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静宁:特色产业满园春色

2020-07-28 10: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静宁县产业发展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形成了以苹果主导拓展到平凉红牛、菌菇、小杂粮等多元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如今,在脱贫攻坚即将收官之际,静宁县持续谋划如何更好地将贫困户嵌入到产业链条中,脱贫不返贫,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效。

小规模、大步子,牛产业成西北部群众增收主力

位于威戎镇李沟村的雄康牧业公司平凉红牛养殖繁育示范基地内,10座高标准牛舍整齐划一,宽敞的活动场地、动听的古典音乐、舒适的按摩设施,平凉红牛自由躺着、走动、按摩、吃饲料,它们不再是人们脑海中伴着劳动号子卖力拉犁的样子了。

“公司主要为农户繁育良种、供应母牛及育肥后收购,贫困户还享有加价收购的政策。”雄康牧业公司负责人李双雄说,农户买回去的基本都是带牛犊的母牛,短期育肥三到五个月就可以卖出,一头牛净利润挣五千块。

据了解,雄康牧业公司与合作社、农户签订订单养殖协议,在整个购销过程中采用“五统一”的原则,即统一供牛、统一防疫、统一冻配、统一保险、统一销售,形成了利益联结紧密、产销密切衔接、服务一体跟进的肉牛产业购销体系,助力静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雄康牧业公司重在为农户繁育和供应母牛,界石铺镇供港肉牛基地则为平凉红牛销售找到了新路径。7月10日,界石铺镇供港肉牛基地院内,一头头平凉红牛在人们的吆喝声中装上了大卡车,驶向了香港、澳门市民的餐桌。该公司与港企签订的年订单3000头红牛出口配额,目前已供给红牛700多头。

近年来,静宁县充分发挥西北部乡镇土地面积宽广、旱作农业规模大、玉米秸秆种植量大的资源优势,坚持把平凉红牛产业作为西北部乡镇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藏牛于民,小规模、大步子,摸索出了“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补助建棚、贷款养牛、母牛补贴、新增奖补”等行政推动来助力贫困户增收,全力把肉牛养殖作为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产业之一,一头头红牛变成了老百姓兜里的“真金白银”。截至目前,静宁县肉牛饲养量达12万头,出栏1.8万头。

集约化、高质量,力破苹果产业发展瓶颈

被农业部评为“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最佳栽植区域”的静宁县,17.6万贫困人口依靠苹果一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静宁苹果发展至今,老果园更新换代、主栽品种结构单一、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务果主力逐渐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静宁苹果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加速推进苹果产业供给侧改革成为了重中之重。

“静宁很多家庭依靠种植苹果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果农的子女大部分通过读书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再过一二十年这些‘60后’‘70后’果农将慢慢退出苹果种植行列。”静宁县果品果树研究所所长李建明说,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道路,是我们破解静宁苹果产业发展难题的主要对策。

红六福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伟是一名返乡创业者,公司培育的富硒有机苹果,果农亩均增收1000元。公司采取“产业扶贫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联合体模式,将有意愿的果农加入到合作社,苹果成熟后由公司统一收购,或放入公司冷库中等价格上涨后再出售,公司开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依托电商将苹果销往全国各地。“公司建有1万亩绿色种植基地和3000亩有机种植基地,其中的创业园、托管园、就业园解决了土地撂荒、无劳力等问题,助力果园管理由无序化、粗放型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变。”王志伟说。

“静宁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让红富士苹果硬度大、肉质细、耐贮存, 有利于销售。”李建明说,我们在主打静宁1号、成纪1号的同时,引进培育蜜脆、烟富三号等优良早中晚熟品种,不断提高苹果产量、质量和市场化程度,并成立静宁苹果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快助力静宁苹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能人带、多元化,家门口有了新“钱”景

静宁蔬菜日消费量达60吨,县域内蔬菜大棚少之又少,这让威戎镇新华村党支部书记胡双红看到了商机。

胡双红流转680多亩土地,建成30座拱棚,在建50座半拱形日光温室,延伸蔬菜产业链,将蔬菜种植作为新华、新胜等周边村庄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受益,让居民吃上了当天采摘的新鲜蔬菜,告别新鲜蔬菜大量依赖外调的局面。

起初,村民大会上大伙都持观望态度,当一车车蔬菜在县城菜市场供不应求时,村民们都争先恐后来这里务工、承包种植。“只要肯努力,务工、分红、承包等各种收入加起来,家家都能奔小康。”胡双红说。

三合乡小杂粮扶贫车间里,任岔村村民潘桌桌麻利地将荞面装入包装袋,递给同伴过秤、封口。每天80元的工资,还能给上学的孩子做饭,潘桌桌对家门口的这份工作相当满意。

“三合乡村民素有种植谷子、糜子等小杂粮的传统,我们充分利用辖区特殊的地理资源优势,让小杂粮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功能化,带动贫困户订单种植、车间就业,多方增加收入。”三合乡党委书记吕鹏说。

产业兴旺,乡村活了。近年来,静宁县持续打造贴近乡村实际的扶贫产业格局,相继培育了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8家,在226个贫困村组建规范运营的专业合作社454个,种植苹果10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6.2万亩,小杂粮4.5万亩,形成了苹果、红牛、菌菇、静原鸡、小杂粮、蜂蜜、黄花、蔬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养殖多元产业,不仅让农民鼓起了腰包,更激活了农村经济。

来源:平凉日报/卢芳艳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静宁:特色产业满园春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