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日子有奔头!昆明亮出“消费+就业+产业”扶贫实招

2020-08-07 13: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8月7日上午,昆明市举行“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来到现场,围绕“消费、就业、产业扶贫”的主题进行发布。

昆明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姚晓怡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昆明市“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将围绕“消费、就业、产业扶贫”主题发布。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发别是: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玲同志;

昆明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志武同志;

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云川同志;

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耿成兴同志。

下面我们进行新闻发布:首先,请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玲同志发布。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玲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对长期关心、支持和帮助昆明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新闻媒体表示衷心的感谢!

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一直是我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以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恪守选准产业是产业扶贫的关键一招,锁定3个贫困县区,兼顾其他6个有脱贫任务的县区不放松,统筹推进农业产业组织化提升,产业扶贫成效明显。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我市统筹推进产业扶贫有关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以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为载体,全市财政整合涉农资金累计总额45.69亿元,其中产业扶贫投入累计金额19.75亿,投入占比43%,高于30%的整合投入比例要求;累计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672个,其中已完成532个,正实施140个。此外,全市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93951户346788人中,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85641户326389人,分别占总贫困户及人口的91%和94%,均有产业覆盖,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增收项目,产业覆盖率实现100%;全市带贫企业285个,带动建档立卡户34319户,带贫合作社数量1408个,带动建档立卡户62049户,“双绑”覆盖率达98%。

三个摘帽县(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明显。东川区从2016年7078元到2019年为9414元;禄劝县从2016年7301元到2019年9691元;寻甸县从2016年7524元到2019年9979元。2020年上半年,三个摘帽县(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在6.6%以上,高于全市6.1%的平均水平。

二、主要做法

突出“五化”推进农业产业组织化提升:

一是突出产业选择精准化。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推进寻甸县云岭牛、功山羊、东川区小江流域干热河谷区特色农业,禄劝县中药材、青花椒等10个特色产业发展。晋宁花卉产业和寻甸肉牛产业被省政府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石林县西街口镇列为全国产业强镇示范创建。呈贡区吴家营街道缪家营社区、石林彝族自治县西街口镇新木凹村上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19年认定的100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中,三个摘帽县共36个。

二是突出产业推进组织化。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511家、家庭农场17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447个。全市有扶贫任务县(区)参与产业扶贫的新型经营主体1780个,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带动100%全覆盖;实施“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双绑机制,贫困户“双绑”覆盖率为98%。同时,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2019年全市完成农产品加工业现价总产值(不含烟草)1094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45:1,高于全国2.33:1的比值,居全省第一。

三是突出产业建设科技化。按照摘帽县(区)“每个主导产业不少于3人的扶贫技术专家”的要求,组建了60人的市级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同时,推进落实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并在全市有扶贫任务县(区)选聘832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全面开展产业发展技术指导,今年已到户开展产业扶贫服务18967人次。此外,强化金融扶贫保障,逐步提高对已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的保障水平。除继续在三个脱贫摘帽县(区)开展马铃薯保险试点工作外,在全市推广能繁母羊保险试点,并新增稻田养鱼保险和当归种植保险两个地方性特色农业保险试点,逐步推动各类特色产业发展保障的政策化和常态化,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四是突出产业发展融合化。推进全市9个重点农业园区建设,嵩明县上榜全国农村双创典型县,宜良花木城上榜国家农村双创园区,石林台创园上榜全国农村双创孵化实训基地。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由单一种养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园区带贫作用,带动贫困户务工增收。三个摘帽县(区)全部入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商扶贫覆盖189个贫困村,促进38种农产品上线销售。全市共推荐申报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5大类项目共98个,其中上榜全国乡村特色产品4个,特色养殖1个,特色食品2个,能工巧匠2人。石林县列为2019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秋季)推介线路(全国共11条精品线路,西南地区2条)。宜良河湾村、安宁温泉小村上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寻甸凤龙湾小镇上榜“全国十佳文旅小镇”。

五是突出产业发展品牌化。聚焦“6+2”重点产业,即花卉、林果、蔬菜、山地牧业(重点为肉牛业)、特色水产、中药材六个重点产业及茶叶、咖啡两个产业的加工及精深加工,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此外,大力实施特色品牌建设工程,推广昆明“绿色食品牌”整体品牌,提高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2019年组织参与云南省“10大名品”、“10强企业”和“20佳创新企业”评选,昆明市11个品牌、5家企业、3家企业分别获 “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2019年全市共有地理标志商标13件,52家企业获得88张有机认证证书。2019年昆明市推介上报的“东川面条”、“寻甸牛干巴”纳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特色食品目录。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推进农业产业“五化”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效益,有序推动产业脱贫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巩固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成果。把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省、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已整改到位、问题清零作为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的重要契机,不断完善措施办法,防止问题反弹。

二是培育打造主导产业。以“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为主抓手,到2022年,每个县区培育打造形成1个有品牌优势、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主导产业;1至2个上规模上档次的辅助产业;若干个地域特色鲜明、带动农民增收成效明显的“一村一策”小产业。

三是全面落实产业扶贫“双绑”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落实 “双绑”机制,让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合作关系。

四是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全面排查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情况,畅通产销对接渠道,减轻疫情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此外,强化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昆明绿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全方位、多层次搭建各类特色农产品展销、交易和合作平台,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

五是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产业振兴,不断丰富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提升脱贫质量。

昆明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姚晓怡:

下面,请昆明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志武同志发布。

昆明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志武

各位记者朋友:

下面,通报一下消费扶贫的情况:

作为商务部门,我们充分发挥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的优势,通过挖掘消费潜力,拓宽销售市场,加强产销对接,精准消费扶贫,筑牢电商基础,助力消费扶贫,多措并举,打好消费扶贫系列组合拳,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挖掘消费潜力,拓宽销售市场。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优势,组织12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参加2019年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洽谈展销会,组织23家企业参加昆明市扶贫农特产品赴沪展销推介。截至目前,已建立646家农产品重点企业供求信息档案;2019年东川茶花鸡、禄劝西柚、寻甸听牧牛肉入选上海“百县百品”名单。2018年以来,中央定点扶贫单位购买和助销农产品近430万元;上海普陀区采购、助销农产品金额达8085万元,17052名脱贫群众受益实现增收。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牵头并全面协调推进“2020年消费扶贫行动”,省级20家高校和企业、市级21家企业、学校及医院与8个县区达成意向性采购3933万元。今年6月底,组织推荐昆明14家企业绿色食品、高原特色食品,参加“七彩云南·上海食品节”,5家企业前往上海参加 “放心买,用心帮—五五购物助扶贫”专场线上线下促销,昆明部分特色产品入选上海普坨区“扶贫包”,选购产品超过60万元。

二是加强产销对接,精准消费扶贫。一直以来,我们都注重加强建立横纵产销对接机制,组织举办昆明市大型商超消费扶贫产销对接会,指导引导各县区生产基地、合作社、种植户与市场、商超、企业等对接,为滞销农产品畅通销售渠道,着力把三个县农产品作为“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源。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加强产销衔接力度,从今年1月以来,全市商务部门加强联动配合,积极协调推动盒马鲜生、沃尔玛、家乐福等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2016年以来,为加强农产品销售,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产品促销活动。2019年以来,东川区利用拼多多、淘宝等网销渠道销售无花果,日均接单3000—4000单,每天出货6吨左右。2019年寻甸县着力引进云创云仓项目,建成供应链共享仓1万余平方米,不断加大以土豆、雪莲果为主的农产品进行线上销售。从2016年以来,全市主城区各商务部门牵头,协调组织龙头企业带头积极参加新春欢乐购、新春购物博览会、农博会,小吃节、年货节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带动促进各类农产品销售;今年以来,引导主城区各商业综合体、商超等商贸企业,广泛开展“亲子嘉年华”、团购打折、套餐优惠、赠消费券等促销活动,鼓励开设扶贫产品销售专区(柜),加大扶贫地区农产品促销力度。今年5月份,结合全市消费券发放使用,动员鼓励商超、餐饮企业等,广泛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多方增加销售。

三是筑牢电商基础,助力消费扶贫。加强示范引领,强基础。强化对东川、寻甸、禄劝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指导,推动从基础建设转向运营管理效益提升,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运管工作机制。2016年以来,三个摘帽县深入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争取中央资金5500万元,电商扶贫覆盖189个贫困村,促进38种农产品上线销售,累计开展电商培训20万人次,助推农产品销售8.89亿元。从2016年开始,我们全面展开并逐步完善农村电商站点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电商服务站363个,实现乡级全覆盖,村级覆盖率60%以上;改造农产品上行分拨中心、供应链共享仓,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保障。2017年以来,全面统筹指导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整合菜鸟、中通、韵达等快递公司,已确保县城到村配送实现72小时内到达。2017以来,培育9个农产品品牌,孵化3户电商企业;2016年后,对1371名建档立卡人员进行电商培训,推动33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寻甸县电商创业园自2018年建成以来,已入驻企业50余家;今年寻甸成立了农产品供应链电商孵化园,入驻孵化园企业8家,带动就业167人,有效解决了寻甸农产品上行难的问题。

在筑牢电商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发挥电商优势,着重加强与重点电商平台合作,拓宽产品上行渠道,精准助力消费扶贫。在相关部门支持下,2019年以来,我们统筹加大了全市农产品与电商平台产销衔接力度,与苏宁易购、拼多多、京东到家、美团等知名电商平台,以及盒马鲜生、霸王送菜等社区团购生鲜电商企业,建立电商名录库,协调建立产销机制,帮助支持县区、企业拓展、打通销售渠道。今年上半年完成宜良30吨滞销土豆、晋宁12吨滞销大白菜和15吨滞销上海青销售。今年4月以来,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充分发挥电商优势,集中加大产销对接,联合京东物流和京喜拼购,开展“好花好果好菜 春城电商助农”为主题网络直播拼购,组织开展“昆明-京喜农产品电商直播拼购节”,网络直播销售反响热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市商务局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和相关工作要求,全面对标对表,牵头建设消费扶贫长效机制,畅通产业输出通道,配套完善脱贫地区产品包装、检测、储存、交易、运输所需的各类基础平台,鼓励支持电商企业、各类农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经营主体深度参与消费扶贫。

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全面统筹推进消费扶贫工作落实,认真落实《云南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提质增效促进农产品上行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按照《昆明市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提质增效促进农产品上行三年(2020-2022年)行动实施方案》工作目标和相关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促进加快农产品销售,持续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商务力量。

昆明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姚晓怡:

下面,请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云川同志发布

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云川

各位领导,各位记者朋友:

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按照“政府市场两手抓、供给需求两对接、区域内外两协同、线上线下两互动”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农村劳动务工增收促脱贫工作。截至7月底,全市农村劳动力累计返岗及转移就业117.7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农村劳动力返岗及转移就业13.31万人,转移就业率达到60.8%。

总结起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战疫情,确保就业大局稳定。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全市人社部门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将援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开展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并率先在全省完成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共为符合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条件的2.3万户企业,拨付企业稳岗返还资金4.42亿元(其中,普惠性稳岗返还金额3.41亿元,暂时性经营困难稳岗返还金额1.01亿元),稳定就业岗位76.2万个。

(二)抓机制,提升就业组织化水平。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市人社局不断完善就业扶贫工作的组织落实体系,特别是今年,为积极应对疫情给就业创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充分发挥“两办两组”作用。“两办”作用,通过市就业组织化提升指挥部办公室和市人社局应对疫情影响稳就业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和配合召开全市促进农民就业各类工作会议、视频调度会等16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援企稳岗等重点工作进行安排调度;出台《昆明市疫情防控期间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及边缘户劳动力稳就业保收入十条措施》《关于做好2020年精准帮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创业工作“不减速”。“两组”作用。以县市区人社部门党员干部为主组建“稳就业工作组”,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走访当地企业和人社部门,积极做好我市外出务工人员的稳岗转岗工作;成立“副县级领导包保县市区就业联络小组”,深入县、乡、村进行实地督导调研,截至目前已开展3轮督导工作。

(三)抓摸排,实现就业动态管理。充分发挥村“三委”和就业促进员作用,按照“六个清楚”标准,即:“家庭人口状况清楚、就业情况清楚、就业意愿清楚、技能水平清楚、培训愿望清楚、文化层次清楚”,精准调查、统计、清零,及时掌握了解全市21.95万建档立卡劳动者的就业意愿、就业状况等基本信息,并进行及时更新,实现动态管理,为精准施策、分类施策筑牢基础。

(四)抓培训,提高针对性实用性。近年来,在市级安排3200万元资金用于农民培训费用的基础上,又增配600万元创新性开展精准扶贫培训,主要用于已不再列入国家培训资格目录但又适合农村劳动者就业及企业用工需求的培训项目补贴。在培训过程中,坚持市场导向,遵循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同时,紧密结合市场实际,开展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建档立卡劳动者参加电焊工、挖掘机以及其它前景好、收入高的职业技能工种培训,并根据当地群众需求开展竹篾编织、大棚蔬菜种植、民族刺绣制作等特色农村实用技术,三年来,共开展培训1370期,培训建档立卡农村劳动力6.8万人次。

(五)抓转移,扩宽输出增收渠道。一是以实施“百企万岗”入昆计划和“百千万”劳务输出工程为载体,实现省外转移就业一批。截止目前,全市实现省外转移就业3.5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0.55万人。全市共完成沪滇劳务协作就地就近就业1722人,完成目标任务2200人的78.27%;其中转移到上海就业112人,完成目标任务120人的93.33%。二是大力开发省内就业岗位,不断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实现省内转移就业一批。截止目前,共实现省内县外转移就业37.9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者5.21万人。大力实施主城区精准帮扶工作,2017开始启动主城区精准帮扶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以来,主城区共收集31.5万个有效就业岗位,实现“一区两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2.54万人。三是依托扶贫车间等项目,积极开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岗位,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一批。加强扶贫车间建设,对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扶贫车间吸纳就业补贴(后按其发放工资额的15%给予补贴)。截止目前,全市建设认定扶贫车间90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1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0.3万人,兑现扶贫车间奖补288万元。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大龄劳动力、残疾人家庭劳动力和有重病患者家庭劳动力开发乡村公益岗位帮扶就业,共计安置6409人。同时,以东川区800人以上大型安置点作为重要区域,努力促进搬迁“进城入镇”群众充分就业。全市共在集中安置点建立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站点(窗口)52个,全市易地扶贫搬迁转移就业18398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11398人),开展转移培训7765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7055人),基本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户均1人就业。

(六)抓创业,促进劳动者返乡就业。坚持把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就业扶贫的重要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劳动者自主创业。一是强化载体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返乡创业劳动者提供创业场地和服务支持。对成功创建农业创业示范村给予5万元的工作补贴,成功创建农业创业示范园区每个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农业创业示范村140个,农业创业示范园区32个,省级创业园区(基地)47个,市级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区80个,青年大学生创业园23个。其中,三个贫困县区有各类创业园区13个。2020年为27个主动减免租金的创业园区发放一次性园区补贴136.5万元。二是加大创业货款扶持。创业贷款最高额度从15万元提高到20万元,今年以来,全市发放创业贷款4.5亿元,扶持企业7920人(户)。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的返乡创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首次创业并稳定经营一年以上的,给予最高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贷免扶补贷款带动3-5人给予1000元、5人以上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三是实施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对符合条件经评审确定的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创业团队,对注册在昆明或经营在昆明的小微企业给予3-6万元的资金资助和培训扶持。目前累计实施项目8期,资助创业项目(企业)867个,带动就业1.5万人。其中,三个贫困县区资助项目112个。四是定期举办“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在全市遴选一批优秀创业企业及创业者,由市政府授予“春城创业奖”奖牌和证书并给予最高10万元的资金资助,累计举办“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4届,报名企业2928家,奖励资助企业136家。2020年启动第五届“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专门针对贫困县区设立“返乡创业组”赛道,安排28万元资金重点扶持贫困地区的创业者,鼓励更多的贫困劳动者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七)抓服务,增强就业稳定性。一是建立返乡回流监测机制。面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建档立卡劳动者稳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人社部门在依托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基础上,以就业促进员为主体,建立返乡回流动态监测机制,为362名受疫情影响返乡回流人员提供企业推荐、岗位推送、跟踪管理等服务,目前有就业意愿的270人已实现重新就业。二是强化就业创业宣传机制。通过昆明电视台、昆广网络、云南日报、昆明日报等传媒宣传就业典型,提振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创业信心。依托昆明就业网、“昆明智慧就业”平台、昆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和派出专人深入乡镇、村及易地搬迁安置点进行宣传,确保就业创业政策家喻户晓。三是强化岗位推送服务机制。组建959人的“人社专员”服务企业队伍,为全市重点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提供农村人力资源调度,帮助254户复工复产企业解决用工需求2.88万人。

昆明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姚晓怡:

下面,请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耿成兴同志发布。

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耿成兴

各位媒体朋友:

感谢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昆明林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很高兴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们林草部门在脱贫攻坚中开展的工作情况。

在脱贫攻坚战中,昆明林草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优势,坚持“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对接、措施优先落实”的原则,对贫困县区在退耕还林、生态护林员、生态效益补偿、生态建设专项工程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做到“守得住青山,富得了山民”。

一、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发展林果经济

退耕还林工程被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扶贫工程”。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核桃、板栗、青花椒等特色经济林,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据统计,近三年来,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从退耕还林项目中获得的直接收入为:寻甸县437元、禄劝县522元、东川区847元。退耕还林群众享受国家政策补助的同时,还发展了持续增收的后续产业。在禄劝、寻甸、东川三县区共实施特色经济林果建设45.18万亩(其中:禄劝县26.06万亩、寻甸县 10.05万亩,东川区9.07万亩),核桃年产量达到了8500吨,成为老百姓的一项重要经济收入。

二、靠山吃山,发展林下经济

能否稳定脱贫,产业扶贫是关键。林草部门紧紧围绕“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目标,通过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 大力推动发展林下经济,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各地充分利用林荫空间,森林景观等资源,发展养殖、种植、采集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禄劝县中屏镇忠义核桃合作社,以核桃—中草药复合经营模式,核桃林内间作云木香、附子、草乌等药用植物,打造了400亩的核桃林下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直接带动了50户贫困户从事相关产业,实现脱贫。宜良小哨社区的“包山拾菌”模式,让“沉睡山林”变成村民的“金山银山”,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88万元,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截止目前,全市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7个,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培育林农专业合作社8户。林下经济发展带动农户5.45万户、21.7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14611户,5.24万人),户均受益增收302元。实现了不砍树、不破坏生态也能致富。

三、当上生态护林员,摘掉贫困帽

生态护林员是国家林草局出台的一项重点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政策,也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具体举措。2016以来,昆明市从国家林草局争取资金9230万元,选聘了8913名生态护林。这一政策的实施,惠及禄劝、寻甸、东川三县区的356个贫困村,1947户贫困户,6800多贫困人口,户均实现增收9296元,取得了“一人护林,全家脱贫”的良好效果。

下一步,昆明市林草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继续发挥好在决战脱贫攻坚中的应有作用,进一步巩固生态扶贫取得的成果,为决胜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昆明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姚晓怡:

建立长效机制,有效防止返贫,是巩固脱贫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力保障。对此,昆明市开出“产业+消费+就业”扶贫良方,实施多元化帮扶,使贫困村产业兴旺,产品叫得响卖得出。因地制宜开发多种公益性就业岗位,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日子更有奔头,走向村强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下周我们将召开“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主题是“有扶贫任务的县区专场”,请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来源:掌上春城

原标题:《日子有奔头!昆明亮出“消费+就业+产业”扶贫实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