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技日报头版头条关注“大上海里的小确幸”:政府围着群众转

王春、杨雪、龙跃梅/科技日报
2020-08-06 07:02
浦江头条 >
字号

科技日报版面截图。

科技日报8月6日报道,金茂大厦、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大厦的天空下,有着数不清的银行招牌。这些招牌之外,这座超大城市还聚集了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和浓度。2019年上海人均GDP达到15.73万元,超过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上海在幸福路上继续向有品质的小康社会迈进。

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上海用高质量发展擦亮民生底色,在城市治理和小康生活路上交出了上海特色的亮丽答卷。

两张网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来自低保家庭的小张,是上海本地大学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受疫情影响,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父母对此很是着急。

“一网统管”精准救助场景把低保家庭应届大学生就业帮扶作为重要应用纳入其中。通过低保数据库、公安人口数据库,并叠加其他相关参数,进行智能搜索,发现50多名低保家庭应届大学生,依托社区就业援助体系,提供“家门口”、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在城市运行中心大屏上,哪里出现了积水,哪里出现了一块碎纸屑都能被精确地感知到。正在推进的城市运行的“一网通管”撒开一张城市管理的“网”。开发人员将其划分为大民生、大平安、大建管和大市场四大板块内容。大数据开发的各类场景应用让冷冰冰的数据有了温度。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城运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将其形象比喻为城运体系的“放大镜”“望远镜”和“内窥镜”。

这个“智慧大脑”,串联起公共安全、绿化市容、住建、交通、应急、民防、规划资源、生态环境、卫生健康、气象、水、电、气等领域,为整座城市铺开了一张“安全网”,同时也让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高效、越来越便捷,也越来越“聪明”。

在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营业执照忘带让上海聚意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的徐先生犯起了愁。但通过工作人员提示,他通过手机,“随申办”亮证扫码后,系统成功识别,公司的员工补招录事项顺利完成。据介绍,今年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实现1401个事项情形均可通过事项清单调用电子证照库。

在这里,工作人员将文件交给物流机器人,让它穿梭奔跑,省时又高效。即便错过了办公时间,忘带身份证也不用急,手机扫码自助终端直接把需要打印的文件拿到手。如果你拿了取号单,等候超过20分钟,工作人员通过人脸识别“时间沙漏”主动服务模式,来到你面前主动询问……政府围着群众转,这是生活在大上海里的小幸运。

数据也有了温度,群众有了更强获得感。“绣花”一样精细的城市管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双管齐下,大大提升了管理的效率,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

用心答好“老小旧远”必答题

在上海,“老、小、旧、远”是基层干部的火线。养老服务、幼儿托育、旧区改造、乡村振兴,是上海全方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发力方向。

四大问题中,“旧”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百姓跟前,涉及急难愁盼的“各种难”关乎民生,亦关乎城市空间的再塑与发展动能。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挂帅调研课题,强调要“紧紧扭住制约旧改的瓶颈问题,一个一个抓紧解决”。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办好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是上海考验干部的“试金石”。

上海城区发展面临“二元结构”矛盾的突出问题,中心城区老城厢和一些里弄仍有11.5万户的“拎马桶”现象有待解决。

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以老旧小区为主,全街道有1547幢没有电梯的住宅楼,超过60岁的“悬空老人”占48%。80多岁的陈老伯上下楼不方便,加装电梯成为这些老人们的心头大事。“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的新模式,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加装电梯签字。目前,全街道老旧公房电梯加装进入“量产”模式。

电梯加装、社区“微更新”,大量居住环境逼仄的居民盼来了旧改,圆了“新居梦”。上海旧区改造明显提速,据介绍,今年以来已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40万平方米、约1.97万户。

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已超过35%,如何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养老服务也考验着这座大都市的绣花功夫。

在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昆曲闺门旦演员赵津羽为认知症老人教授简单的昆曲动作。独居老人的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家门口这处空间让他们找到了新生。智慧养老、社区嵌入式养老、互联网医疗、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等紧密构建了上海养老的新生态、新模式。

上海的远郊乡村,正面临人口、土地、产业结构“老化”的现实问题,如何全面建成小康乡村?让“乡愁”有归属,让乡村经济高速发展,上海有不少新举措。

与上海长江大桥相连的崇明岛,既要绿水青山,也要小康生活,更要建世界级生态岛。2018年,瀛东村党支部副书记陆正东开始负责管理新建成的生态园。去年他管理的果园销售额达30万元,净收入10万元;鱼塘的产值达80万元。占比1%的上海农民也尝到了“幸福滋味”,过得一点不比城里人差。年收入在4000万以上的“黄杨之乡”黄杨村也变身“网红村”。

上海市农委负责人介绍,到2022年,上海将建设90个以上的乡村振兴示范村,2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的乡村在沪郊大地上正熠熠生辉。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上海正蓄势而发。

(原题为《大上海里的小确幸:政府围着群众转》)

    责任编辑:伍智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