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丨假如朱师傅不再需要背400斤的猪

西坡
2020-08-07 21:2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一些人的日常生活,在另一些人眼里成了“风景”和话题。

近日,贵州贵阳,在菜场背猪肉的朱启伍在网络上意外走红。他身高163cm、体重110斤,但纯人力能背起400斤的猪,生意好的时候,一早晨总计背上万斤。

看评论,很多人对朱启伍的工作方式表示同情。更有不少人隔空替他支招。比如有人说,为什么不弄个车来推?有人说,为什么不把一头猪切成两半?还有人说,国外的屠宰场是如何如何机械化。

可是认真想一下就会知道,这些“高招”即便真能实现,也只会砸了朱师傅的饭碗。

朱师傅之所以能在这个菜场立足,一干就是15年,凭借的正是背猪的绝活。虽然是卖力气,但也是绝活。据媒体报道,曾有一些比他高壮的人背了一两天后放弃,最终他成了这个菜场的唯一背肉人。

菜场离不开他,是因为他在特定物理空间内猪肉的短途运输这个超细分领域里提供了最优解决方案。用车来推、把猪切两半等其他方案肯定有人想过,但要么效率更低,要么增加人力成本,只会比朱师傅的办法更不经济。

还有人异想天开地说,朱师傅可以“自己买推车,再雇人,专门做这个运输”。这完全是不知稼穑艰难,如果这活能这样叠床架屋地干,只有一种可能——欺行霸市。而朱师傅只是一个普通的卖力气的人。

市场选择了朱师傅,朱师傅也选择了市场。这些年他都没干别的,只能说明背肉对他已经是最不坏的选择了。

很多人只看到背肉的艰辛,却看不到无形的市场之手。网友心疼朱师傅工作中缺少现代技术的助力,我却关心,技术进步的福音是否能落到朱师傅们头上。

假设朱师傅工作的菜场进行一场自动化改造,那么朱师傅的背猪绝活也就不再有用武之地,那么他将何处何从呢?

事实上,这样的故事正在全世界范围内上演。我不是当代卢德主义者,不会主张捣毁机器,但是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在技术进步的道路上一定要看到每一个受冲击的个体。新冠疫情的出现,加剧和凸显了这个问题。疫情以来,那些国际科技巨头的市值猛涨,而工作生活受影响最严重的却是各国中低收入劳动者。

单从数目字意义上讲,自动化、智能化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总产出,并减少每个人的艰辛。只要在分配环节加以改善,就能增加所有人的福利,但前边这个“只要”不是自动自发的。

此外,工作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带来收入,工作还为人赋予成就感、价值感,帮助实现自我认可。正如朱师傅不无自豪地表示,靠体力养活一家人很满足。

将来的社会或许再也不需要有人背400斤的猪,但美好生活不光意味着解除体力劳动的负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如何让每个人都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程仕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