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探访仙女湖:一个传说激活仙女文化,护住清水又发展了经济

澎湃新闻记者 郦晓君
2020-08-25 11:59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蓝天白云和碧水绿岛相映,宛若人间仙境。”8月的一个周末,来自江西南昌的游客在新余仙女湖景区连连赞叹。

地处江西省中部的新余,是全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设区市。然而,这里的人均GDP连年排名全省前列,不仅如此,新余还拥有属于自己的后花园。

位于新余市区西南郊16公里处的仙女湖,宛如镶嵌在这座小城内的璀璨明珠。它不但是江西开发最早的湖泊型景区,也是“七仙女下凡”传说的溯源地。

仙女湖一角。本文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澎湃新闻记者 郦晓君

早在东晋时期,文学家干宝就在《搜神记》中留下了“毛衣女传说”,这是迄今为止史书中关于“七仙女下凡”的最早记载,故事发生地便是今天的新余仙女湖。

近年来,新余着力研究、开发和利用仙女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向全世界讲好“七仙女的故事”。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七夕晚会已连续四年在新余举办,这让新余进一步提升了仙女湖的文化底蕴,走出一条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振兴之路。

“看到自己的家乡能够上央视,特别骄傲”,正在读大三的胡亦卓对澎湃新闻说,每年的七夕晚会都会有很多人从全国各地赶来观看表演,新余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了。 

2020年七夕晚会录制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熊丰 图

新余市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严小平告诉澎湃新闻,除了七夕晚会,新余每年会和中国民协、江西省文联、江西省文旅厅等单位联合举办七夕民俗文化研讨会,从专业角度深度论述和探讨仙女文化。

2015年8月,仙女湖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

时下,仙女湖正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加快提升景区软硬件设施,深化文旅产业融合,构建全区大度假旅游区格局,助推新余全域旅游大变样。

“仙女湖的知名度从全国范围来说还不是很响亮,我们一直在努力,多创建体验式的游玩项目,让游客来了一次还想来第二次,把文化名片越擦越亮。”新余市委办公室副调研员胡军华如是说。

严小平表示,新余将仙女文化做了延伸和再现,通过举办活动,项目落地等方式,让传统文化有可见性、可触摸性。

2020年的夏天,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度假区里机械轰鸣,一片繁忙有序的施工场景。旅游码头改造、骑行绿道建设、江口景区、夜间漂流等项目正在按计划逐步推进。

新余与七仙女传说

自古以来,新余便是一处山温水软的灵秀之地,在三国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便已正式设立新喻县。

新余有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底蕴,江西第一位状元卢肇、北宋江南第一个宰相王若钦、明朝权臣严嵩、当代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和医学巨子何大一均来自新余,中国第一部科技巨著《天工开物》也在新余完成。

新余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战斗生活过,著名的罗坊会议和毛泽东著作《兴国调查》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

除此之外,新余还是神话传说中七仙女下凡的地方。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既往就请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1600多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在其所著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留下了“毛衣女下凡”的美丽传说,记述了豫章新喻县(今江西新余)“男子”和“田中毛衣女”仙凡相恋、喜结良缘的传奇故事。这是迄今为止史书中最早记载七仙女下凡的传说,亦成为新余“仙女下凡地”最有力的佐证。这段脍炙人口仙凡奇缘,蕴藉了仙女湖的美丽与神秘。

仙女湖望情桥。

如今的仙女湖景区,位于新余市南郊16公里处,景区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爱情圣地、群岛峡谷曲水、千年水下古城”三绝闻名。

从新余市区出发,开车30分钟左右便可达到景区。一路上,仙女湖大道笔直开阔,道路两边绿意葱茏。仙女湖中,99座岛屿星罗棋布,犹如娇羞的少女或躺或立,仪态万千,灵韵动人。

打造仙女文化名城

仙女湖既传颂着动人的神话故事,又点缀着彪炳史册的历史遗存,经过千年的发展和演绎,仙女文化深深扎根于大地,是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盛宴”,也是新余最重要的文化名片。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血脉。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在此背景下,新余立足本土特色,大力挖掘和弘扬仙女文化。

单凭一个传说,如何使新余“满城尽带仙文化”?

近年来,新余政府对毛衣女下凡传说为代表的仙女文化做了许多抢救、挖掘和创新工作。

据人民网报道,新余成立了仙女文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研究会,对仙女文化的历史沿革、出土文物进行普查,对散落的毛衣女下凡传说史料进行整理归纳。

此外,连年举办七夕民俗文化研讨会;开展毛衣女传说“申遗”项目并制定保护政策和措施;连续四年录制七夕晚会;环湖骑行赛、马拉松赛等等,均有力促进了新余文化旅游融合的和谐发展。

“人们的惯性思维里,会觉得传统文化就是旧的老的,只能用政府资金来维持保留,没办法拓展。但新余将仙凡爱情故事转换到现实中来,通过举办活动,打造旅游项目真正落地,以此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这是十分难得的。”严小平对澎湃新闻说。

“断臂”保护青山绿水

仙女湖这片古老而又传奇的青山绿水哺育了世世代代的新余人,她不但是新余人民的“母亲湖”,也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

如果你问一个新余人,什么鱼最好吃?答案十之八九是“仙女湖有机鱼”。

仙女湖的平均水深在20米左右,水温适宜,更适合鱼类生存生长,且肉质特别鲜美。“不少村民百姓都靠养鱼致富,度假区里的鱼馆饭店也特别多”,严小平对澎湃新闻表示。

然而,由于多年来网箱养鱼的数量递增,加上投饵、施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仙女湖的水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水质日益富营养化,严重影响饮水水质,有机鱼品质也日趋下降。

对此,新余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科学采取“逐年减少、彻底取缔”的方式,决定在2012年彻底取缔网箱养鱼,保护仙女湖的一湖清水。

2012年5月22日下午5时40分,随着最后一个网箱的拆除,仙女湖湖区约25000个网箱被完全清理。

事实上,新余市政府对仙女湖的保护投入巨大。“实际的投入和产出是不成正比的,把原本收益迅速的产业下狠心阻截掉,其实是为了子孙后代,为了更长久的‘绿水青山’”,严小平坦言。

脱胎换骨的洋田村

在仙女湖景区龙王阁上的最高点龙王庙向远处俯瞰,一栋栋高矮不一的楼房错落有致地掩映在青山之中。阳光下,新余市仙女湖畔的洋田村显得格外宁静安然。

洋田村是上世纪50年代末因江口水库修建形成的一个迁移村,该村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使洋田村拥有“新余香格里拉”的美誉,还获得“江西最美村庄”、“江西森林村庄”的称号。

尽管青山环抱,绿水相拥,但山水的阻隔,给该村村民出行带来不便,更一度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由于地处仙女湖景区中相对较偏的岛屿上,距离新余市区50公里,陡坡弯多,洋田村曾经是新余市唯一不通公交的移民村。

长期以来,村民唯一的出行工具便是船,平日下田劳作、打鱼砍柴均“以船代步”。

“以前都靠坐铁皮船出行,每天两班,到市区要2小时左右,夏天闷热,到了冬天湖面上的风大,脚都是冻的。”洋田村村民孙三妹对澎湃新闻说。

洋田村妇联主席夏兰兰也感受颇深,“我是分宜人,结婚的时候洋田村没有路,我是坐着船嫁过来的,嫁妆也都是从船上运过来的,很不方便。”

转变在2011年到来。一条长达30多公里的环湖路穿村而过,终结了洋田村自开村以来依靠渡船穿梭50余年的历史。如今,从新余市区到洋田村的车程只需40分钟左右。

仙女湖环湖绿道。

要致富先修路,环湖路给洋田村带来不仅是交通上的便利,还有经济上的改观。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村民们靠水吃水,和仙女湖周边大多数村庄一样,网箱养鱼成了洋田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日子倒也过得安稳。

随着新余政府决定取缔所有的网箱养鱼,安逸的生活被打破了。

不养鱼了,收入来源没了,该干什么去?

年轻人选择到大城市务工,赚钱养家,村里留守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孩子都出去打工了,一年才回来一次,很想念他们。”洋田村村民李小英说到。

为了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并配合仙女湖全域旅游发展,各级政府部门聘请专家对洋田村进行规划设计,村里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开起了农家乐,每到周末饭点都忙不过来,村民心里都乐开了花。

新余当地媒体报道称,洋田村的振兴之路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印证,“好风景“卖出好价钱。

村民的钱包逐渐鼓了起来,也让一座座小楼拔地而起。2018年,村里还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建立和仙女湖景区相配套的旅游休闲项目。

洋田村村党总支部书记胡二根对澎湃新闻说, “经过各方面的考察,今年五月份项目已正式落户,村里的部分房子会精心改造,打造特色民宿,让游客体验休闲时光,也让村民们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仙女湖畔洋田村的部分村民住宅将改造成民宿。

不足与展望

2020年是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一路走来,有收获也有遗憾。

中共仙女湖区委书记周俊华今年6月在《矢志不渝守初心 奋发有为担使命——写在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成立二十周年之际》一文中提到,“我们也曾走过弯路、也曾错失机遇”,仙女湖旅游产品单一、游客体验度不强、旅游经济效益不够明显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转变。在重庆读大学的新余人小周有相同感受,“仙女湖的招牌就是仙女下凡,但实际的景区里相关景点和项目还没做到位,特色没有发挥出来,希望以后能够越做越好。”

对此,新余市委办公室副调研员胡军华坦言,“这两年为了挖掘打造仙女文化,新余想了很多办法,但仙女湖景区跟市民以及外地游客所期待的还有差距,游玩项目也比较零碎,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多增加趣味性的设施,不让游客带着憧憬而来失落而归,要让他们来了一次还想来第二次,也把文化旅游名片越擦越亮。”

现年91岁的河北人张棠科年轻时因单位的“一纸调令”来到新余,在当地工作生活多年的他,一直用实际行动支持仙女湖景区的开发和宣传。

“只要有朋友过来,我就会带他们去仙女湖,把新余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他们”,张棠科说,但仙女湖想要更好地发展旅游业,还要加强宣传和规划,“说好故事才能吸引人”。

土生土长的新余人罗春艳则告诉澎湃新闻,新余这些年很注重旅游景点的开发,仙女湖的名气也越来越响,生态环境和风景都比原先提高了不少,“走进去像人间天堂”。罗春艳建议,可以给周边兄弟城市的居民优惠福利,通过办年卡的方式吸引游客。

事实上,要做好旅游景区,打响知名度,一般需靠“三条腿同时走路”,即品牌宣传、市场营销、渠道推广,缺一不可。

严小平称,仙女湖的品牌宣传做的比较到位,但在渠道推广和市场营销方面确实还不够。

令严小平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她前往福建做调研,当时正值电视剧《仙女湖》在全国热播,这也是首部以景区命名的神话剧。严小平跟出租车司机聊天时发现,许多人爱看这个电视剧,但并不知道仙女湖在哪儿,也不知道该怎么去。

“没有联通渠道,过了这个时间可能就凉了,没有热情了”,严小平说,目前因为景区有新项目在打造,等全部到位以后,新余会加大联通渠道以及市场营销,用“三条腿”让仙女湖走向全国、全世界。

夕阳西下,仙女湖仿佛穿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连日来,江西新余市出现持续35度以上高温,绚烂的霞光倒映在湖面上,就如一幅天然油画,有游客现场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有几回见”。

仙女湖景区内部分项目正在施工。

景区的一角,建筑工人们还在忙碌,上揽月蹦极、落银河漂流等网红打卡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将于月底与世人见面;我是仙女·威亚秀已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游客进行体验;还有树蛙部落、江口电厂艺术区、全长8.5公里的骑行绿道、荧光跑道等项目设施,也将全面完工,届时将让仙女湖从一日游、白天游拓展到夜间游、多日游。

据悉,8月24日,2020年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节暨首届新余夜间文化旅游消费季在仙女湖正式拉开序幕。十大特色活动、七大文化旅游消费主题夜将精彩上演,助力仙女湖激活夜间经济,打造“最美七夕好去处”。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