、农业基础较好,百年老字号“界中醋厂”等13家“四上企业”贯通南北,36家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遍布各村。

中州名镇厚积薄发 ,产业扶贫圆梦小康。在脱贫攻坚全面奔小康的征程中,我们将产业振兴、农民增收作为核心任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制定了符合镇情实际的产业发展思路,可用四句顺口溜概括:“西部林果东花生,北部观光南部葱,腹心地带草果菜,畜牧生产重生态”,着力培育支柱,全力打造特色,将培育特色农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厚植贫困群众的就业途径,拓宽广大农民的增收渠道,使两者互为一体,相得益彰。

经过近几年的工作,全镇已初步形成了东部万亩花生带,三路(南新路、瓦官路、瓦金路)万亩瓜果林,镇区万亩花卉区,北部千亩观光园的产业发展格局,林果、花卉、艾草、蔬菜、花生、养殖六大支柱产业已具雏型。可以说,产业扶贫托起了广大贫困群众的小康梦。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点:

一是围绕精准施策,开好“扶贫处方”。

镇党委、政府按照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要求,将扶贫对象科学分类,采取“一类一套”帮扶模式、“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充分发挥本村的资源优势,挖掘产业特色,做到“一村一品”、“几村一品”,“一户一策”、“几户一策”,通过综合施策、产业培育,带动群众增收脱贫。全镇各村纷纷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呈现出西部林果东花生,北部观光南部葱,腹心地带草果菜,公路沿线花卉苗木“绿”色成带的红火态势。近年来,我们先后发展培育了大山科技园、古桩月季园、壹加壹蔬菜合作社、宛南大葱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2家农业龙头企业。产业扶贫带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规模效益。2019年,全镇贫困家庭户年均纯收入净增加1.5万元以上,全市产业扶贫现场会、宛城区“双业”攻坚现场会相继在我镇召开。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拓宽“致富道路”。

镇党委、政府针对贫困户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缺市场问题,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重点围绕花卉苗木、观光农业、艾草种植加工、畜禽养殖、大棚蔬菜种植等产业,坚持长短结合、大小结合、引扶结合,大力推进土地流转,通过开展农业招商,引进种养大户创办基地,运用市场手段推动规模化经营,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三方利益联结,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发展产业或实现就业。目前,全镇820多户贫困户中,实施土地流转的达到450户,流转土地1300多亩,转移就业360人,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让450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同时,我们选择大山科技园、古桩月季园、界中醋厂、豫星车厢厂、壹加壹蔬菜合作社、森美木业公司、草木荣春生物科技公司、利德花园、伊光肉牛养殖合作社、润祥服饰等企业作为产业扶贫基地,签订帮扶协议,安排260户310人有致富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分别在扶贫车间、专业合作社实现稳定就业,并带动560户贫困户享受到户增收的入股分红收益,确保了贫困户稳定脱贫、走上致富路。

三是用足用活政策,培育“龙头产业”。

镇党委、政府在扶持贫困户稳定增收、致富脱贫的同时,注重增强扶贫企业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先后利用上级支农惠农政策,累计帮助扶贫企业协调产业扶贫项目700多万元。我们先后建成扶贫车间2个,为大山科技园和壹加壹蔬菜合作社建成冷库两座,切实增强了企业的龙头带动能力,激发了产业扶贫活力。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瓦店镇坚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扶贫,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励精图治,只争朝夕,补齐短板,争先创优,奋力闯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脱贫致富乡村振兴道路,为宛城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瓦店力量!

最后,希望记者朋友们闲暇之余到瓦店镇走一走、看一看,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谢谢大家!

河南经济报记者提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请介绍下,宛城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实现产业振兴?

张学鹏

近年来,宛城区充分发挥城郊区位、土地、水利等优势,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生产基地化、服务社会化、品种优质化、营销市场化,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夯实了产业基础。2019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170元,同比增长7.9%。

(一)培育提升特色产业,推进生产基地化。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坚持城郊型农业的定位,着力培育壮大优质小麦、绿色油料、名优果蔬、生态养殖、乡村旅游五大支柱产业。目前,五大支柱产业经济优势逐步明晰。二是发展一村一品。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逐步壮大基地规模,全区培育出“一村一品”专业村46个。三是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集中建设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优质粮食、蔬菜、畜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服务社会化。一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截止目前,全区全区农民合作社达1080家、家庭农场2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有关科技部门、科研院所及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民举办各种农技培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开展市场销售服务。二是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抓好宛南绿色瓜菜、兴洋农机等10个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巩固发展,总结和推广了一批典型做法和经验,带动整体工作上水平。

(三)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推进品种优质化。一是健全体系。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区领导任组长的农业科技推广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合作社把科技服务作为重要任务。二是抓好培训。采取聘请专家授课、发放技术资料、开办农民夜校、实施“阳光工程”技术培训及到田间地头示范等形式,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新知识,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近年来,每年举办培训班300次以上,培训农民1.5万人次以上。三是抓好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品种引进。广泛推广温室大棚、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先进技术,引进高产蛋鸡、瘦肉型猪、优质强筋小麦、蔬菜瓜果等一大批优质品种,农业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

(四)健全服务体系,推进营销市场化。一是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已建成农资农贸市场26个。二是健全农业信息化体系。运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宛城科技信息网等现代信息网络,为广大群众提供致富信息,解决农户信息“收集难、服务难、交换难”的问题,为农产品的供求、农技、农贸等提供信息。三是培育壮大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了瑞丰粮油、三色鸽乳业、金红光食业等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龙型经济格局。四是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注册了 “黄台岗牌”胡萝卜,“凤凰台牌”土豆, “绿野牌”蔬菜西红柿,“三好牌”鸡蛋、“界中”牌米醋、“吉祥结”牌花生油等一批名优农产品商标。“界中”牌米醋被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三好”牌鸡蛋被评为“河南省优质农产品”。

主持人武安林:

感谢3位发布人回答。因为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

里,媒体朋友如有其他关心的问题,会后可以与宛城区委宣传部联系。

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宛城区对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工作支持,感谢各级媒体朋友们的参会报道。

散会!

来源:南阳日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原标题:《实录|“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宛城区新闻发布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