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退役军人张亮宗把破旧祠堂修缮为抗战纪念馆

2020-08-02 09: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八一”建军节前,刚率队从江西鄱阳县抗洪抢险回到老家嵊州市剡湖街道沙园村的张亮宗,就收到了火箭军某部政治工作部寄来的感谢信,感谢他在鄱阳县抢险救援中主动协调嵊州市曙光救援队,支持该部抗洪抢险,挽救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展示了绍兴这座文明城市救援志愿者和退伍军人的品格及拥军爱国之心。

说起张亮宗,沙园村的村民就竖起大拇指。在他的带领下,沙园村建起了嵊州市首个民间书屋、抗战纪念馆、舞龙队……“看,我们村院墙上的新农村宣传画和标语,都是他策划撰写的,连‘五星3A村’的验收专家都赞不绝口呢。”

一个人,用文化改变一个乡村

张亮宗出生于1974年,1995年12月从东海舰队某部退役。4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比别人多了一分从容、一股韧劲,军人的拼搏精神也深深融进了他的骨血里。此后的20多年间,他外出经营过嵊州小笼包,打过工,当过村干部,最终,凭着自身努力,他顺利考进了绍兴日报社,成为一名记者。

“要有文化自信,用文化振兴乡村。”这是张亮宗开始他文化事业时说的一句话。在一线采访中,他发现农村文化生活十分缺乏,就像他老家沙园村,10多年来没举行过一次文化活动,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大把的空闲时间不知如何打发。

“村民的腰包鼓了,精神生活也要水涨船高。”张亮宗决定为村民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村民尹小成说起张亮宗,马上打开了话匣子: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当兵回来没几年,就自己出钱创办了村里首个农民书屋,供村民和外来民工免费借阅。书屋成了平台,开启了农民学文化的通道。在随后的几年里,农民书屋、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遍布嵊州市的行政村。

2013年起,张亮宗通过自筹资金,在沙园村组建以舞龙为主的新农村文化团队,创办了嵊州市盈龙文化传媒中心,通过举办国庆文化节、端午荷灯节、吊吊茶节等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在每年的国庆文化节期间,他都会自筹资金,举办个人摄影展,让回村的乡贤、游客看到家乡的新变化,并请来越剧团表演,组织志愿者为全村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制作嵊州小笼包。

一次,他与长年在外的村民张军轩聊起国庆文化节时,张军轩说:“办这样的文化活动,吃力不讨好。”张亮宗就从手机里翻出一张照片对张军轩说:“你看看这张照片。”照片上,志愿者正在给张军轩80岁高龄的老妈喂小笼包吃,而背景是村民最喜欢的越剧表演。张亮宗说:“你们都去外面打工了,家乡有人主动关心你们的父母,这对每一个在外打工的游子,是一种告慰,对每一个受到照顾的老人是一种幸福。”短短几句话,说得对方哑口无言。

为了发动更多群众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张亮宗还确定每周六为舞龙训练日,“这是8字舞龙,大家要发扬舞龙队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是龙脱衣,大家动作要协调。”每次练习,张亮宗都认真负责。如今,当地开业庆祝、公益活动,都少不了沙园舞龙队的身影,2018年还上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2年以来,沙园村共获得12块奖牌,张亮宗带领的文化团队就获得了11块,他传承和发掘的端午荷灯文化、古驿道文化、舞龙文化、铁棉花等8个文化项目还入选了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件事,用担当彰显情怀使命

沙园村有一座小祠堂,抗日战争时期曾是该村先贤张仲愚支持岩头部队和新四军的重要活动场所,因年久失修,几近坍塌。由于村里集体收入低,一直没有得到修缮。

2018年5月,小祠堂再度坍塌。张亮宗坐不住了,他与村里约定,自己带头修缮小祠堂。为慎重起见,张亮宗还与村里签订了修缮与管理合同,计划把这个破旧的小祠堂,修缮后布展成为抗战纪念馆,作为村里“五星3A”建设的一场大会战。

合同就是军令,为自加压力,他喊出了不欠修缮人员一分工资的口号。为此,他四处奔走筹措资金,甚至变卖了自家在市区的一套商品房。工程开始后,他一有时间就泡在工地上,给泥瓦工、木工当帮手。

“一开始我怕他吃力不讨好,但他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跟当年在部队一样。后来我慢慢受他影响,开始帮着一起干,我们还带动了一批军属、退伍军人参与到修缮中来。”张亮宗的妻子说,丈夫给村里办事花钱从不含糊,自己生活却非常节俭,“为了多省出一些工程款,他把烟都戒了。给他买一双几百元的鞋,他也舍不得,常常穿一双十多元的布鞋,说是穿惯了。

张亮宗的搭档吕春辉在采访中说:“他就是村里的一团火,平时经常为群众拍照片、做宣传,从中也看到自己村与别村的差距。作为一名党员,他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从不因为缺钱发愁,他只把事情分作要干的事和必须干好的事。”

“从1942年到1945年,在嵊新县委(当时嵊县、新昌地区设立了嵊新县委)最困难的时候,画图乡乡长张仲愚,带动沙园村民支持抗日,沙园村有22名青年参加新四军的抗日游击队,到目前为止还有3位老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小祠堂变成抗日战争纪念馆后,张亮宗也化身讲解员,向参观的游客讲述家乡的红色故事。

自从纪念馆开放后,张亮宗带领村里的老顽童志愿者服务队,坚持每星期日开展志愿服务,该馆也成为嵊州市委组织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场馆,仅2019年就接待游客10余万人。

一块板,用故事叙说荣耀梦想

在嵊州市退伍军人事迹馆里,有专门介绍退伍军人张亮宗创业富民的一个展区。展板上是这样写的:张亮宗不忘初心,努力学习,利用自己的综合业务知识,潜心服务社会,致力家乡振兴,服务新农村建设。在他的带领下,创建了嵊州抗战纪念馆,挖掘家乡的抗战文化和红色基因,振兴了乡村经济。

其带领的沙园村志愿消防队,连续3年获得绍兴市消防力量建设先进集体,2018年获得浙江省先进集体。其个人荣获2018、2019年绍兴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2019年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授予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先后获得全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和文化扶贫先进个人称号。

其摄影作品《齐聚故乡》入选全国摄影大展。其发起组织的“拥军优属、情暖军嫂”活动,获得联合国派驻非洲刚果(金)司令马丁斯费罗中将签发的1790号特别嘉奖令,获得总政治部颁发的和平使命纪念章。

对于振兴乡村经济,张亮宗心里有一盘“红色的棋谱”:把沙园村这个革命老区村的红色资源,通过挖掘、整理、展示,成为旅游资源,用文化节目的形式服务旅游,再采用文化叠加的方式,做好振兴乡村旅游的文章。

从去年起,他创办的盈龙文化传媒中心,通过文化叠加模式,组建了文化展示团队、后勤保障团队、红色旅游团队。以舞龙队、舞狮队为班底的文化展示团队,通过游走乡村,在节假日为群众表演实现创收。

后勤保障团队主要配合该市重大突发事件,启动第一响应,可为多个志愿者团队提供餐饮保障,也可为旅游团队提供“抗战饭”等“红色餐饮”服务。红色旅游团队则专门进行红色故事的收集编写,对红色历史进行研究整理,形成电子阅览读物,丰富网上红色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并利用当地网联会的宣传平台,进行网上红色故事传播,宣传家乡特色。

“从去年试行来看,效果很明显。”沙园村村委会主任张立云如是说。从盈龙文化传媒中心的经济报表来看,去年该单位通过文化叠加模式,实现创收10多万元,同时还启动了纪念馆新生项目——绍兴抗战将军馆的建设,规划建设抗战司令部、解放大军会师馆等项目。目前,嵊州市和新昌县的70多位抗战将军事迹已全面整理,不久将在这里单独成馆,告诫国人勿忘国耻,不忘初心,振兴中华。

记者 徐碧芳 通讯员 吕裕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