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跟随“德国女婿”阿福的镜头,见证中德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
2020-08-19 18:02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中国菜和德国菜我都喜欢,我不挑食。在上海减肥非常难,因为诱惑太多了,在德国相对来说减肥比较容易。”8月16日,在上海书展现场,来自德国的洋女婿阿福(Thomas Derksen)说。

出生于德国古梅尔斯巴赫市的阿福,2007年首次来到中国交流学习,从此深深爱上了中国文化。2016年起,他与中国妻子莉萍定居上海,并出版了《阿福拜见老虎岳父》一书,受到读者欢迎。

8月16日,他和《镜头下的中德人文交流》新书主编、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董琦围绕“中德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这一主题,结合自身经历,与读者们分享了中德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趣事。

阿福(右)分享自己在国内生活的心得与体会

让更多德国人了解真实中国

在平时生活中,阿福喜欢用短视频形式记录和传播中德文化。跟随着阿福的镜头,观众能感知到真实的中德日常生活,内容丰富且视角独特,包含历史、饮食、语言、生活方式与习俗等方面。因为这些视频,阿福曾被《新闻晨报》评为上海最具有影响力人物之一,也是“人民网”上海自媒体正能量传播十大案例之一。

《阿福拜见老虎岳父》正是阿福根据自己的这些经历改编的一本书,书中详述了他与妻子莉萍从相识到相爱的故事,以及与他的“老虎岳父”从一见面的“不对付”,到后来如同父子般的相处,不仅是一段跨国婚姻佳话,更是中德两国文化的民间交流融合。从德国女婿的角度,讲述中德两国普通家庭相处的真实故事,也加入了许多诙谐幽默的改编。

“这本书在德国出版以后非常受欢迎,这是我没有意料到的。我们也上了很多德国的电视台,分享了我们在中国的生活和我们所接触到的文化。”阿福说。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德国老乡更多地了解中国,亲眼看到中国人是什么样,中国是什么样的。”阿福表示。“每个来到我家的德国朋友都说,中国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一直鼓励他们,有时间一定要来中国自己体验一下。”

做中德之间的沟通桥梁

董琦曾担任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作为一名中外文化交流的参与者,在他看来,中德交流有三个支柱: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从经贸来说,中德之间的贸易占了中国和欧洲之间贸易之间的1/3,比英国、法国、意大利三国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

他举例表示,1973年,第一批德国留学生来到中国,一共只有3人,1974年中国留学生到德国去留学总共不到10人;再看看现在,中国在德国的留学生将近6万,而德国在中国的留学生有8000多人,从人口比例上,一点不逊色于中国到德国的留学生。

“从这个数字上可以看出,人文的交流、教育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如此的密切。从这个数字上来说,就可以见证中国和德国的发展。”董琦表示。

现场,有观众提问表示,身为德语专业的学生,如何为未来工作打下基础?在董琦看来,语言只是工具,最终是要用对德国文化的了解来介绍中国,不仅要学好德语,更要学好汉语。,一个了解自己民族的人,一定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尤其中国文化如此博大精深,需要更多传播和发扬。“我们一定要带着情怀,做好中德之间的沟通桥梁,为两国的友谊奉献自己的力量。”

他介绍,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3月,以加强中德人文交流研究、推进中德人文交流为宗旨。中心立足于同济大学全方位的对德研究与交流的传统优势,为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活动现场亮相的新书《镜头下的中德人文交流》,正是中心的重要成果。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