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些村原来大有讲究!快来找找你们村!

2020-08-17 18: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公益海报)

村名

村名不单是一个称谓,它的背后更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是悠久历史的传承。对于游历在外的人们,它更是家的代名词。下面,跟随小编来寻找你的村子吧~

村名由来

【土山】明末,邱姓由黑羊山(今沙河镇黑羊山)迁此立村,因地处土山坡而取名土山

【沙河】秦汉时期人烟鼎盛。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张、曲三姓分别由四川、掖县城迁此立村,因沙河流经村北而得村名沙河。

【夏邱】位于莱州市南部。因镇政府驻夏邱堡而得名。唐末,夏、邱两姓由平度迁此立村。古时,官府每十里设一堡,此地距掖县城四十里,故称四十里堡。清初,改称夏邱堡。

【柞村】明洪武十三年,高、张两姓由四川迁此立村,村东有麒麟山,登山看村,形似凤凰,故取名”凤凰庄”。清光绪年间,因此地有一片柞林而改称柞村。

【凤毛寨】明洪武二年,王元和、刘始宗姑表兄弟二人由四川奉节县铁碓臼刘家迁此立村,因村内当时筑有形状似马的土围子而得名土马寨。后传说有凤凰自空中飞过,落毛于此,遂改名凤毛寨。

【大浞河村】明洪武二年建村,村名也是因为当地浞河而来的。

【过西】公元前六百九十四年,方、国二姓居此立村。据《掖县全志》载:“过亭,城北四十里,夏寒浞子浇封地。今乡名过西,临过以此”。

【婴里】战国时期,即有人在此居住。古传,此地系齐国宰相晏婴故里,故名婴里。

【平里店】祖传,邻村婴里系春秋时齐国大夫晏婴(字平仲)的故里,人们为纪念政绩昭著的晏婴,曾在此修建一座长亭,后逐渐发展成村,故名平仲故里店。明末,演变为平里店。

【四仓】隋唐时期,在对朝鲜半岛发动的10多次战争中,包括对中、日、韩三国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白江口海战,烟台的登莱海港在其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战争期间,粮食和军事物资的运输主要在莱州集散吞吐,仓上因此而得名。又以囤积的物资仓库为基点,仓库以东为仓东、仓库以南为仓南、仓库以西为仓西、仓库以北为仓北,即现在的“四仓”。

【郭家庄子村】明崇祯五年(公元1633年),莱州府委派郭姓来此经营庄子地称四角凹。后据此立村正式定名为郭家庄子。

【黄山后村】黄山后村自古为“文化之乡”,著有“秀才撅粪篓”之称。公元321年由四川迁此立村。因村南面临东西横断的大山脉,其中最著名的山石为莱州(黄山后)汉白玉,畅销国内外,故取村名为黄山后村。

【盟格庄】明末清初(1644年),李氏四兄弟由莱州府神山乡大里庄社碓臼李家村,因当时人多地少贫穷,夜间趁着天黑迁此落户建村。四兄弟在祖位前跪拜盟誓:“为兴家立业,光宗耀祖”,故取名明格庄,后改为盟格庄村至今。

【淳于】战国时,周赧王五十八年,赵姓由青州迁此立村,因该地有齐国大臣淳于髡之墓而得村名淳于。

【三山岛】位于城北27公里的渤海湾畔,原是海中岛屿,后经沧桑之变与陆地相连成为半岛。三山毗连,俯临海岸,自古便有海上“三神山”之称。

【朱旺村的临朐故城】史载:西汉高祖四年(前203),曾在这里设临朐县,这里是临朐县城,隶属青州东莱郡,郡治掖县城。

【罗台】汉武帝刘彻曾在此筑“行乐台”一座,建“万岁亭”于其上,亭内修有罗汉像,故又称罗汉台。

【驿道】此地古时为官府传递公文的人途中休息之所,称为驿站。东晋太元年间,王姓由青州迁此立村,取名驿道。

【朱桥镇紫罗姬家村】相传明末清初有一穿紫罗袍的道士来此治好了当地的瘟疫,此村因此得名。

【马坊】《莱州府志》载:隋大业七年,为东征高丽(今朝鲜),官府征调三十万夫役,“敕幽州(今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总管元宏嗣造战舰三百艘于东莱。”当时曾在此处喂养过役马。大业十一年,孟姓居此立村,取名马坊。

【钓鱼台】此地地势较高,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临河垂钓。因此,取村名钓鱼台。

【马台石】此村村西路边有一块长条石,据传说宋太祖赵匡胤曾路经此地,踏此石上马,由此取村名马台石。

【大宋】宋朝时,宋姓由曲阜迁此立村。相传,此地有一座“广严禅寺”,宋太祖赵匡胤曾在寺内居住,故名大宋。

【饮马池】原村址在饮马池水库一带,此处有一泉水,名后池子,清澈见底,红鲤成群;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在此饮马歇息,并在泉边石崖上留有马蹄印。

【卸甲庵】此地原有一处尼姑庵,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率军作战到此,曾在庵旁卸甲休息,故取村名卸甲庵。

【留驾】此地原有一座玉泉寺。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在寺中留宿,并在寺旁用鞭杆搅井一眼,以取水饮马。因此村名留驾。

【扬务沟】据传,宋太祖赵匡胤曾在该村南一条河沟中操练军队,故称此沟为演武沟。后赵匡胤作战失利,被追击至此沟,天忽降大雾,遂得以脱险,沟名由此改称扬务沟。

【附马茔】元初,有一位岳姓附马在此病故,崔姓居此看守坟墓,后逐渐发展成村,取名附马茔。

【寨里徐家镇】明洪武二年,徐姓由四川迁此立村。此地当时有一个土围子,人们称此为"寨",故取村名寨里徐家。

【土山李家】清乾隆二十七年,李姓由李家庄(今沙河镇李家庄)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李家。因重名,一九八二年,以其南临土山而更名山后李家。一九九三年五月,更名土山李家。

【东宋】宋朝时,宋姓由邻村大宋(今东、西大宋)迁此立村,以其位于大宋之东而取名东宋。

【神堂】明洪武二年,巴姓由四川迁此立村。此地原有一座关帝庙,传说曾有一位过路人在此遭劫,幸得关公显灵相救,故取村名神堂。一九六六年,更名红卫。因重名,一九八二年,恢复原名:神堂。

【海北嘴】明洪武二年,有两个文武官员因被官府通辑逃避于此,筑一土城,名曰:土城子。清光绪二十六年,李姓自西由西村(今三山岛街道龙泉)迁此立村,取村名为土城子。一九五二年,更名新立村。一九九一年十月,以其北临海北嘴而更名为海北嘴。

【吕家】明崇祯十六年,吕姓由乌盆吕家(今金城镇南吕)迁此立村,以淘金为业,故名金城吕家。一九四五年后,为区别于乌盆吕家,以其方位更名北吕。一九八九年八月,恢复原名:金城吕家。

【苗家】明洪武二年,苗姓由四川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苗家。

【郭家店镇宋光村】这个村名其实是一个人名,来自于革命烈士宋光。宋光,原名宋林竹,字劲千,一九〇六年四月八日生于一个中农家庭。一九一八年,到本村小学读书。一九二〇年,宋光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掖县乡村师范讲习所。一九二四年,在干河村村小学担任小学教师。一九三五年,又到大庙后村小学任教。后参加革命,一九四二年任中共平西县委书记,1942年11月在平西县岩刘家战斗中壮烈牺牲。为永久纪念,将他的故乡掖南县庙埠区干河子村命名为宋光村。

【梁郭】明洪武二年,梁姓由四川迁此立村。因该村是集道,村中有条沟将村子隔开,故取村名梁隔集。清末,演变为梁郭集。

【虎头崖镇秀东村】一九一一年掖县城西趴埠刘家一个贫农家庭诞生了一个婴儿,取名刘秀东。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四年,刘秀东先后在趴埠刘家和潘家小学教学,他提出并实行了贫困子弟免费入学。一九四三年六月,刘秀东调掖南县独立营任营长,一九四四年壮烈牺牲。一九四六年,为了纪念刘秀东烈士,将他的家乡趴埠刘家村更名为秀东村。

【文峰路街道铁民村】这个村的村名也是源于一位革命烈士。李铁民原名李荣升,一九三八年三月八日夜,铁民参加了掖县县委领导的玉皇顶抗日武装起义。起义胜利后,铁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第一大队指导员。1943年5月2日在平东县山上村战斗中,为了掩护部队撤退,壮烈牺牲。为了永久纪念铁民烈士,1946年将他的故乡李家村命名为铁民村。

【南藤家】清初,滕姓由柳园滕家(今金城镇滕家)迁此立村,因村东有一条小沟而得名小沟滕家。2006年11月,更名为南滕家。

【庄头彭家】明洪武年间,王姓由四川迁此立村,因位于“午城十八村”之南而取名庄头。因重名,一九八二年,更名庄头彭家。

【珍珠】明洪武二年,李姓兄弟二人由四川大珍珠迁此立村。

【沙河镇的路旺侯家、路旺原家、路旺戴家、路旺孙家、路旺大王家等村】是明代由外地迁此立村的,都图临近路旺寺而以“路旺”加姓氏而命名的。这一带地区过去还曾是路旺区、路旺乡、路旺镇的区划。

【郭家店镇的元岭王家、元岭孙家、元岭张家、元岭陈家】是明正统年间由外地迁入立村的,都因附近有一座元岭庙而都以“元岭”加姓氏而取村名的。

【南十里堡镇】明中期,夏姓由四川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夏家。清初,官府在此设堡,夏家与临近大道的几家店铺合并,因距掖县城十里,故称南十里堡。

【朱由】明万历年间,朱、由二姓由四川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朱由。

【大原】明永乐三年,张、滕、孙三姓由四川成都府迁此立村,后因村庄扩大,分为两村,张、滕二姓居西,称西大原。

【西由】由龙泉、西北、街西头、孙家、天王庙、新合、西南庄、东北、东南9个村庄组成,片名为西由。

【朱旺村】明洪武二年,杨姓由四川成都府大槐树底下铁碓臼迁来居住,为吉利取村名朱旺。

【向阳岭】清光绪六年,刘姓由西南庄(原西由镇西南庄)迁此立村,据传说,曾有凤凰在此栖息,故取村名凤凰岭。一九六六年,更名向阳岭。

【西五里】明初,姜、曹二姓由四川迁此立村。此地是掖县城通往京城的要道,且距掖城五里,每逢圣旨降到,县官即在此候旨,故得村名五里候旨。1962年,以其位于掖城之西而更名西五里。

【张家庄头】明中期,李姓由四川迁此为张姓看守墓地,并安庄收粮,后逐渐发展形成村落,取名张家庄头。

【郭家店镇古村】南宋淳熙年间,宋姓由掖城北关迁此立村,村东有一座庙,庙碑上刻有“古有村”三字,由此取名“古村”。

【夏邱镇槐树村】明洪武二年,孙姓由四川迁此立村。此地当时有一座庙,庙院内有棵大槐树,树杈上可以容四个人打牌,八个人看牌,故取村名槐树里头。清中期,简称槐树。

【柞村镇普渡口村】明宣德元年,王姓由大黄花村迁此立村。村东有座佛爷庙,上悬横匾“普渡人生”,又因村子地处山口,故取村名普渡口。

【阁东】战国以前,即有人在此居住。明初,扩建莱州城,居民增多,原名郭里观。1950年,改名阁东。

【阁西】战国以前,即有人在此居住。明初,扩建莱州城,居民增多,原名东营房。1950年,改名阁西。

【河南】明洪武二年,侯姓由四川迁此立村,北临南阳河,故取名为河南。

【李家园】明洪武二年,李姓由四川迁此立村。此地原有一片菜园,故取名李家园。

【北窑】明初,官府整修莱州城,在此设有砖窑,且地处城北,故名北窑。

【花园北流】据《掖县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一对四川宋姓夫妇移民至掖,定居于花园北流村,并将月季花引种于此,是莱州月季花的发源地;又因村西临南阳河,河水北流,故取村名为花园北流。一九三七年分为前、后两个花园北流,一九四〇年又合并为一村。一九五八年简称花园,后因重名,一九八〇年恢复原名:花园北流。

【永安路街道海庙姜家、海庙于家、海庙孙家、海庙坡子等村】是明朝初年由四川迁来立村的,都因附近有一座东海神庙而冠名的。据史料记载,东海神庙始建于汉武帝征和初年(公元前92年),唐宋元明各代,朝廷都曾拨款整修过。1946年拆除。

【程郭镇五佛蒋家、五佛刘家,五佛邱家、五佛穆家】是明洪武二年由四川迁此立村的。当时附近有一座五尊佛像的庙,故皆以“五佛”加姓氏而冠村名。

【西北郊头】战国以前即有人在此居住。明初,扩建莱州城,居民增多,因位于旧城外西北侧,故名西北郊头。

(相关镇街、莱州文史要览、莱州地名网、照片由文化馆提供)

(公益海报)

原标题:《这些村原来大有讲究!快来找找你们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