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感动!一段绵延32载的支教情缘

2020-08-06 11: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江苏省海安市,位于黄海之滨;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地处小凉山区,属于西部贫困地区。这两个相距数千里、发展迥异的城市,却因1988年的一份教育合作协定连接在了一起。

江苏省海安市

云南省宁蒗县

32年的时间里,两地持续开展教育合作,一批批海安支教老师走进“小凉山”,一砖一瓦垒起教育大厦,培养出了2万多名合格初、高中毕业生,输送了1万余名大、中专生,让一个个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彝家儿女走出大山。

今天,让我们一起聚焦这段“山”与“海”的情缘,一起来看,江苏海安与云南宁蒗如何同心携手聚合力,改变丽江市宁蒗县教育落后的面貌,开启东西部教育扶贫合作的先河。

8月5日《云南日报》版面截图

7月23日,云南省高考分数出炉,宁蒗民族中学高三海安2班的卢磊查到成绩后,便将喜讯告知学校——709分,高出一本线174分。

报喜电话,一个接一个打来。2020年高考,“海安班”再创佳绩,全班44人参加考试,1人成绩超过700分,29人成绩超过600分,全班平均分达616.6分,全班一本上线率达98%。

宁蒗宁海民族中学主教学楼

宁蒗地处滇西北高原,俗称“小凉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教育事业起步晚,底子薄,1951年才成立了第一所小学,1957年才成立第一所初中,1972年才开始招收高中生。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小凉山”宁蒗县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改变教育落后的面貌?故事得从1988年说起。

1980年,宁蒗县没有一个高中生上大学录取线。时任宁蒗县县长阿苏大岭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难道经济落后地区,教育就必然落后?”深入调研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制约宁蒗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基础设施落后和劳动者素质低下,要使小凉山群众脱贫致富,必须要重视教育,狠抓教育。

“木材换人才”的朴素协议

20世纪80年代,宁蒗与海安因木材贸易往来频繁,结下了密切的关系。1987年,阿苏大岭慕名来到黄海之滨的江苏省海安县考察。海安县高质量的教育引起了阿苏大岭的关注,“木材换人才”的构想油然而生,于是提出引进海安教师到宁蒗创办一所示范性新型学校,这得到海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宁蒗宁海民族中学

1988年4月,宁蒗县教育局和海安县教育局签署了《海安县与宁蒗县教育合作协定书》,由海安县抽调教师到宁蒗县承担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宁蒗县则每年无偿给海安县提供木材,同年8月,海安县抽调33名教育工作者,配以校长、教导主任和各学科教师班子,作为首轮支教老师,踏上了彩云之南的支教征程。

海安老师前往宁蒗的车票

“宁海中学”建成开学

“我们来到学校的第二天,奔腾怒吼的泥石流倾泻而来,冲垮堤坝,冲向操场,冲进支教老师暂时栖身的木板房。”回忆起初到宁蒗支教的情景,很多海安教师至今记忆犹新。尽管如此,但以宁蒗、海安两县县名第一个字命名的“宁海初级中学”于当年9月1日准时开学。

云南省宁蒗宁海民族中学扩建竣工

临时住地没有水,饮用水得趟沟越坝到数百米外一桶一桶往回抬;海拔高、沸点低,饭煮不熟,常以土豆充饥;语言障碍,互相听不懂,无法沟通……一位年轻老师在日记中写道:“抬头是无尽的山,低头是泥泞一片。只想家、想家……可最终还是想到了此行的责任。”

晨曦初露领出操,夜半挑灯批作业。节假日翻山越岭去家访,学生困难掏钱捐款……在首轮支教老师一年的辛勤付出下,第二年宁海中学中考成绩居全县第一。两年后,宁海中学夺得丽江市中考桂冠。之后几年,捷报频传,宁海中学教学质量一直保持全县领先地位。

来自江苏海安的老师正在批阅学生的作业

令人惊喜不已的成绩

1993年,宁海合作模式由初中延伸到高中,53名海安老师加盟宁海民族中学,次年在宁蒗就产生了丽江地区的高考文科状元。对于宁蒗人来说,这破天荒的成绩令人惊喜不已。

江苏海安老师支教纪念碑

惊喜源源不断,从1988年到2020年,从第一轮到第十轮,从35人到286人,江苏海安与云南宁蒗牵手32年接续开展教育合作,累计培养了2万多名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输送了1万多名大、中专生。

海安班的学生正在上课

学生眼中的海安老师

7月16日下午2时30分,上课铃一响,海安3班数学教师徐成武来到教室给同学们解析数学试卷。

“圆锥曲线的定义是什么?”当考题提及圆锥曲线时,徐成武微笑地对学生张晓进行提问。

“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其统一定义为……”张晓一边挠头一边回答。

这两天,徐成武更多的是通过试卷解析,帮同学们查缺补漏。

海安老师梅德均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来了就是一种使命,必须做好这个事,把学生带好。”今年已是徐成武到宁蒗支教的第2个年头。当初他也知道到宁蒗支教会有困难,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也是他从教的初心。

“坚持上好每一节课,用心用力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刻苦钻研教材教法,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复习巩固时精心筛选和设计试题,努力提高解题技巧和数学思维能力。”徐成武这样解释自己的教学模式。

海安教师谢友军正在辅导孩子们做功课

在学生眼中,海安老师学识渊博,教学方法灵活,最重要的是,海安老师更像是指引自己探究知识的朋友。

对于海安老师的“好”,去年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海安1班学生杨昌华深有体会。

“我和之前的化学老师王拥军既是师生又是朋友,我们可以平等地交流,说出彼此想说的话。王老师一直对我进行励志教育,他鼓励我们,用迎难而上的精神去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杨昌华说。

“支教过程中,我们把沿海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宁蒗宁海民族中学海安教师带队副校长陶长江说,支教过程中,海安教师做到讲话慢一点,板书多一点,课量少一点,难度缓一点;功夫下在备课上,平衡出在辅导上,成绩出在启发上,宗旨落在育人上。

海安老师王秀云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本地老师眼中的海安老师

“相较以往的背景创新,上升到立意创新、解法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解法多样,重视数学阅读和数学表达。”

“试题平稳,难度适中,题目亲切,都是学生日常练过、做过的,容易上手。”

7月17日,宁蒗宁海民族中学多媒体教室内,海安4班老师谢友军正在和学校其他教师进行高考试卷分析。

2个小时的互动,本地教师获益匪浅。

在宁蒗宁海民族中学,海安教师与本地教师开展交流培训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

海安教师和宁蒗当地教师的交流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一个好老师,不如带出一帮好老师。”谢友军说,初来宁蒗,体系教学教研跟不上,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开设研究课、示范课。积极策划、组织、开发符合本教研组学科的备课课程,组织同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有计划、有目的、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为新老师讲教案,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培养青年教师。

支教10年,海安教师王拥军指导的卢志强、杨斌等几批青年教师进步很快,基本都能胜任高中化学循环教学,真正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教学效果和实力明显增强。

“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幸运,能带出一帮好老师是学校的福气。”李学高说。

来自江苏海安的语文教师谭爱斌和来自江苏海安的带队副校长陶长江

在课间讨论教学安排

宁蒗宁海民族中学历史教师刘毅就是海安老师一手培养起来的。“他们无私的付出,对孩子们前途的关心,这些方面对我的影响比较大。作为高二的班主任,我也会用他们以前教过我们的一些好方法,教育引导学生。”刘毅说。

为拓展“宁海模式”的内涵,促进“宁海效应”向纵深发展,2016年8月,双方签订了第九轮合作协议,制定了教研、培训、教师管理具体措施,打造“宁海模式”升级版,变“输血式支教”为“造血式支教”,引进优秀的海安教师引领打造高效课堂。

经过和海安教师的学习交流,宁蒗当地教师的教学经验得以丰富

宁海之约的不断延伸

“宁蒗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杨承新表示,尽管政府历经换届,但换人不换思路,宁海教育合作模式得到良好传承,从未间断。

眼下,海安市正选派优秀教师到宁蒗县支教,帮助解决宁蒗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学科教师缺乏的问题,帮扶农村学校培训艺术教育师资力量,开展“扶贫助学献爱心”等结对帮扶活动。

经过长时间相处,老师和孩子们的关系更加融洽亲密

当初也许无法预料,这场跨越时空的牵手会延续32年,“木材换人才”的朴素协议,演绎出一个个真情奉献的动人故事……

他们本是海安老师,最初与宁蒗相遇,成为小凉山的亲人;他们的温度藏进了学子们的行囊;他们经过漫长的旅程,春夏秋冬,与横断山脉高山沟壑中的索玛花一道,历经枯萎、重生、绽放,芬芳一年又一年。

历史在绵延,“宁海之约”在绵延,“宁海模式”在升华。

一起为两地的情谊打call!

▎特别推荐

下半年再发力!刚刚,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召开!

干货!一图读懂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重磅信息!

▎来 源:云南日报

▎编 辑:顾积存

原标题:《感动!一段绵延32载的支教情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