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让文明新风吹进心坎 助推乡村振兴

2020-08-17 14: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村口一块村训石,村内一排好人榜,移风易俗墙绘漫画生动传神,村道院落干净整洁,志愿服务有声有色,村规民约相约遵守……走进通河县,这样的场景,几乎成了村屯的“标配”,处处能感受到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近两年间,通河县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定位,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问题短板为导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继2018年成为全省第一批、2019年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聚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最后一公里”,打造文明乡风,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提振精气神,提升“软实力”,以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

移风易俗 引领乡村风尚

每年9月12日,通河镇桦树村仁孝节上,60岁以上的老人,共享儿女奉上的百寿宴,这个颇具仪式感的敬老活动,是桦树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倡导文明乡风的一个注脚。桦树村制定了红白喜事定出随礼标准、酒席规模,去年,村民李海燕带头为女儿举办了一场没有彩礼、没有大排场宴席的婚礼,文明婚嫁蔚然成新风。

“村民间少了攀比斗阔,多了文明风气。红事村干部抬轿喜庆热闹,白事庄重严肃,不丢面子不浪费,村民都很支持欢迎。” 驻村第一书记王仲明向记者介绍。

以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为抓手,通河县创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加强基层的“管与治”,逐渐引导村民自觉遵守的准则,用制度化的形式,促进村民主动转变旧观念,带动农村“民风”的转变。

通河县还以选树典型为突破口,评选出县级十星级文明户820户,“最美婆媳”、“文明家庭”、“身边好人”、“好邻居、好公婆、好儿媳”、 脱贫先锋、新乡贤等先进典型1000余人。一批批优秀典型代表,诠释出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把文明新风吹进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引导农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前提是文明,关键在实践,这项工作必须得到群众的情感认同、心理认同,才能被群众接受。”通河县宣传部部长赵鹏辉说。

志愿服务 对接群众需求

在通河县凤山镇青山村,有一支20几人的志愿服务队,经常为村里孤寡老人、困难群众提供志愿服务,解决实际困难。村头公示栏悬挂着志愿服务制度,倡导居民互助,助力乡村振兴。村妇女主任于艳说,志愿服务实行“群众点单、实践站制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志愿服务清单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为村民带来获得感。

通河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主动发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服务总队的专业和职能优势,建立理论宣讲、思政育人、文化文艺、司法普法、科技科普、健康体育等9大专业志愿服务队。采取“固定+流动”“室内+户外”“配菜+点菜”等方式,对接群众需求,精准回应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提高基层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截至目前,全县注册志愿者12500余人,有177支各类志愿服务队伍。

突出清单制志愿服务,通河现在实施“群众点单、中心(所、站)制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项目对接法过程中,快速制定项目清单,对接服务需求项目,派发任务清单,并就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督促,确保志愿服务项目精准性,扩大群众参与度。数据显示,清单制服务不到一年,已发布志愿项目清单200多个,涵盖扶贫济困、扶老助残、助医助学、文化惠民等10多个领域。

富民产业 拉动乡村振兴

“赞我建设村,建设人有福气,美丽乡村争第一,墙上刷涂料,房盖喷油漆,院子铺彩砖,坐便安屋里,大道扫溜光,北边有大库,里面装农机……”通河镇建设村村民自创的这首自赞歌可谓道出了这几年村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全村立足“现有”,追逐“应有”,深挖荒山、荒坡、荒地等林下绿色资源,初步建成了三大林下种养共育基地,即林下鸡养殖基地500亩养殖林下鸡20万只、大榛子套种基地2050亩、生猪养殖300亩10万头基地,开发林下资源达5000余亩,经济效益630万元,3年后经济效益可达3000余万元。在大果榛子、林下鸡等产业的带动下,全村林下经济繁荣发展,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

近年来,在通河像建设村这样的乡村越来越多,经济发展带动了精神文明快速发展。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通河县把产业兴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总开关”。

实施绿色农业“双百”工程,即5万亩以上水稻联合社规模突破百万亩,绿色有机水稻面积突破百万亩;实施生态林业“双百”工程,即林下经济规模突破百万亩,产值突破百亿元。

做大榛子种植等特色产业。目前,通河全县大榛子种植超20万亩,约占全国人工种植面积1/5,是中国大果榛子第一县,被确定为省内推广的林业三个重点品牌之一。同时,套种林下果药、套养林下畜禽,今年林下猪牛羊养殖达百万头,鸡鸭鹅、鹌鹑、大雁等养殖达500万只。人参、灵芝、五味子、蓝莓等果药种植超15万亩,林业产值将达100亿元,生态林业经济工作成全国先进。

产业兴旺让农民腰包鼓了,精气神足了,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在风光秀美的松花江之滨,通河人民正以勤劳的双手和汗水浇灌的精神文明之花遍地开放,硕果丰盈。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郝欣

原标题:《让文明新风吹进心坎 助推乡村振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