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改革破难进行时】盐城市亭湖区妇联:亭巧嫂和慧心坊,从小手工到产业脱贫

2020-08-26 1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江苏Women+

江苏女性的暖心家园

关注

为了积极响应全国妇联“巾帼脱贫行动”和省市区委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部署要求,盐城市亭湖区妇联结合当地的本土元素和妇女手工特点,创建了慧心坊帮扶贫困母亲民俗手工制作项目。

在盐城市大洋湾景区的民俗工艺展示销售培训体验平台,一排排手工艺品陈列得琳琅满目,一位位绣娘穿针引线,钩织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小小手工活,带动大产业”,亭湖区妇联主席张艳阳说:“亭湖区一大批农村居家留守妇女因为慧心坊凝聚在妇联组织周围,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面貌,满怀创业激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手工艺品讲究的是细心,不仅要心灵手巧,更要用心去领悟……”2020年5月29日,在大洋湾景区的慧心坊工作室,20多名农村妇女正围着桌子,参加串珠、老虎鞋手工制作培训活动。慧心坊匠心导师王文华正手把手地辅导学员。

王文华(中)将自己的手艺无私地传授给姐妹们

王文华的先祖是明朝宫廷珠钗匠人,她是第八代传人。2012年在亭湖区大洋街道农民街,王文华自主创办了宏瑞串珠手工坊。她以勤劳智慧白手起家,走上了创业之路。早些年,她曾是一名下岗女工,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串珠编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那以后王文华在南京拜师学艺,专心学习编织工艺,一学就是5年。

那时,串珠编织在盐城尚属新兴事物,市场接受及成熟度远不如南京。“盐城是我的家乡,我想把编织这项民族工艺带回家乡发展,带领更多姐妹们巧手致富,一起奔小康。”回到盐城,王文华在亭湖区妇联的帮助下,在慧心坊成立了培训工作室,定期免费为农村妇女教授各类编织技术,带领大家创业就业。

王文华传授串珠茶杯垫技艺

从南京回到盐城,故乡的人情风物成了王文华汲取创作灵感的源泉。凭着这股创作热情,王文华的作品丰富起来。珠串是她众多爱好中的心头好,她说:“我尝试过中国结、布艺、丝网花,这些形式的作品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珠串的可塑造性是最强的。”

为进一步提升珠串制品的品质,王文华将使用率最高的塑料珠改成了通透度和光泽度更强的水晶珠和琉璃珠。在提升珠花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珠花的价值。她还充分发挥各类材质的特点,对产品进行精细化处理。在许多高端定制产品里,玉石、翡翠材质的珠花也倍受欢迎。

小小珠花绽放出巨大的市场前景与魅力,然而,农村居家留守妇女习惯的松散家庭制作状态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盐城市亭湖区妇联依托乡(镇)、村妇联,帮助王文华在每个点培养两三个手工制作带头人,组织妇女统一学习、统一收集、统一结算,参与者每月人均增收约1000元。

唐盛宋雅固然很美,但美亦在当下,在身边点滴。在王文华看来,手工技艺与日常交谊,让匠心与文化融通,是推动手工艺术生活化、手工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健康途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给了王文华更多探索的空间。2019年年底,在亭湖区妇联的组织与帮助下,她先后在抖音、快手等视频网站上发布短视频宣传姐妹们的作品和制作场景,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团队。她说:“我就想凭借这小小串珠,带动就业,增加大家的收入,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化茧成蝶的美丽生活

慧心坊参与者董安秀

亭湖区镇西村村民董安秀是慧心坊项目里的一名参与者。通过慧心坊项目,她找到了另一片土地。

几年前,董安秀的丈夫因病去世,家中还有卧床的老人和正读高中的女儿,她一夜间失去主心骨,“我没有什么技能,不会做工,只能在家里坐着。”日复一日的焦虑,让董安秀变得麻木。

2018年11月,亭湖区妇联举办的“亭巧嫂”手工编织培训班招募留守妇女学技术。镇西村妇联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跑到董安秀家里,“你想不想学门手艺?”她话音刚落,董安秀就答应了。

董安秀记得,刚刚接触手工编织时,钩织最简单的物件都格外费劲,“又废眼又废手,常常会扎到自己,编的时候不会使巧劲儿。”董安秀伸出手来,食指和中指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但是我不想放弃,也不能放弃。”

坚韧、好学的董安秀看着培训群里老师发的编织指导视频,每天都练到半夜。没过多久,她就成了班上编织最熟练的学员。

董安秀开始以手工编织加工为创业方向,不仅在亭湖区妇联“慧心坊+电商”平台上销售手工编织品,还在网上开起了淘宝店和微店。销售手工花、坐垫、靠枕、玩偶等20多个品类产品,成为一名在家创业的“亭巧嫂”,年收入达4万元。“像蚂蚁一样勤恳工作,像蝴蝶一样乐观生活。”董安秀很自豪,这门手艺令她发生了改变,她不仅自信起来,还开始主动帮助别人。

董安秀与其他留守妇女一起制作的编织品

2019年9月,新场村妇联找到了董安秀,希望她能到新场村带领留守妇女学编织,为了方便她制作和教学,新场村妇联还特意给董安秀准备了一间沿街门面。董安秀觉得这是自己感恩回报的机会,二话没说就应了下来。“农闲的时候,你们可以来做编织活,每年能增加不少收入呢。”几个月下来,董安秀已经无偿教会了30多名留守妇女编织,并给她们提供了网络销售的渠道。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物流成本增加,董安秀暂时放下钩针,但闲不住的她主动报名,去镇上一家口罩加工厂做工。她说:“要是换成过去的我,肯定是闷在家里无所事事。现在不一样了,是妇联的姐妹们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由点到面决胜小康

每次走进慧心坊民俗工艺展示销售培训体验平台,张艳阳总能产生一点新想法,随着她将一个个新想法落地,慧心坊项目就会更茁长一些。张艳阳是“慧心坊”项目的发起人和推进人。“从项目立项到今天,无数个值得纪念的瞬间要是都变成照片,应该能贴满办公室的四面墙。”张艳阳说:“一位位手工艺人的加入像一颗颗珍珠,如今的慧心坊已然是一条璀璨的项链。从最开始设立黄尖镇民俗工艺展示销售培训体验平台,到现在的大洋湾、新兴、便仓等区镇村三级慧心坊电商展示平台,产业链的规模越来越大,产业生态越来越完善,形成了‘没有围墙的加工厂’局面。”

互联网蕴藏无限可能,新零售带来无穷力量。慧心坊将坚持产品营销线上线下相结合,既直播产品的设计、选料、生产过程,也直播受众的体验感,打造慧心坊代言人网红,提升关注度、点击率和下单量。用更加走心的慧心坊产品营销模式,做实上游,做好品质,做活下游,将其纳入亭湖产业生态链,提升附加值和体验感。

未来,亭湖区妇联将围绕“1138”目标,为1000名来料加工从业者或低收入农户提供手工技能培训;培树100名慧心坊来料加工女经纪人(含技艺精湛手工师);扶持30个慧心坊来料加工示范基地;创设8个慧心坊电商展示示范平台,推动形成慧心坊来料加工和当地生态旅游业互动融合、相互促进、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点线面”发展格局,为决胜小康贡献巾帼力量。

来源:《莫愁》杂志

原标题:《【改革破难进行时】盐城市亭湖区妇联:亭巧嫂和慧心坊,从小手工到产业脱贫》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