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来三门这个街道,品味“鲜甜”,感受舌尖上的小康生活

2020-08-27 18: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园里村杨胜冰正在撒料

盛夏时节,暑气蒸腾。驱车沿着岭枫公路东去,穿越三门县工业园区、滨海新城,终至园里村长湾自然村,一路上可以感受到海润街道这片土地上的乡村脉动。

2003年5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三门海润街道视察海洋经济工作,鼓励当地发展水产养殖,并留下了“三门要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殷切嘱托。

17年过去了

这句嘱托言犹在耳

情真意切

↓↓↓

回顾这些年来的发展,从贫穷到富裕,从萧条到繁华,从局限到开阔,海润街道不负厚望,充分发挥山海优势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全领域植入“鲜甜品牌”,培育山海风味的“鲜甜产业”,打造宜居宜游的“鲜甜环境”,让每个老百姓过上了向往的“鲜甜生活”。

种改养,贫困小村熬出“甜滋味”

作为当前海润街道的优势产业,浅海海水养殖是老百姓的聚宝盆。该街道拥有标准养殖塘15000余亩,浅海滩涂9000余亩,小海鲜养殖年产值约为4亿元。谁能想象十多年前,小海鲜养殖仅仅是一部分人村民的生计。

长湾村前党支部书记曹再友,便是这场巨变的亲历者。

1997年11号台风席卷三门,塘坝和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海水倒灌后的农田、棉花地、橘子园等耕地因盐碱度过高无法耕种,这对长湾村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

“当年这里是个贫困村,村子又小又落后,村民们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泥土房,基础建设基本没有,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曹再友回忆道。

虽然发展养殖毫无经验,前途未卜,但是带着党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跟着敢想敢做的部分村民参与围垦,把原先的耕地改成了养殖场,利用海水养殖青蟹、缢蛏、对虾、血蚶等小海鲜。

种改养初期,大部分村民不懂养殖,也不愿意养殖,生怕不能解决温饱问题。2003年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曹再友便与其他村两委的班子一起,不厌其烦地劝说村民做出改变,用转租农田的方式收集土地,发展养殖。种改养后,许多养殖户收入明显增加,有的甚至一年就回了本。

看到身边的人因为种改养慢慢走上了致富路,长湾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加入了养殖行列。

2014年,曹再友不再担任长湾村党支部书记一职,新支书杨加大接了班。这一年,村里把基础设施建设提上了行程,筹集资金兴建了办公楼、兴修了水电设备,改善了村居环境。

于是,泥巴路变成了水泥地,泥土房变成了砖块房,村面貌焕然一新。这便是种改养给长湾村带来的最直观的改变。

提品质,健康养殖鼓了钱袋子

陈彩爽今年51岁,海润街道涛头村人。别看他现在是一位有着22年海水养殖经历的“专家”,用什么饵、什么时候下料,他都讲得头头是道,可最初的时候,他也是“愣头青”一个。

△涛头村街头村民正在买卖蛏子

“我是1998年承包养殖塘的,当时女儿才4岁。”20亩的面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模仿大家的养殖作息,到点了就去喂饵,尽管对养殖一知半解,但赚的钱刚好能养家糊口,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

这样的想法不单陈彩爽一个人有。当时的养殖户多是独立经营,对养殖的产量和规模考虑不多,养出来小海鲜的口感也不大好。然而,当“健康养殖”理念出现的时候,养殖户们才意识到,“原来养殖还有这么多讲究”, 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也迎来了彻头彻尾的改变。

不懂技术,三门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员就到村里专门培训;养殖设备怎么买,得根据每口塘的情况区别处理;饵料喂哪种,具体怎么喂,技术员一一针对性地做出解释;村里发展起了统一的养殖规划,系统指导养殖户科学作业……养殖知识在涛头村一点点普及开来。

到了2014年,原先粗放型的养殖方式在涛头村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以虾蟹贝“生态混养”模式为主的科学围塘养殖格局,涛头村片区还被评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小海鲜的产量和品质等各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涛头村村委会主任林小快算了一笔账:2019年涛头村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1400万元,渔业产值达到了1.5亿元。

产业升级带来的还有新兴工种的衍生。林小快说,发展健康养殖以后,一部分人开始专门从事挖缢蛏、绑青蟹、捞血蚶等劳力活,这下,不懂技术的村民钱袋子也鼓了。

“健康养殖的成效,村民们有目共睹,这些年来,村里的别墅也越改越多了,我们创造的‘涛头模式’正一步步在整个海润街道推广开来。”涛头村党支部书记林后宜说。

兴渔旅,多元融合打响金字招牌

家家住进了新房,户户开上了小车。在海润街道党工委书记舒军的眼里,村民们靠海吃海发展海水养殖,是肯定能走上小康生活的。眼下的困扰在于,街道的养殖塘面积就这么多,每亩塘容纳小海鲜也存在一定的限度,光靠养殖产生的效益很难得到持久的保障。

如何突破这个“天花板”,让小海鲜养殖产生出更高的效益?海润街道把决心下在了文渔旅体的融合发展上,以拓展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村民正在打渔

试点先在海润街道的花鼓漫岛推开。在统一规划下,花鼓漫岛以畲乡风情为特色,在地标、宣传墙等周边环境中增添民族色彩的设计,从整体上营造“中国海上畲乡”的独特氛围。

而说到吃小海鲜,讲究的就是一个“鲜”字。不少食客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品尝最新鲜最地道的美味。因此,花鼓漫岛主打渔旅结合,以这口“鲜”为诱惑力,建设花鼓漫岛文渔旅体融合示范区,挖掘渔村传统文化,让游客们在体育竞技中感受浓厚的小海鲜风情,体验三门的“鲜甜文化”特色。

2019年10月下旬,在村民们的期盼下,三门县美丽渔村建设现场会暨首届海上畲乡文化旅游节在这里召开。金秋季节,白墙黛瓦隐匿在青山绿水间,鱼虾青蟹蹦跶在健康养殖塘里……风景美如画卷,游客乐不思蜀,文渔旅体融合下,“鲜甜”的金字招牌被打响。

这场盛大的宴会也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效益。旅游节之后一个月,花鼓漫岛共吸引游客40000人次,海润街道的小海鲜量价齐涨,销售供不应求。

△街景

“花鼓漫岛的文渔旅体融合,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的智慧硕果,这也是未来海润街道的一个发展方向。”舒军说,下阶段,他们打算以花鼓漫岛为典型,深入挖掘其他村庄的文渔旅体优势,利用小海鲜的多方价值,打造生态宜居的渔旅新区块。

跨国门,“鲜甜品牌”打开致富新路

谈及三门的特产,不少人的第一印象自然是青蟹。三门县大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伙人杨勇却摇了摇头:“在海润街道,血蚶才是‘常胜将军’。”

杨勇口中的血蚶,俗称泥蚶,是一种长在滩涂里的养殖贝类。由于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血蚶被称作大众化的海鲜品,目前在温州、福建等地有着较大的消费市场。而海润街道近海水质肥沃,盐度适中,各种海水指标特别适合血蚶生长,其肉质自带微咸味,口感也更加鲜嫩肥美。

△血蛤出口韩国

“最初想到要出口外销,是因为血蚶的量在供给上远远大过需求,内部市场消化不了。”杨勇说,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接触到韩国客商的需求意向后,就开始注册成立公司,计划统一收购街道养殖的小海鲜并出口国外,开拓国际市场。

经过近半年的进出口业务办理,去年8月份,该企业获得出境水生动物养殖场注册登记行政许可,2211亩养殖场成为台州辖区内唯一一家出口食用贝类注册登记养殖场,出口品种以血蚶为主。随后,企业成功在韩国最大的鹭梁津水产市场取得拍卖机会,共向韩国出口血蛤620千克及向美国出口500千克,三门小海鲜真正走了出国门。

外销市场有了成效,养殖基地不妨也试试在外国开设。以涛头村党支部书记林后宜与马来西亚农业大学签订跨国小海鲜开发合作协议为起点,目前海润街道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建立了千亩海外养殖基地,开辟海外鲜甜产业,目前年产值近1亿多元。通过跨国养殖,海润街道弥补了春冬两季在国内小海鲜市场供应的空白。

受疫情影响,今年海润街道的小海鲜出口业务被迫按下了“暂停键”。该街道以产销对接的思路,制定了《海润血蛤助销方案》,采用“电商+食堂+校友+乡贤+媒体”的五步走策略,仅2个月内助力血蚶销售3000余吨。如今,新的出口订单仍在对接,待疫情结束,海润街道的小海鲜就能快速地销往世界各地,被端上外国人餐桌。

“以前想着开辟出口业务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现在真正感觉到这是一种把家乡小海鲜带出国门的使命。”身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杨勇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做好外销,开辟第二市场并站稳脚跟,让“鲜甜品牌”打开一条新的致富路。

图文:王艳 李贝妮 符薇薇 金子莘 李洲洋 葛敏 陈彩省 任秀玲 陈维涟

编辑:陈丹妮

责编:陈鑫漂

掌上三门

精彩三门 一手掌握

你可以了解三门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新闻资讯、便民信息

投稿请联络:sanmen2015@163.com

我们为您准备了丰厚的稿酬

欢迎推荐优质文章

原标题:《来三门这个街道,品味“鲜甜”,感受舌尖上的小康生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