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口、三亚、陵水信息三则,详情请看→

南海先锋
2020-08-04 17: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导 读

➤海口: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造“家门口的居民学校”

➤三亚2020年度职称评审工作拟9月开始

➤提升外籍人才出行便利度 陵水双语标识公交站牌“亮相”

海口文坛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打造“家门口的居民学校”

社区课堂“乐”出退休好节拍

↑图为丁春玉在利用节拍器为学员们找节拍。海南日报记者 习霁鸿 摄

“我在家里练了一周的节拍,今天上课应该能跟上了。”“我成天在家练,现在连8岁的小孙女都会哼唱这几首二胡曲子了!”“呵!那多好哇,爷爷也学,娃娃也学!”8月2日上午,还没走进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文坛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文坛社区服务中心),一连串的谈笑声和奏乐声便已先传入耳朵。

在文坛社区服务中心一间约四十平方米的房间里,近20名老年学员们正在学着拉二胡。台上的老师是自小学习二胡的王长庆,在他的一侧,是乐团指挥丁春玉。

这是一堂由文坛社区学校开设的公益性免费二胡培训课,每周三上午9时至11时开课。在文坛社区,这样的免费公益培训课共有20门,涵盖艺术教育类、家庭教育类、健康教育类等三大板块。

“大家先停下手里的琴,我给大家听一下节拍。”丁春玉走到最前排,面向学员们,一边轻轻拨动手里的节拍器,一边唱着:“嗒-嗒-嗒-嗒,啦咪嗦啦……”

丁春玉是一名河北籍“候鸟”。2016年,他主动拿上一把二胡,来到文坛社区服务中心,在这个不影响他人的地方,“温故”学过的二胡。“而且这里老伙伴多嘛,在家一个人有啥意思?”打那时候起,丁春玉便成了这个中心的常客。

居住在附近的不少居民也像丁春玉一样被吸引了过来,大家伙儿聚在这里,唱歌、跳舞、练字、练琴,甚至还学着走模特步。渐渐地,文坛社区工作人员发现,许多居民其实都身怀才艺,同时也有不少居民想要学习某种才艺。

既然如此,何不把大家组织起来呢?

经过琼山区的精心筹备,2018年1月,文坛社区学校在文坛社区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学校配备2名专职社工、80名教师志愿者,致力于打造“家门口的居民学校”。

文坛社区学校正式开设二胡班后,丁春玉夹着二胡,高高兴兴地又来了。在班上,学习时间较长的他被学员们称为“师哥”,开始和王长庆一道开展教学工作,为学员教授节拍、持琴、持弓等基本功。“教大家学习二胡的过程也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让我结交到新朋友,何乐而不为呢?”课间休息时,手持节拍器的丁春玉说道。

和往常一样,今天的二胡课上,71岁的社区居民方理桃又坐在教室第一排。她吃完早餐、买完菜后,就带上心爱的二胡,赶紧来到了文坛社区服务中心。尽管从家里步行过来只需要6分钟,每逢上课,她还是忍不住比平日早起一些。

方理桃打小就喜欢乐器,但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允许,上班后又没时间,现在退休了,听说社区要开设乐器课程,她兴奋不已,提早就托人买好了二胡,一开班就立即报了名。“老头子要忙他的事,过去我一个人在家没事干,就靠打麻将来打发时间。现在家门口办起了这些兴趣班,不但离家近、有老师教,还能认识好多同学,大家聚在一起,多有趣啊!”方理桃掩嘴笑道:“我那张麻将桌都好久没开咯!”

说到这里,方理桃似乎想起了什么似的,她放低手中的二胡,悄悄对海南日报记者说:“我在这里不止学二胡,我还是葫芦丝班的班长呢!”言语之间,满是自豪与高兴。

最近,方理桃钟爱的葫芦丝班2020年下半年课程刚刚开课。同批开课的还有妇女丝网花艺班、成人书法班、成人戏曲班、成人舞蹈班等10门课程。开课的消息一经发出,短短四天时间里就有70人报了名,其中还有不少文坛社区以外的居民。

“这两年学习下来,大家的精气神明显都变好了,肯定都想继续学。”67岁的社区居民张毅头发已经灰白,整个人却神采奕奕:“所谓‘老有所乐’,不就是我们现在这样吗?”

三亚2020年度

职称评审工作拟9月开始

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审将于9月正式开始。今年职称评审有不少新变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也可申报,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做出重大贡献可予以政策性倾斜。

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

2020年,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三亚市职称评价人员范围,打通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申报渠道,明确这几类人员可由所在单位或者人事代理机构、档案托管机构报送申报材料。

优化职称管理服务方式

进一步推进放管结合、优化服务。2020年起,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全市职称评审综合管理工作,市各评审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业初、中级职称评审管理和实施工作,各职称评审办事机构及相关社会组织负责受理职称申报、审核材料、组织评审、接受咨询等日常工作。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职称评审对申报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更加严格,把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要求各用人单位严格把好推荐关,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全面考察申报人的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对受到记过以上处分且在受处分期间的事业单位人员,不得推荐参评;对品德有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

在完善以同行专家评审的业内评价机制基础上,试行依托具备标准条件的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组建社会化评审机构,是今年职称评审机制的一项探索创新。2020年,在建设工程、工业工程和林业工程等8个专业性强、社会通用范围广、标准化程度高的系列,探索引入3家具备较强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接职称评审工作,由各评审主管部门做好监督指导。

推行“阳光职称”

在职称评审工作中推行“四公开、两公示、两报告、一告知”制度。职称评审政策、标准、程序和结果均可在“三亚党建”官网和公众号、市各评审主管部门官网等进行查询;实行申报材料评前公示和评审结果评后公示;实行评审方案和评审工作开展情况统一报备;评审结果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向社会进行公布。

促进职称制度

与用人制度的有效衔接

三亚全面实行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在职数结构比例内进行评审,实行评聘结合,其余单位实行评聘分开。初、中级职称评审暂不作通过率限制,但应确保评审质量,宁缺勿滥。

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

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

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做出重大贡献和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人员可予以政策性倾斜;对海南省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3年内可按规定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根据能力和业绩成果直接申报相应层级职称。

据了解,各评审主管部门职称评审申报工作通知将于9月前印发。申报人可根据通知要求,向用人单位递交申报材料。具体通知要求可通过三亚党建网或各评审主管部门官网进行查询。

2020年度三亚市

职称评审工作具体事项如下

职称是由国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业绩进行评价和认定后给予的资格,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具有较高的社会公认度,而且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密切联系。2020年度三亚市职称评审工作将于近期启动,为做好2020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评审范围

(一)我市辖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且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人员(不含公务员、参公人员和离退休人员)。

(二)在我市就业的港澳台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持有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的外籍专业技术人员可按相关规定申报。

(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可由所在单位或者人事代理机构、档案托管机构报送。

(四)中央驻琼单位或外省驻琼企业的分支机构(分公司、办事处等)和军队的专业技术人员,如需在我市申报评审的,经其具有职称评审权限的人事部门出具委托函后,市各评审主管部门可视情受理。

二、评审机构

市委组织部负责全市职称评审综合管理工作,各评审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业初、中级职称评审管理和实施工作(具体职责划分见附件1)。

三、评审时间

2020年全市各系列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拟从9月份开始,12月底结束,具体的申报和评审时间由各评审主管部门自行安排。

四、评审条件

(一)业绩条件

按照我省现行各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规定执行。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做出重大贡献和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人员可予以政策性倾斜。

(二)职称外语、计算机条件

对申报初、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作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要求。

(三)学历条件

学历须是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民教育、成人教育或经自学考试合格的毕业学历。非本专业毕业学历人员申报评审,应经本专业相应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修或岗位职务培训,并增加1年工作岗位经历。

(四)资历条件

资历计算以用人单位聘书为据,自聘任之日起计算,任职资历的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申报职称所需的业绩成果、论文、学历(学位)证等其它申报材料的截止时间由各评审主管部门在下发年度评审通知时予以明确。对我省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3年内可按规定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根据能力和业绩成果直接申报相应层级职称。

(五)继续教育条件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执行,将继续教育情况列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组织实施和登记认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应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60学时,公需科目一般不少于30学时。

(六)职称和职业资格对应条件

严格落实《关于在部分领域建立职称和职业资格对应关系的通知》(琼人社发〔2018〕381号)要求,对符合对应关系的职业资格,可作为申报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七)职称确认和转评条件

从中央、外省市到我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办理职称确认满1年后,符合条件的可申请转评或晋升评审,其前后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

五、评审工作程序

各评审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以下程序开展各系列职称评审工作:

(一)下发通知

结合我部下发的评审通知精神和省对口行业主管部门职称评审工作的要求,于2020年9月前,将本行业(园区)职称评审申报工作通知报至我部备案后正式印发。

(二)受理申报

申报人向用人单位递交申报材料,用人单位对其申报资格进行初审,并在单位内部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对经公示无异议的,按申报系列(专业)上报对应职称评审办事机构。

(三)资格审查

按照申报条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申报材料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报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放弃申报。

(四)组织评审

组建本系列(园区)中级职称评委会并组织召开评审会议。在开评前10个工作日向我部提交评审方案(含本系列资格复核通过人员花名册、量化评审细则、评委抽取需求、评审时间、地点以及评审会的议程安排等,事业单位须提供经市人社局核准的评审职数汇总表)。

(五)社会公示

对评审结果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并对公示期间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调查核实。

(六)核准备案

在评审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将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和评审工作情况报送我部核准备案。

(七)公布结果

评审结果通过备案后,由我部统一向社会公布本年度获得资格人员名单。

(八)证书核发

职称证书由市委人才发展局统一印制,各评审主管部门按评审结果备案通过人数申领,并负责职称证书核发工作。

六、申报材料

(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式二份,表格可登陆“三亚党建网”下载并用A3纸对折胶装)。签名、日期必须手写,表格中“本人专业技术工作述评”栏的最后填写承诺语:“本人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证明材料真实准确,对因提供有关信息、证件不实或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

(二)《个人综述材料》(使用A4纸依序编好并装订成册,一式三份)。

1.封面。标题统一为“申报××工程师(或助理工程师)资格评审材料”,封面题目下方注明单位、姓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可联系到本人的号码)并加盖呈报单位公章。

2.目录(需编页码)。

3.个人综述报告(三千字左右)。内容包括:学历、资历、政治思想、身体状况、年度考核、继续教育、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业绩成果,承诺语等方面情况。

4.单位对申报人品德考核材料及公示证明材料。

5.学历及学位证书。

6.参加继续教育材料。

7.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8.专业技术岗位任职聘书。

9.近三年专业技术资格年度考核登记表。

10.业绩成果:获奖证书等材料。

11.发表的著作、论文、研究报告、技术分析报告、技术总结。

12.科研成果、课题:获奖证明书、成果鉴定书等。

13.其它:例:1.身份证;2.社保缴费证明(与相关资历年限对应);3.×××执业、从业资格证书。

(三)1寸彩色免冠照3张。

申报材料统一用牛皮纸档案袋封装(竖装),并在档案袋封面加贴材料清单,注明申报人名字、电话号码。申报评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参照以上要求提供材料。

各评审主管部门下发通知和各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可通过三亚党建网或各评审主管部门官网进行查询。

附件:2020年三亚市初、中级职称评审责任区分及相关部门信息一览表

提升外籍人才出行便利度

陵水双语标识公交站牌“亮相”

公交站牌,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为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高外籍人才来陵出行便利度,给在陵外籍人才营造具有国际化标准的生活氛围,8月2日,陵水黎族自治县首个中英双语公交站牌在清水湾公交线路试点启用,为外籍人才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

清水湾雅居乐片区是陵水外籍人才聚居地,经现场调研中发现,外籍人才乘坐公交车时难于识别中文站点等问题,陵水以调整清水湾公交线路为契机,在清水湾建设30个中英双语公交站牌,设身处地为外籍人才解决出行难问题。下一步,陵水将以清水湾雅居乐片区作为全县中英双语公交站牌建设示范点,强化服务宗旨,实现中英双语公交站牌全覆盖,切实增强外籍人才在陵的归属感,提升外籍人才居家生活便利度。

近年来,陵水积极为外籍人才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主动谋划外籍人才服务工作,设立“外籍人才服务窗口”,为在陵外籍人才提供29项出入境咨询服务。同时拓展服务外籍人才渠道,组建在陵外籍人才微信交流群,及时了解外籍人才所急所需,切实为外籍人才解决难题。自窗口设立以来,已帮助25名外籍人才成功申领中国临时驾照。

转载请注明 “南海先锋” 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海口、三亚、陵水信息三则,详情请看→》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